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调陈赓四纵队回师陕北,做挡追兵的当阳桥猛张飞

毛泽东:调陈赓四纵队回师陕北,做挡追兵的当阳桥猛张飞

【摘要】:有鉴于此,毛泽东说:“调陈赓率四纵回师陕北,摆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挡胡宗南——就做个当阳桥上的猛张飞吧!”在国民党蒋胡军和蒋阎军的夹击下,毛泽东带领兵力不多的中央纵队转战,真有如当年刘备兵败当阳时的境况,所以他想到了调陈赓的四纵队回师陕北,“做个当阳桥上”阻挡追兵的“猛张飞”。

1947年6月10日清晨,转战陕北的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甩开敌军胡宗南部四个半旅的追击,转移到靖边县的天赐湾。

在天赐湾住了七天,毛泽东与周恩来认为:中央已撤出延安,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一时间成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天地。胡宗南派兵从南往北打,阎锡山从西往东挤;陕北虽然有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但他还得分出很大精力,尽全力调动仅有的部队对付从西北方向扑过来的诸路敌军,陕甘宁边区依然处在危急中。

有鉴于此,毛泽东说:

“调陈赓率四纵回师陕北,摆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挡胡宗南——就做个当阳桥上的猛张飞吧!”(邸延生:《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新华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33页)

“我看可以。”周恩来道,“这样既可以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又可以增援彭老总的部队。”

“陈赓的部队已经西进到了风陵渡。”任弼时说,“胡宗南的部队并没有大量回撤,对陕北的进攻也没有缓下来的迹象。”任弼时的意思是陈赓回师陕北,对扭转战局起不到多大作用。

“我调陈赓又不是‘围魏救赵’!”毛泽东说话的口气很重,“我让刘邓大军做挺进大别山的准备,是要大举出击、经略中原!我要陈毅粟裕兵团留在鲁西南,是要牵制蒋介石的15个整编师、41个旅!我还要调动三纵的许光达……”

“主席,”周恩来见毛泽东快发火了,急忙劝阻说,“陈赓奉命已到陕北,很快就要来见你了。”

“那好,我们不住这里。”毛泽东一挥手,“回小河村!”

队伍返回了小河村。两天后,小河村上来了不少人,就连正在前线打仗的彭德怀也赶了过来。同一天,戴着眼镜、身穿一套灰布军服的陈赓,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风尘仆仆地也来了。(www.chuimin.cn)

小河村会议,讨论如何粉碎敌人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陈赓也不同意调他回师陕北,他说,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这两路大军向南可以直逼武汉,向东可以直压南京,就像两把快刀子直插蒋介石的心窝。也应该把我拿出去,南渡黄河,东砍西杀,再给敌人的胸口插上一把刀!可是,让四纵回师陕北,不是主动进攻,而是消极防御,这是一招险棋……

党中央接受了陈赓的意见,毛泽东语气深沉地对陈赓说:“告诉你,刘邓挺进大别山,会打得蒋介石鸡飞狗跳;胡宗南又被彭德怀牵制在陕北,腿拔不脱。现在,豫西一带是个空子,你若南渡黄河,乘虚而入,在西至潼关东到郑州的八百里的战场上,打他个昏天黑地——向东,可以支援刘邓和陈粟的两路大军;向西,可以配合陕北作战,从背后抽胡宗南一鞭子,他的八百里秦川便在风雨飘摇之中啦!”

毛泽东如此大度的一席话,说得陈赓反倒不安起来。他拘谨地说:“只是……这样一来,主席身边也……”

“你莫管!”毛泽东说,“有惊就有险,有高度就有难度;让我和恩来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你们放开了打,你们打得越好,中央就越安全!”

接大任于身的陈赓斩钉截铁地说,“四纵保证如期渡河,配合刘邓、陈粟大军形成‘品’字形,展开中原战场!”

周恩来笑道:“我们的‘猛张飞’就要变成‘赵子龙’了!”

毛泽东说:“赵子龙更好嘛,一身是胆!”

国民党蒋胡军和蒋阎军的夹击下,毛泽东带领兵力不多的中央纵队转战,真有如当年刘备兵败当阳时的境况,所以他想到了调陈赓的四纵队回师陕北,“做个当阳桥上”阻挡追兵的“猛张飞”。战将陈赓更有张飞之猛,他大胆建议,改变中央的计划,变消极的阻挡为勇猛的进击,周恩来把这形象地说成是“猛张飞”变成了“赵子龙”。襟怀大度的毛泽东从谏如流,采纳了陈赓的建议,放手让他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