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虎踞龙蟠南京: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虎踞龙蟠南京: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摘要】: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蟠今胜昔”,毛泽东自然想到了诸葛亮对南京地理形势的评论。诸葛亮盛赞南京形胜优异,毛泽东则进一步讴歌南京的新生,南京的解放,指出其今非昔比。虽然,“虎踞龙蟠”的南京城今天“形势依然如故”,但必然物在而人非,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南京,古称石城,因为旁有石头山而得名。据《太平御览》引《吴录》:“刘备曾派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秣陵,即今南京。诸葛亮是说,吴国都城建邺地势雄伟险要,东面的钟山像盘曲的龙,西面的石头城像蹲着的虎,这是帝王建功立业的地方啊!

六朝古都南京,毛泽东心仪已久;对诸葛亮的宏论,毛泽东铭记在心。

早在1920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毛泽东因事从北京乘火车沿津浦线南下,经浦口来到南京,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南京城墙环绕一周,“还在南京城寻找六朝旧址”。1936年他在陕北保安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谈话时还提起这段往事(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114页)。“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毛泽东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毅然走出乡关,上下求索。这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对祖国的每一片热土,对脚下这虎踞龙蟠的石城,怀有何等深切的赤子之情呵!他那时是否想到了诸葛亮对山川形胜的评论,不得而知了。

1949年春天,毛泽东在北平西郊双清别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人民解放军挥师渡江,一举推翻蒋介石二十二年的反动统治。捷报传来,毛泽东欣然阅览着新华社报道南京解放的号外,遥望南天,神驰金陵,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辉煌诗篇,雄视千古,大气磅礴: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74页)

“虎踞龙蟠今胜昔”,毛泽东自然想到了诸葛亮对南京地理形势的评论。诸葛亮盛赞南京形胜优异,毛泽东则进一步讴歌南京的新生,南京的解放,指出其今非昔比。古人作诗,多说南京今不如昔,如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再如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胜利进军的毛泽东在诗句中用成语典故,简练而庄严地表达了南京解放的伟大历史意义,以及作者和全国人民极度兴奋的心情。解放了的南京是人民的城市,更加雄伟壮观,这是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www.chuimin.cn)

解放后,南京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毛泽东,出巡每临南京,都有对这座城市的由衷赞美,尤其对“今胜昔”的赞美。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在陈毅的陪同下,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视察参观。一行人看完古代天文仪器之后,来到南面的一个小山头。

陈毅说:“这里就是当年太平军和清军浴血激战的天堡城,主席是不是上去看看?”

于是,毛泽东健步登上了天堡城。非常熟知中国历史的毛泽东对大家说:

三国时候,诸葛亮就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话,用以概括金陵形势。“龙蟠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蜿蜒而来,南京城像老虎似的蹲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

毛泽东还说:“天堡城地势险要,是保卫南京的前哨阵地。当年太平军与曾国藩展开血战,坚持了两年多,真不简单。如果当年洪秀全能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情况就会好多了。”

毛泽东还讲到南京古名石头城,孙权建都于此,称建邺,在接近长江一带的地方还有石头城的遗址。(《毛泽东在江苏》,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22页)

俯瞰古老的南京城,眺望远处浩渺的大江,毛泽东纵论古今。

虽然,“虎踞龙蟠”的南京城今天“形势依然如故”,但必然物在而人非,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地势险要并不能使洪秀全最终夺取胜利,“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善于大踏步后退大踏步前进,最终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毛泽东却最终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不过,他把这看成是人民的胜利。南京城回到人民手中,和以往大不一样了。

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再次来到南京。那天,他在军地干部会议上作了近两个小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议论风生的讲话,即由说南京生发开去:

“南京这个地方,我以前曾经来过,我看是个好地方。古人就称赞这里‘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确是龙蟠虎踞。不过,近代有人说这龙蟠虎踞是‘古人之虚言’,意思说这是古人讲的假话。看来还不能这么说。如果讲这是一个虚言,那就是在过去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统治的旧时代是一个虚言。‘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搞了20来年,搞得国破民穷,虎踞龙蟠的南京自然也就徒有其名了。现在,南京回到了人民手里,我看南京还是个好地方。”(《毛泽东在江苏》,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84页)

毛泽东不仅熟悉南京的历史,而且对南京别有一番深情厚爱。

毛泽东认为,诸葛亮说金陵龙蟠虎踞并非“虚言”;国民党统治南京弄得国破民穷,“只有兴亡满目”,使其徒有“虚名”了;古老的南京城回到人民手里,经过建设,使其发展,形胜之美加上建设之美,将永远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