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老帅们一样,都在维护“八条”,1967年3月27日晚,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讲到“八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说:“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现在看来,当时没有个‘八条’也是不行的。”历来对驾驭政治局势很有信心的毛泽东,也承认当初制定“八条”是必要的,尽管这是“事后诸葛亮”。“事前诸葛亮”当然可贵,可许多时候,“事后诸葛亮”也十分必要,这与“马后炮”大有不同,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
2023-11-27
心理学发端于西方,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被介绍到我国。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起我国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可是,约在1956年8月,毛泽东却出语惊人地说:
“诸葛亮精通心理学!”
诸葛亮生活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他怎么会精通心理学,他精通哪些心理学?
据毛泽东的随身警卫沈同回忆,1956年8月,有一次毛泽东参加舞会,休息时,问几个小青年,你们都已经有了工作,又能学习,还有什么困难吗?
大家闲谈起看病问题。
毛泽东说,治病也应该有全局观点,从病人身体的全局出发,抓住重点,才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治病救人是不能简单粗率的。
有个女孩问毛泽东,治病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有什么关系?
毛泽东说,有关系。于是他给大家讲了个《三国志》里的故事:
魏、蜀、吴三国鼎立,蜀国的军师诸葛亮精通心理学,摸透了东吴领兵的大都督周瑜的心理,于是在互相搞统一战线时,他帮助东吴大败魏军,解除了周瑜的重重忧心,治好了他的心病。但是当蜀、吴双方进入交战状态时,他又利用周瑜争强好胜的心理,加剧了他的心病,气得周瑜心病发作,不战而亡。(沈同:《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一个警卫员的回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2页)(www.chuimin.cn)
这里可能是回忆者记述有误:诸葛亮与周瑜的这个故事见于《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因为《三国志》中的周瑜胸襟坦荡,并没有“心病发作”;这个故事发生于“三国鼎立”之前,那时蜀国还没有建立。
在毛泽东看来,诸葛亮既能“治好”又能“加剧”周瑜的心病,这是因为他摸透了周瑜的心理,因此可以说诸葛亮“精通心理学”。
所谓“治好”周瑜的心病,指的是赤壁大战中的故事。那时曹操率大军南下,收降荆州,击败刘备,直逼东吴。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互相搞统一战线”。曹兵与孙刘联军对峙于长江岸边的赤壁。东吴大都督周瑜用离间计杀了曹军懂水战的将领,用苦肉计安排黄盖诈降,用连环计把曹军战舰联结在一处,做好了火攻曹军的准备,可他在山上观察风向,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火攻只能烧自己。于是,他“忽然往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被诸将救起,病卧帐中。诸葛亮知道内情,并不着急,对鲁肃说:“公瑾之病,亮亦能医。”他们来到帐中,诸葛亮问周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岂能料乎?”周瑜大惊失色,料定孔明必知其意。孔明笑着说:“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于是他写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告诉周瑜:“此都督病源也。”接着孔明又“借”来东风,使周瑜顺利纵火,大破曹军。这也就治好了周瑜的“心病”。
所谓“加剧”周瑜的心病,指的是赤壁大战后,孙刘联盟因争夺地盘而破裂,“双方进入交战状态”,诸葛亮连用三计,战败周瑜:第一计,当周瑜同曹仁争夺南郡时,诸葛亮坐收渔人之利,不费刀兵,轻取战果;第二计,当周瑜欲用美色消磨刘备意志,安排东吴招亲,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时,诸葛亮将计就计,弄假成真,至使“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第三计,当周瑜假说发兵去取西川,实则要偷袭荆州时,诸葛亮识破机关,布下四路伏兵,破了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这三次较量的结果,周瑜总是“一着棋高难敌对,几番算定总成空”。所以他“心病发作,不战而亡”。
毛泽东肯定治病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系”。他认为诸葛亮给周瑜“治病”就是依据了周瑜的心理状态。这在今天也是有科学根据的。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借用心理活动的改变,可以促进个体病理过程的消失,可以促使正常机能的恢复。现在,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诊疗临床。心理医生在分析和研究病人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个体在行为中出现的一些偏态进行心理诊断,从而提出克服这些偏态的医疗方法。俗话中所说的“心病还须心药医”,就包含着一定的心理治疗的科学性。
无疑,毛泽东认为,周瑜的疾病起因于“心病”,诸葛亮的“疗法”就包括着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虽然毛泽东没有具体解释治病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有什么具体关系,但我们通过他讲诸葛亮给周瑜治心病,也能明了其中的道理。
诸葛亮生活的时代没有产生心理学,但心理实践是存在的,心理运动规律也被初步地片断地认识到了,只是没有形成专门学科罢了。毛泽东幽默地说“诸葛亮精通心理学”,也是渊源有自。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毛泽东和老帅们一样,都在维护“八条”,1967年3月27日晚,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讲到“八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说:“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现在看来,当时没有个‘八条’也是不行的。”历来对驾驭政治局势很有信心的毛泽东,也承认当初制定“八条”是必要的,尽管这是“事后诸葛亮”。“事前诸葛亮”当然可贵,可许多时候,“事后诸葛亮”也十分必要,这与“马后炮”大有不同,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
2023-11-27
毛泽东最早把诸葛亮与民众(群众)联系起来,大约是在1926年。基于这个理由,毛泽东号召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民中去,他以诸葛亮出茅庐的故事启迪革命的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023-11-27
据卫士尹荆山回忆: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于工作之余,喜欢读《三国演义》连环画,给尹荆山讲三国故事,其中讲道:“诸葛亮临危不惧,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他派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吴蜀再度和好,结成同盟;彝陵遗怨,雪化冰释,使蜀国度过危机,转危为安,局势稳定。身处此境的毛泽东,效仿诸葛亮稳定蜀国局势之举,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困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道的选择。......
2023-11-27
谈到热烈处,毛泽东忽然转向翻译李越然,问:“你说说,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谁更厉害些?”这是一次即兴漫谈,提出曹操与诸葛亮“谁更厉害些”这样的问题,其主旨也不在于真的要对两人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承认曹操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掌握了唯物史观的毛泽东,此时认为曹操不在诸葛亮之下,评论此人“也不简单”,“很了不起”。......
2023-11-27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欧阳毅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革命武装斗争如火如荼的井冈山时期。欧阳毅等人在宜章站不住脚了,向东转移。欧阳毅看到这样的场面,看到毛泽东等领导人那英姿勃勃的身姿,觉得革命形势真是大好!欧阳毅在二十九团任团党委秘书。在这些战斗中,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充分展现出来,使大家对他更加敬仰和佩服,欧阳毅等人称“毛委员是诸葛孔明”,每次见到他时,欧阳毅都会高兴地对大家说:“孔明来了。”......
2023-11-27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我谢表老关心。此次单刀赴会,我们是作了充分估计的,也料定他蒋介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扣留我。我是诸葛亮到东吴,身在虎穴,安如泰山啊!”在危险性方面,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小说中诸葛亮出使东吴确有相似之处。毛泽东既有关云长单刀赴会之勇,又有诸葛亮出使东吴之智,诗人柳亚子称毛泽东有“弥天大勇”,此处可见一斑。......
2023-11-27
敌守将张贞闻讯,急忙派出主力师,以天宝为中心,扼守高山要隘,企图阻挡红军洪流。当晚,吴吉清值班。吴吉清急忙跑进毛泽东住房,报告情况。眼看被包了“饺子”,敌兵顿然失了抵抗力,马上乖乖地缴械投降。漳州是福建数得上的大城市。......
2023-11-30
5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了魏军。诸葛亮在西城县唱空城计,毛泽东在陕甘宁唱空城计;诸葛亮因有赵子龙的生力军断后终解空城之危,毛泽东要调主力旅来消除延安的少兵之忧;诸葛亮是无奈弄险,毛泽东是防患调兵:两者虽然都是虚中有实,然而却是同中有异。把《三国》中赵云解空城之危的故事,作为决心抽回主力旅保卫延安的佐证,从军事上做好充分迎敌的准备,这是高明的借鉴。......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