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的性格中,不仅有粗鲁的一面,而且有暴躁的一面。毛泽东有一次把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看成了“张飞的后代”,甚至要辞退她。于是,毛泽东给她“写了个评语”:“办事认真,工作尽职,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因其姓张,称其为“张飞后代”;因其个性强,指出其一触即跳的不足,严肃中不乏智者的幽默,批评中蕴含着长者的关爱,而且不忘先指出其“办事认真,工作尽职”的优长。张飞之暴,张飞之跳,确实是这位将军的短处。......
2023-11-27
张飞不仅有其勇,而且有其谋。他善谋的一面,在性格上的特征是粗中有细。“张飞粗中有细”,这是在人民群众中“定型化”了的张飞形象特征的一面。人们常常把鲁莽而有心计的人称为“像张飞粗中有细”。
1958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有一项议程是谭震林作关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案的说明。
5月17日,毛泽东第二次讲话,主要讲国内外形势,其中说道:
“谭震林在关于农业发展纲要的说明中,讲到要注意江苏同志的话,防止‘浮而不深、粗而不细、华而不实’。就是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十个指头九个好,一个指头有问题。华者花也,不要只开花不结果实;不要粗而不细,要学张飞粗中有细;要看到我们的弱点、缺点,以免秋后达不到指标的要求。请同志们注意,各行各业各部门要注意,无论哪一项工作,工业、农业、商业、学校、交通、文化、科学、写小说……都要注意这一条。”
江苏同志的三句话点出了当时农业战线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粗而不细”,毛泽东提倡“要学张飞粗中有细”。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给人留下粗鲁的印象,不仅因为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长相,而且因为他喜好饮酒,醉后打人,行为粗莽,往往误事。
但是,张飞并非一粗到底,而是能“吃一堑长一智”,做到外粗而内细,似莽而实智,书中的下列情节,就体现了这一点:
小说第二十二回说曹操派战将刘岱、王忠引军打着“丞相”旗号来徐州攻击刘备。张飞引三千军迎战刘岱,怎奈张飞骂阵,刘岱就是闭门不战。烦闷的张飞酒后诈醉,寻过鞭打士兵,绑缚营中,并说:“待我今夜出兵时,杀来祭旗!”却暗中使左右将被打士兵放走,让其投奔到刘岱营中,告其劫寨之事。刘岱信以为真,伏兵营外,专待张飞前来。张飞却只派三十多个兵丁入刘营放火,自引精兵抄刘岱寨后,断其退路。刘岱情知中计,惊慌溃退。他夺路而走,撞着张飞,交马只一合,被张飞生擒。捷报传入徐州,刘备对关羽说:“翼德向来粗莽,今亦会用智,吾无忧矣!”(www.chuimin.cn)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小说第七十回,张飞与魏将张郃在巴西对阵。张郃在山上营寨中擂鼓饮酒,并不下山,以激怒张飞,伺机出击。张飞便在山前扎住大寨,每日饮酒,使军士百般辱骂,激张郃下山决战。两军对饮对骂,为战阵奇观。诸葛亮知道张飞“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旁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于是派魏延押解好酒赴军前,张飞索性把酒全都排列帐下,令军士大张旗鼓而饮。张郃得到细作情报,到山顶观望,只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相扑为戏,气愤地说:“张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是夜月色微明,张郃引军摸到蜀军寨前,遥望明烛下张飞正在帐中饮酒。张郃冲上前去,举枪便挑,“张飞”却是个草人,情知上当。急忙勒马回军时,帐后连珠炮响,一将横刀立马挡住去路,乃真张飞也。张郃勉强迎战三五十合,夺路而逃。山寨又被张飞派人占了,只好败退瓦口关。张飞借酒行计,以草人赚张郃,实粗中之细,细中之巧也。
■张翼德义释严颜
张飞的粗中有细还有一些,如收取西川时的义释严颜等,都很出色。其临阵用计,则大体如此。毛泽东针对贯彻农业发展纲要中“粗而不细”的作风,强调学张飞的粗中有细,是颇为恰当的,也易于为人们所接受:想想那个鲁莽火裂的张飞都能用智用计,胆大心细,我们有知有识的各级领导干部有何不能做到呢?
但“大跃进”年代“粗而不细”的作风,有其形成的特殊时代背景,与当时大刮“浮夸风”“共产风”关系密切,这不是学学张飞粗中有细就能解决的。可这又当别论。
毛泽东后来说,要过细,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搞错。这个思想,与他提倡“学张飞粗中有细”的思想同脉共源。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张飞的性格中,不仅有粗鲁的一面,而且有暴躁的一面。毛泽东有一次把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看成了“张飞的后代”,甚至要辞退她。于是,毛泽东给她“写了个评语”:“办事认真,工作尽职,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因其姓张,称其为“张飞后代”;因其个性强,指出其一触即跳的不足,严肃中不乏智者的幽默,批评中蕴含着长者的关爱,而且不忘先指出其“办事认真,工作尽职”的优长。张飞之暴,张飞之跳,确实是这位将军的短处。......
2023-11-27
司马懿长于用兵,是三国人物中可与诸葛亮、周瑜、曹操相匹敌的智谋人物,“多谋略,善权变”是他的显著特点。诸葛亮因司马懿深有谋略,闻报大惊,恐为蜀国大患,便采纳马谡的离间计,假借司马懿的名义遍贴告示,说要兴师拥立新君。司马懿到辽东后,根据拟定的作战方案,随着敌人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其战术。司马懿出其不意擒孟达,以变制变胜公孙,看出其用兵贵在斗智用谋。......
2023-11-27
两个勇猛过人战将的身影在毛泽东的眼里渐渐重叠在一起,他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彭德怀真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毛泽东深感彭德怀是位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战将,诗句写完,他意犹未尽,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连连称赞彭德怀“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是开路的“先锋”。......
2023-11-27
“关于《吕蒙传》,据说毛泽东在谈到《吕蒙传》等《三国志》列传时,曾说过:文化不高的也可学文化,并举了东吴大将吕蒙的例子。《吕蒙传》注文说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显然,毛泽东是借吕蒙读书一事勉励高级干部要重视文化学习。”......
2023-11-27
那时,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正在湖南南部地区刚刚组织过武装暴动,受到国民党地方武装和正规军的多路围攻。豪爽的王佐向毛泽东说:“毛委员你就放心吧。你不在,还有党代表和我老庚呢。你不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吗?到哪里打仗都是一回事,没有嘛格了不起的事。”红军粤赣军区蔡会文司令员,有次和战士们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2023-11-27
虚夸危害很大谈到这里,毛主席又讲起故事来。1958年11月22日,他与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冷西谈“浮夸风”问题,不知不觉中又说起了赤壁大战中兵力的虚与实,他说:天下事有真必有假。于是,其他大区也相继召开会议,研究产钢计划。当然,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拟浮夸。无论小说上,还是史书上,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兵力都被夸大了。说“号称八十三万,其实只有二三十万”,以证明虚夸这种歪风“古已有之”。......
2023-11-27
毛泽东侧身坐在座椅上向我们环顾了一下说道:“不过,《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史书,二者不可等同视之。若说生动形象,当然要推演义;若论真实性,就是说更接近历史真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不如陈寿的《三国志》喽!”毛泽东谈话的重点在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二者不可等同视之”。小说显然指《三国演义》,历史显然是指《三国志》,这表明此时在毛泽东的意识里,小说和史书的概念是分明的。......
2023-11-27
再不看其他人,只望杨成武,眼里漾出轻松诙谐的笑波:“非子龙不可行也,要杨成武同我去。”刘玄德招亲,深入虎狼之地,非勇将赵子龙护驾不可行动;毛泽东南巡,驻足动乱之区,非骁将杨成武跟随难保安全。毛泽东长征过草地靠杨成武,“文革”到武汉还是靠成武,一句“非子龙不可行也”,对爱将的多少褒扬,多少信任,尽在其中。......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