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公真名姓冯、名贤?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关公真名姓冯、名贤?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摘要】:毛泽东看着王芳回答得很自信的样子,笑了笑说:“错了,关公其实并不姓关。”那本书上也说,关公本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但关羽的改名换姓与亡命外逃大有关系是肯定的。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在其所著《归田琐记·三国演义》中说:“关公本不姓关”。他之所以姓“关”,就是他在逃亡路过潼关时,怕暴露真实身份,不敢讲真名实姓,因而在受到盘查询问时“指关为姓”。他后来以“关羽”之名为世人所知,真名实姓却被埋没了。

1954年初春,毛泽东杭州研究制定宪法。

一次,毛泽东和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谈论时。毛泽东问王芳:

“既然你对关公这么熟悉,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关公姓什么?”

“关公,当然就是姓关了。”王芳不假思索地答道。

毛泽东看着王芳回答得很自信的样子,笑了笑说:

“错了,关公其实并不姓关。”

“主席,关公不姓关,姓什么呢?”王芳瞪大眼睛惊奇地问。

毛泽东慢条斯理地回答:

“关公是指关为姓。”

“指关为姓?”王芳还是疑惑不解。

于是,毛泽东向王芳和其他随从人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关羽自小很讲义气,可谓侠肝义胆。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他知道杀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他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员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他好不容易熬到开关的时候了,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项规定,凡过关人都要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要露出马脚,那可不得了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还没想出好办法。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

“主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上都没有这些记载啊?”王芳觉得毛泽东绘声绘色的讲述,很有道理,便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

“你查查其他书,看看是不是这样?”毛泽东没有直接回答王芳,而是给他出了一道题。(李约翰 镡德山 王春明:《毛泽东和省委书记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98页)(www.chuimin.cn)

为了找到这道题的答案,王芳细心阅读了许多有关的书籍,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故事的出处。只是在一本《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上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那本书上也说,关公本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至于后来为何改姓关却没再讲…

王芳查到关羽原名叫冯贤,依据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该书所引资料推断关羽姓冯,大概是因为关羽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冯贤”之名很可能与“下冯村”有关。王芳没有查到关羽“为何改姓关”的资料。也就是说,毛泽东说的“查查其他书”,王芳没有查到。后来,毛泽东在与张治中的一次谈话中,又提到:

曹操并不姓曹,关羽并不姓关。”(《张治中与中国共产党》,《文汇报》1992年1月27日7版)

可见,毛泽东确曾见过“关羽本不姓关”的资料,并对此深信不疑。

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这样写道:“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这里虽然没有提关羽的本姓,但“亡命奔涿郡”一语,却隐约道出他因故外逃,有“隐姓埋名”的可能。

到了《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让关羽自己道出了逃亡在外的因由: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兵破贼,特来应募。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只说了关羽“亡命”和亡命的原因,并没有提及改姓一事。但关羽的改名换姓与亡命外逃大有关系是肯定的。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在其所著《归田琐记·三国演义》中说:“关公本不姓关”。按梁氏所记,关羽在杀人之后,便离开本土西逃。在逃命途中,发生了他易姓的事。梁章钜写道:

至潼关,闻关门图形捕之甚急,伏于水旁,掬水洗面,自照其形,颜已变苍赤,不复认识。挺身至关,关主访问,随口指关为姓,后遂不易。

关羽本不姓关。他之所以姓“关”,就是他在逃亡路过潼关时,怕暴露真实身份,不敢讲真名实姓,因而在受到盘查询问时“指关为姓”。我们分析关羽当时的处境,为脱身活命计,他这样做是完全可能的。这个故事无疑表现了青年关羽的侠义豪勇和聪明机智。

他后来以“关羽”之名为世人所知,真名实姓却被埋没了。

在涉及关羽的众多民间故事中,“指关为姓”的故事流传较广。因此,它被《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和《关帝志》等书所采纳。笔者写作此文时,看到了近年出版的《武圣关羽》一书。该书收入了这个故事,不过把它分解为《杀熊出逃》和《指关为姓》两篇。

毛泽东熟记的关羽“指关为姓”的故事,很可能就出自《关帝志》、《关圣帝君圣迹图志》,或梁章钜的《归田琐记》,究竟哪本书,已不得而知。也没有必要确指,只要了解它透给我们的信息是毛泽东是那样热爱《三国演义》,那样了解关公这个人物,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