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瑜:毛泽东眼中永远的后起之秀

周瑜:毛泽东眼中永远的后起之秀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已进入老年。有程普等“三朝元老”不用,用周瑜这个后起之秀挂帅印,孙权的用人是“破格”的。以弱小的吴国,战胜较为强大的曹军和蜀军,“破格”用人是个首要原因。新干部孔明没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借赤壁之战的功绩提拔为“军师中郎将”。在毛泽东心目中,周瑜永远年轻,永远帅旗飘扬,永远朝气蓬勃。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已进入老年。他客观地认识到老年人精力体力的不济,手脚的不灵便,虽然壮心不已,但也时感力不从心。他所开创的事业要不断前进,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继往开来。他因此时常想到年轻的统帅周瑜

1957年4月上旬,在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要提拔党龄短、年龄轻但有能力的干部时,毛泽东说:

赤壁之战,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二十七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社会科学论坛》1995年第1期)

赤壁大战时,周瑜不是二十多岁,而是三十四岁,作为大军统帅也是够年轻的。有程普等“三朝(孙坚孙策孙权)元老”不用,用周瑜这个后起之秀挂帅印,孙权的用人是“破格”的。东吴的孙权用人贯于“破格”,周瑜、吕蒙、陆逊都是年轻将领,东吴的军事领导班子总是年轻化,很有活力,打了像赤壁之战、袭夺荆州、火烧连营那样的漂亮仗。以弱小的吴国,战胜较为强大的曹军和蜀军,“破格”用人是个首要原因。

为了衬托东吴的“破格”用人,毛泽东把刘备用孔明也拉过来陪衬。新干部孔明没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借赤壁之战的功绩提拔为“军师中郎将”。孔明没有基层领导经验,直接当“总参谋长”,你说是不是“破格”。

据此,毛泽东提问: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答案显然是明确的:我们当然可以破格提拔干部。毛泽东还常常提到清代学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中一句也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就是“破格”,这样才能涌现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

毛泽东破格起用年轻人的思想,后来又有了发展。在1958年5月份的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上,他讲“破除迷信”问题时,特别强调:

“从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的,在开始时都是青年,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人,这些发明家在后来才变成壮年、老年,变成有学问的人。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能完全肯定,还要调查研究。但是,可以说多数如此。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方向对,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www.chuimin.cn)

毛泽东又说:“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毛泽东一连举了古今中外29个例子。其中再次提到周瑜和孔明,他说:

“周瑜、孔明都是青年人。孔明27岁当军师。程普是老将,他不行,孙权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王子今:《毛泽东与中国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197—199页)

■三江口周郎纵火

关于这个例子的说法,还有一种版本。毛泽东的秘书李锐的笔记是:“孔明27岁时当军师。周瑜也是青年人。孙权原来的统帅程普是个老将,但孙吴打曹操却用周瑜挂帅,为左将军,程普为右将军。程普先不服气,后来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三十六岁。”

两种版本,文字有些差异,但主旨都是一样的,都在于说明“年轻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在毛泽东心目中,周瑜永远年轻,永远帅旗飘扬,永远朝气蓬勃。他寄厚望于“青年团员”,他倡导破格提拔年轻人,那样将使革命和建设事业永远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