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诸葛亮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足以震动华夏

诸葛亮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足以震动华夏

【摘要】:毛泽东对外交官们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三国时关张开始因孔明年轻不服气,刘劝说也不行,没封他官,因封大封小都不好,后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回来后才封为军师。东吴程普是老将,但叫周瑜挂帅,打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利。”毛泽东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他对外交官们谈刘备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的文学典故,大有深意在。诸葛亮到东吴办的这件大事,足以震动华夏。

1958年正式接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也继承了周总理的传统,驻外大使回国述职,他总要设法让毛泽东接见他们一次,这种关心是细微而又巨大的。

6月7日下午3时,黄镇随另外几个回国的大使一同来到中南海游泳池。池水和天空一样蓝。毛泽东出水后披上浴衣,向池边的藤椅走去,他招呼大使们入座。

毛泽东向大使们询问情况,对几个新面孔格外注意。当他的目光转向黄镇时,便吐出嘴里的烟雾,说:“他我熟悉。”毛泽东又向陈毅说道:“对一个同志要熟悉,总要问一问他的历史,什么地方的人,至少要交谈两个小时才能记得。”

毛泽东随便谈起来。

“外交部一定会有很多迷信的。我这个人就有很多迷信,过去不吃狗肉,父母都反对吃。吃狗肉在我们乡下名声很不好,所以我过去也反对吃狗肉。可是你从没吃过,为什么说不好吃?还不是迷信?后来开始吃了,吃了多次很好吃。”

黄镇知道毛泽东是在说“破除迷信”。毛泽东经常以一个极小的事情去比喻一个庄严深刻的道理,有时又以一个极大的哲理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他说得越平淡,越不介意,越使听者振聋发聩,寻思万分。

“在武汉游水时,许多同志不同意我游过长江,说如何危险,我说我对水有过研究,除急流、温度零下、浅水外都可游,这是大前提,于是就可得出结论说长江这一段也是水,所以可以游。还不是游过去了?有什么可怕的!”

毛泽东说到外交上也要破除深信,便开始了他擅长的“古为今用”:“人太稳了不好,野一点好。子路是个野人,孔夫子离不开他。因为他有‘打手’作用,孔子自从得了子路,就比较平静了些,当然不是压服的办法。”(www.chuimin.cn)

毛泽东对外交官们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

三国时关张开始因孔明年轻不服气,刘劝说也不行,没封他官,因封大封小都不好,后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回来后才封为军师。东吴程普是老将,但叫周瑜挂帅,打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利。”(尹家民:《将军不辱使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153页)

“自古以来多是年轻的代替老的。”毛泽东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

毛泽东对外交官们谈破除迷信,连讲了三个例子:吃狗肉、游水、古人子路和孔明。子路且不论,前两个例子在于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破除迷信;后面孔明的例子在于说明实践出人才,实践才能打破用人上重老轻小的迷信。

他对外交官们谈刘备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的文学典故,大有深意在。诸葛亮初出茅庐,年纪轻轻,无尺寸之功,已经厮杀半生、久历沙场的关羽张飞对这位轻摇羽扇的白面书生岂能信服。此时,又值百万曹兵饮马长江,刘备集团新败当阳,危若累卵。当此败军之际,诸葛亮只身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激怒周瑜,说动孙权,合兵抗曹,而后草船借箭,筑坛借风,为孙刘结盟共拒曹操,打赢赤壁之战,立下了不世之功,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诸葛亮到东吴办的这件大事,足以震动华夏。胜利归来,封为军师,谁人不服。

诸葛亮出使东吴,是外交官的胜利,是折冲樽俎、衽席还师;诸葛亮出使东吴,也是年轻人的胜利,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七岁。把这个故事讲给从任上归国而来的外交官们,谁人不感到亲切;用这个故事来阐明“自古以来多是年轻的代替老的”的道理,谁人不信服。毛泽东虽然信手拈来,却贴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