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四军称赞为赵子龙,毛泽东洞察伪军心理

新四军称赞为赵子龙,毛泽东洞察伪军心理

【摘要】:伪军“呼新四军为四老爷,比之为赵子龙”,是因为新四军已占个四字,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刘备又视赵云如同袍,情同手足,被旧时读《三国演义》者看做四弟,妙曲天成,正合“四老爷”之称。知己知彼的毛泽东洞察伪军的心理,在社论中加上“比之为赵子龙”,顿使文章生色不少:一者赵子龙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亿万读者所熟知。

抗日战争中的1944年10月,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新四军的胜利出击与中国的救国事业》的社论。

社论中有这样一段:

“新四军和八路军一样,不仅军队本身有坚强的战斗力,而且还有最大的长处,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它与人民打成一片,而且敌伪军工作做得很好。……华中的伪军士兵,呼新四军为‘四老爷’,比之为赵子龙,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的枪说:‘枪啊,我是替四老爷保存的’。半年来,伪军反正四十二次,六千余人,足见新四军影响之大。”(《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332页)

其中,“比之为赵子龙”一句,是毛泽东修改社论文稿时加上去的。

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几年,取得了国人瞩目的辉煌胜利。他们不但在军事上打击敌人,而且注重开展政治工作,从政治上瓦解敌军。

如他们策反伪军,曾经利用过三国故事:漫画上画着关云长投降曹操但一心寻找刘备的故事,下面写着“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对给日本鬼子当炮灰打头阵的伪军来说,是很有震撼力的。这是新四军的“心理战”,是他们利用与伪军共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所想出的招降计,以期引起伪军的心理共鸣。以后发生的事实证明,他们达到了预期目的。(www.chuimin.cn)

伪军“呼新四军为四老爷,比之为赵子龙”,是因为新四军已占个四字,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刘备又视赵云如同袍,情同手足,被旧时读《三国演义》者看做四弟,妙曲天成,正合“四老爷”之称。于是,新四军即四老爷,四老爷即赵子龙,这是伪军的内心话。

知己知彼的毛泽东洞察伪军的心理,在社论中加上“比之为赵子龙”,顿使文章生色不少:

一者赵子龙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亿万读者所熟知。他曾于百万军中单骑救主,斩杀曹军兵将无数;他曾经偃旗息鼓,设置空营,智退敌兵,赢得“一身都是胆”的美誉;他还曾以古稀高龄,上阵力敌五将,勇冠三军,威震敌胆。新四军几年抗战,迭挫强敌,节节胜利,战绩辉煌,被呼为赵四老爷,事出有因。

二者此语通过伪军口中说出,表明了伪军对新四军既称颂又敬畏的复杂心理。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揭示得入木三分。

三者毛泽东不愧为手段高妙的宣传家。社论初稿中已对伪军的心理有所刻画,颇具形象感,毛泽东顺水推舟,趁风扬帆,加上一句,使色彩更浓,语意更丰。这样灵动形象的议论文字,真可称为绝妙好词。不光根据地军民读了要会心微笑,相信伪军读了也会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