历来主张大胆提拔使用年轻人的毛泽东,不同意欧阳修的这个说法。他读《为君难论》时,在上述这段话旁边批道:“看什么新进。起、翦、颇、牧,其始皆新进也。周瑜、诸葛亮、郭嘉、贾诩,非少年新进乎?”贾诩年少之时,也可谓“少年新进”,汉阳人阎忠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谋,被举荐为孝廉,开始了谋士生涯。他喜欢“新进少年”,更喜欢有头脑、有奇谋、有能力的“少年新进”。......
2023-11-27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已进入老年。他客观地认识到老年人精力体力的不济,手脚的不灵便,虽然壮心不已,但也时感力不从心。他所开创的事业要不断前进,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继往开来。他因此时常想到年轻的统帅周瑜。
1957年4月上旬,在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要提拔党龄短、年龄轻但有能力的干部时,毛泽东说:
“赤壁之战,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二十七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社会科学论坛》1995年第1期)
赤壁大战时,周瑜不是二十多岁,而是三十四岁,作为大军统帅也是够年轻的。有程普等“三朝(孙坚、孙策、孙权)元老”不用,用周瑜这个后起之秀挂帅印,孙权的用人是“破格”的。东吴的孙权用人贯于“破格”,周瑜、吕蒙、陆逊都是年轻将领,东吴的军事领导班子总是年轻化,很有活力,打了像赤壁之战、袭夺荆州、火烧连营那样的漂亮仗。以弱小的吴国,战胜较为强大的曹军和蜀军,“破格”用人是个首要原因。
为了衬托东吴的“破格”用人,毛泽东把刘备用孔明也拉过来陪衬。新干部孔明没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借赤壁之战的功绩提拔为“军师中郎将”。孔明没有基层领导经验,直接当“总参谋长”,你说是不是“破格”。
据此,毛泽东提问: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答案显然是明确的:我们当然可以破格提拔干部。毛泽东还常常提到清代学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中一句也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就是“破格”,这样才能涌现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
毛泽东破格起用年轻人的思想,后来又有了发展。在1958年5月份的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上,他讲“破除迷信”问题时,特别强调:
“从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的,在开始时都是青年,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人,这些发明家在后来才变成壮年、老年,变成有学问的人。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能完全肯定,还要调查研究。但是,可以说多数如此。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方向对,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www.chuimin.cn)
毛泽东又说:“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毛泽东一连举了古今中外29个例子。其中再次提到周瑜和孔明,他说:
“周瑜、孔明都是青年人。孔明27岁当军师。程普是老将,他不行,孙权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王子今:《毛泽东与中国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197—199页)
■三江口周郎纵火
关于这个例子的说法,还有一种版本。毛泽东的秘书李锐的笔记是:“孔明27岁时当军师。周瑜也是青年人。孙权原来的统帅程普是个老将,但孙吴打曹操却用周瑜挂帅,为左将军,程普为右将军。程普先不服气,后来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三十六岁。”
两种版本,文字有些差异,但主旨都是一样的,都在于说明“年轻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在毛泽东心目中,周瑜永远年轻,永远帅旗飘扬,永远朝气蓬勃。他寄厚望于“青年团员”,他倡导破格提拔年轻人,那样将使革命和建设事业永远充满活力。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历来主张大胆提拔使用年轻人的毛泽东,不同意欧阳修的这个说法。他读《为君难论》时,在上述这段话旁边批道:“看什么新进。起、翦、颇、牧,其始皆新进也。周瑜、诸葛亮、郭嘉、贾诩,非少年新进乎?”贾诩年少之时,也可谓“少年新进”,汉阳人阎忠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谋,被举荐为孝廉,开始了谋士生涯。他喜欢“新进少年”,更喜欢有头脑、有奇谋、有能力的“少年新进”。......
2023-11-27
我个人是对张闻天比较有好感的,我也认为遵义会议之后的最高领导人应该是张闻天而不是毛泽东。问题是许多像作者这样十五六岁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现在都一窝蜂似的这样想,这恰恰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这正说明毛泽东早就看出的“老干部”里面存在着大量的“走资派”是多么准确锐利。......
2024-01-10
对此,史密斯并无太多担心,因为这个月的成绩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想:只要自己能够不辞辛苦去工作,没什么完成不了的。又过了一个月,史密斯仍然达到了公司的要求,可是业绩却比上个月下降了。史密斯感到了压力,在新的一个月,他更加努力,然而到了月底,他完成的业绩仅能达到规定的指标,差点就面临下岗的危险。......
2024-01-22
毛泽东于建国后读《南史·韦睿传》,密加圈点,批注有25处之多。尤其对韦睿的军事才能和果敢作风,由衷钦佩。他还把韦睿与周瑜联系到一起进行评论。毛泽东在这段话旁写了批注:“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毛泽东把韦睿和这两人相比,足见评价之高。周瑜敢以“精兵数万”抵曹操的“百万之众”。所谓“周瑜之风”,不唯有胆,而且有识,更在有为。韦睿以数万之兵破元英“众兵百万”,胆略识见,前追周公瑾,自可比肩。......
2023-11-27
周瑜任居巢县长,带着几百人特意来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周瑜东渡长江,鲁肃与他同行,将家安在曲阿。正巧周瑜已把鲁肃的母亲接到吴郡,鲁肃便将准备投奔郑宝的事告诉了周瑜。孙权当即派鲁肃前往。当时周瑜奉命去了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追召周瑜返回。孙权随即任命周瑜为行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方略。曹操大败而归后,鲁肃就返归吴郡,孙权隆重地让诸将一同迎接鲁肃。......
2023-08-19
没等叶剑英说完,毛泽东便打断了他的话。毛泽东似乎一触及这个问题马上就起了“连锁反应”,并且“反应十分剧烈”。毛泽东没办法了,这才不得不搬进了中南海。7月中旬,一天晚上,毛泽东睡的比较早。毛泽东从内心不想“照办”这些规定,可对此也无办法。毛泽东听了他的解释,无奈地说:“噢,你很遵守纪律呢,是不是我在香山批评了你,就胆小了!”突然,中央警备团传来一个惊人消息:“毛主席失踪了!”......
2023-11-30
为什么刘禹锡的《秋词》就写得如此不一样呢?之后,刘禹锡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这一年,柳宗元32岁,刘禹锡34岁。而这首《秋词》,就写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的时候。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权贵的迫害,刘禹锡选择的不是摇尾乞怜,也不是三缄其口,而是表现为倔强与不妥协,这种坚强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很少见的。......
2023-07-26
无论你是游子还是观光的游客,无论你是短暂地居住还是长期地生活,只要你来过这里——苏州,她总会留在你的心里,总会成为你 的精神家园和永远的故乡!今天,我有幸再次代表苏州,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的颁奖盛典,感到无上的荣光。苏州,一个2500岁的东方水城,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引起世人的注目。一个城市,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风与今韵共在,这是这个城市的骄傲,也是这个城市的607万人民和380万新苏州人的荣耀与福分。......
2024-0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