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设“空城计”靠的是城楼抚琴,使司马懿疑中生疑;毛泽东设“空城计”使用的武器有时却是一纸新闻,使敌人惑中更惑。新闻稿端出了敌人的偷袭计划,也宣布了我们总动员的要求,表明军民做好了准备。在新闻攻势面前,傅作义的十万人马军心涣散……虽然西柏坡没有多少兵力,但毛泽东一方面调兵遣将,迎击敌人;一方面发布新闻,笔笔揭露敌人兵力空虚,自身难保。......
2023-11-27
据现有文献记载,赵云最初在毛泽东的应用视野里,是作为“救兵”形象出现的。
那是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考虑到各国斗争情况,提议解散共产国际,并公开宣布了《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5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
这个消息给蒋介石注入了兴奋剂,他暗中调兵遣将,准备闪击延安;他密电胡宗南,命令其乘此良机,一举攻占陕甘宁。
6月初,胡宗南到三原、耀县视察部队。6月18日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内定第三十八集团军协同第三十七集团军攻占陕北。胡宗南密令:预定进攻延安的时间是7月9日。
此时,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总共才两万人,除担任河防任务防止日寇进攻外,能抽出来对付国民党军队的兵力寥寥无几,且都是留下来搞生产的部队。
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朱德、叶剑英、贺龙和八路军总部的有关同志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此刻,毛泽东仍然泰然自若,从容镇定。他第一个讲话:“摆在大家面前的情况已经很清楚,彼此力量太悬殊了,而且互相都知道底细。靠我们现有力量打退蒋介石16个师的部队进攻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军事、政治、外交、宣传等齐头并举,以斗智为主,来迫使蒋介石放弃军事进攻。”
接着,毛泽东详细地说了他的一些设想:首先,情报部门用各种手段加强侦察,确实掌握当面顽军动向,务要了如指掌;其次,立即下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部队、抗大及人民武装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粉碎顽军的进攻。谈到这儿,毛泽东在根据地地图上画一个大圆圈说:(www.chuimin.cn)
“当然咯,我们陕甘宁也不能老唱空城计,老唱空城计,顽军真的来了我们就会吃亏。我们计划从华北抽调三个主力旅回来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就像《三国演义》里说的,赵云一到,诸葛亮的空城之危才能真正解除。”(雷英夫 陈先义:《统帅部参谋的追怀》,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第58页)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说诸葛亮在西城县只有二千五百人马,而魏将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了魏军。诸葛亮下令撤兵时,另一路魏军将领郭淮引兵追来。蜀军老将赵云掩护撤退,极有章法,先后杀败郭淮先锋苏顒和部将万政。“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沿途并无遗失”。
诸葛亮在西城县唱空城计,毛泽东在陕甘宁唱空城计;诸葛亮因有赵子龙的生力军断后终解空城之危,毛泽东要调主力旅来消除延安的少兵之忧;诸葛亮是无奈弄险,毛泽东是防患调兵:两者虽然都是虚中有实,然而却是同中有异。
主力旅抽回等于赵子龙兵到,毛泽东的联想真有奇绝之处。面对汹汹而来的十万敌军,他话语轻松,比喻恰当,“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足可以安众人之心,定破敌人之策。
把《三国》中赵云解空城之危的故事,作为决心抽回主力旅保卫延安的佐证,从军事上做好充分迎敌的准备,这是高明的借鉴。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诸葛亮设“空城计”靠的是城楼抚琴,使司马懿疑中生疑;毛泽东设“空城计”使用的武器有时却是一纸新闻,使敌人惑中更惑。新闻稿端出了敌人的偷袭计划,也宣布了我们总动员的要求,表明军民做好了准备。在新闻攻势面前,傅作义的十万人马军心涣散……虽然西柏坡没有多少兵力,但毛泽东一方面调兵遣将,迎击敌人;一方面发布新闻,笔笔揭露敌人兵力空虚,自身难保。......
2023-11-27
要做一个优秀的统帅,定要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临危而不乱,从容地面对一切。我以三千兵去对十五万,此时若弃城而逃,无疑会暴露实情,惟一的办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抓住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以假乱真,以无代有,虚实相间,让其不战自退。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兵书有云:“将者,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
2023-08-03
历史典故,承载、传达着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武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许多与之有关的历史典故,“乘人之危”便是其中的一个。《后汉书·盖勋传》和《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八记载了成语“乘人之危”的一段历史故事。当时,武威郡属于凉州刺史部管辖,担任武威太守的是一个叫黄峻的人。这就是成语“乘人之危”的出处。梁鹄听罢,顿然醒悟,放弃了杀害苏正和的念头,同意苏正和弹劾武威太守黄峻。......
2023-08-07
毛泽东最早把诸葛亮与民众(群众)联系起来,大约是在1926年。基于这个理由,毛泽东号召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民中去,他以诸葛亮出茅庐的故事启迪革命的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023-11-27
(六)乘人之危,法理不容——乘人之危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韩某因为买房,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因此,这项买卖行为纯属趁人之危使另一方接受不利条件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该项买卖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约束力,张某的做法是不对的,韩某可通过法院,起诉张某的行为,请求法院确认买卖行为无效,责成张某返还电视机,并退回张某的1000元,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3-12-05
有些时候,毛泽东引用“空城计”的故事或吟唱《空城计》选段,倒不是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而是出于放松神经,抒发感情,调解情绪,激励斗志。1962年,由于党的各项政策的调整开始显现成果,各项事业开始有了转机和生机,毛泽东此时放开喉咙唱《空城计》,像战争年代度过大兵压境的危机一样,当然有克服艰难后的喜悦和豪情。......
2023-11-27
据卫士尹荆山回忆: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于工作之余,喜欢读《三国演义》连环画,给尹荆山讲三国故事,其中讲道:“诸葛亮临危不惧,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他派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吴蜀再度和好,结成同盟;彝陵遗怨,雪化冰释,使蜀国度过危机,转危为安,局势稳定。身处此境的毛泽东,效仿诸葛亮稳定蜀国局势之举,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困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道的选择。......
2023-11-27
毛泽东唱空城计最初产生的故事,是在井冈山时期的1928年夏天。首先中了毛泽东“空城计”的敌军是敌占区的保安队。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贺子珍异常焦急,她紧握手枪,守护在毛泽东的身边。有趣的是,毛泽东最初在军事斗争中运用“空城计”,是敌人保安队坏蛋们在吃了苦头之后喊出来的。塘边村的“空城计”,其实质是“空村计”。......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