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稳定蜀国局势,毛泽东效仿诸葛亮行动

稳定蜀国局势,毛泽东效仿诸葛亮行动

【摘要】:据卫士尹荆山回忆: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于工作之余,喜欢读《三国演义》连环画,给尹荆山讲三国故事,其中讲道:“诸葛亮临危不惧,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他派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吴蜀再度和好,结成同盟;彝陵遗怨,雪化冰释,使蜀国度过危机,转危为安,局势稳定。身处此境的毛泽东,效仿诸葛亮稳定蜀国局势之举,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困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道的选择。

据卫士尹荆山回忆: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于工作之余,喜欢读《三国演义》连环画,给尹荆山讲三国故事,其中讲道:

诸葛亮临危不惧,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第156页)

“安居平五路”的故事,见之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叙说刘备兵败彝陵后,病死白帝城,后主刘禅嗣位不久,魏文帝曹丕司马懿之计,动员五路大军同时攻蜀:第一路,请鲜卑国王轲比能发兵十万攻取西平关;第二路,请蛮王孟获起兵十万进攻益州、永昌等郡;第三路,请东吴孙权起兵十万进攻两川峡口;第四路,命降将孟达起兵十万进攻汉中;第五路,遣大将军曹真领兵十万从阳平关取西川。欲使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一举灭蜀。后主闻报大惊,诸葛亮却称病不朝。后主往相府探望,方知诸葛亮已暗中调兵遣将,命马超守西平关以拒轲比能,命魏延设疑兵以拒孟获,诈作李严亲笔信以慢孟达之心,命赵云守阳平关以拒曹真。唯东吴尚须遣人晓以利害,使其罢兵。后主大喜而去。诸葛亮又遣邓芝出使东吴,恢复蜀、吴联盟。至此,五路大军均被诸葛亮退去。

安居平五路,最能体现诸葛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真功夫。彝陵之败,已使蜀国元气大伤,曹丕又起五路大军来攻,蜀国岂不危在旦夕!可诸葛亮气定神闲,不慌不忙,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于神不知鬼不觉中平息刀兵之灾,解除灭国之危。他派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吴蜀再度和好,结成同盟;彝陵遗怨,雪化冰释,使蜀国度过危机,转危为安,局势稳定。(www.chuimin.cn)

这是一个足令战略家毛泽东心仪神羡的故事。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向身边卫士讲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其心情不难理解:那时内有天灾人祸,外有大国卡我们脖子,举国上下度饥荒,步履艰难。身处此境的毛泽东,效仿诸葛亮稳定蜀国局势之举,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困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道的选择。后来的历史证明了毛泽东大有“安居平五路”的本事,60年代初国民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困难时期”成为历史。

“兵家自有深韬略”。“安居”是表面现象,“平五路”是内在实质;不动声色的后面正是有声有色。古人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毛泽东把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视为“临危不惧”,可谓深懂辩证谋略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