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诸葛亮修庙、我们修坝-继承大禹治水精神

诸葛亮修庙、我们修坝-继承大禹治水精神

【摘要】:诸葛亮是否重修黄陵庙,是否撰写《黄陵庙记》,都大成问题。以笔者之见,这与诸葛亮治蜀之时,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关系。秦朝时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是蜀中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诸葛亮视其为“农本,国之所资”。后人在此修庙修祠纪念他。“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修庙,是铭记和弘扬开江治水的大禹精神;修坝,则是继承和发扬大禹的治水精神以造福后代。

1958年3月29日,毛泽东在主持召开完“成都会议”后,于重庆乘江峡轮沿长江东下,他要“看看三峡”。兴建三峡工程,推动工农业建设,这是毛泽东的一大理想。

3月30日,江峡轮驶过滩多水急的西陵峡青滩之后,驶近中堡岛。三峡大坝的坝轴线就从这座小岛上横穿过去,这里将耸立起一座巨型水利枢纽!傍晚时分,江峡轮在中堡岛附近减速,稳在江中。毛泽东站在船尾甲板上,举起望远镜仔细地察看这座神奇的小岛。这时,有一位干部指着江南岸远处一座高耸云霄的褐色山峰对毛泽东说:“那就是西陵峡中最有名的黄牛岩。”

毛泽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了一阵,似乎看出了点眉目,就指着顶峰石壁上的那幅“黑人牵黄牛”的天然彩画说:

“那就是诸葛亮在《黄牛庙记》中所说的帮助大禹开江治水的黄牛吧?”

“是的,”一位工程师说,“黄牛岩下的黄陵庙就是诸葛亮为纪念黄牛重修的。”

毛泽东笑道:

“好嘛,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林一山、杨马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172—173页)

顺江而下,视察三峡工程坝址,更坚定了毛泽东兴建三峡工程的信心。4月5日,他在武汉会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十分明确地说:“我们准备在三峡建筑一个水库……这将是我们的第一个大水坝。”

查《诸葛亮集》,卷二有《黄陵庙记》:(www.chuimin.cn)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御,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位总帅,趋蜀道,履黄牛,因覩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拍岸,敛巨石于江中,崔嵬巑,列作三峰,平治洚水,顺遵其道,非神扶助于禹,人力奚能致此耶!仆纵步环览,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峦如画,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现焉,鬓发须眉,冠裳宛然,如彩画者,前竖一旌旗,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传所载黄龙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以显神功。”

诸葛亮是否重修黄陵庙,是否撰写《黄陵庙记》,都大成问题。清人张澍收入《诸葛亮集》的这篇文章,是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未注出处,云疑依托。后人多疑其是伪作。《四库总目·诸葛丞相集提要》上说:“其《黄陵庙记》,明杨时伟作《诸葛书》,尝以摭用苏轼大江东去》词语,驳辨其伪。今考陆游《入蜀记》作于乾道六年,记黄牛庙事引古谚及李白欧阳修诗、张咏赞甚详,独一字不及亮记。袁说友所刻《成都文类》,作于庆元五年,亦无此文。然则赝托之本,出于南宋以后明甚。”这段辨伪文字,指出《黄陵庙记》“出于南宋以后”。

可是,人们为什么把作者伪托为诸葛亮呢?以笔者之见,这与诸葛亮治蜀之时,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关系。秦朝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是蜀中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诸葛亮视其为“农本,国之所资”。为此,他专门设了堰官,“征丁一千二百人主护之”,就是经常征用一千多人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条)。据《成都府志》记载,诸葛亮还在成都西北角上,因其地洼下,筑起了一条九里长堤。后人在此修庙修祠纪念他。由于诸葛亮重视水利,使“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享有“陆海”之美称(《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条)。以此观之,人们把颂扬黄牛帮助大禹治水的《黄陵庙记》按到诸葛丞相的头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毛泽东是熟悉的。就在召开“成都会议”前,毛泽东仔细阅读了《都江堰水利述要》《灌县志》《华阳国志》等书籍,它们都翔实地记载了中国古代最大、最成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3月21日下午,毛泽东还怀着很大的兴趣,亲莅灌县城郊,登上玉垒山,再到宝瓶口,横跨安澜桥,认真考察了这个有2200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毛泽东此时此地是否重温了诸葛亮维护都江堰的史事记载,已不得而知;可看他于漫谈中提到诸葛亮与《黄牛庙记》以及大禹治水的故事,想来对这些水利史事并不陌生。

“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修庙,是铭记和弘扬开江治水的大禹精神;修坝,则是继承和发扬大禹的治水精神以造福后代。3月23日,考察都江堰回来的毛泽东,亲自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题讨论三峡工程的有关问题,周恩来在大组会上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报告。3月25日,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周恩来的报告。毛泽东在周恩来的报告上加写了一句话:

“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

“我们就在这里修坝”!这是“修庙”的“诸葛亮”们不曾想到的,大禹的子孙毕竟一代胜过一代。1992年4月3日,人代会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水利工程之梦走向现实,再后来就是迎接三峡大坝合拢的胜利,再后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的生前遗愿,正在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