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勇猛过人战将的身影在毛泽东的眼里渐渐重叠在一起,他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彭德怀真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毛泽东深感彭德怀是位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战将,诗句写完,他意犹未尽,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连连称赞彭德怀“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是开路的“先锋”。......
2023-11-27
1962年2月5日,孔从洲会见了亲家毛泽东,聆听他对炮兵工作的指示。
这时,孔从洲在南京炮兵工程学院任院长。全军军事院校正在普遍展开教学改革运动,炮兵工程学院师生在教改工作中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孔从洲坐下后,从家庭、子女谈到教育,以及有关炮兵建设的一些问题。毛泽东以提问的方式详细了解了炮兵工程学院的情况,然后说:
“炮兵工程学院办校宗旨应当是什么呢?我看应当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知识的炮兵科技人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科学技术天天在进步。我们祖先使用的十八般兵器中,刀矛之类属于进攻性武器,弓箭是戈矛的延伸和发展。由于射箭误差大,于是又有了弩机,经诸葛亮改进,一次可连发十支箭。准确性提高了。他征孟获时使用了这个先进武器,可孟获也有办法,他的三千藤甲军就使诸葛武侯的弩机失去了作用。诸葛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藤甲是用油浸过的,于是一把火把藤甲军给烧了。后来又有人制成了抛石机,依靠机械的力量,可以把十几斤重的石头抛出50步以外,成为古代攻打城池和野战的重要武器。这些都是冷兵器,只有在火药发明以后,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李智舜:《毛泽东与开国中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48页)
说到这里,毛泽东叫人给孔从洲续茶,自己深吸了一口烟,继续说:“我们的祖宗发明了火药,可是后来落后了。在南宋时有一个叫陈规的,他把火药装在一个竹管内,装上弹丸,喷出火焰烧伤敌人。这是管形火器的鼻祖。因为竹子容易被火药烧毁,后来有人改用金属制作,就是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火枪。13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又传到欧洲。15世纪,欧洲人制成了滑膛炮,笨得很哪!”
毛泽东边用手比画着,边笑着说:“要35匹马才能拉得动它。”
稍停了一下,毛泽东接着说:“到了17世纪,牛顿和欧勒研究了炮弹的飞行,空气的阻力,制成了线膛炮。18世纪,德国开始使用后装火炮。从此线膛炮正式代替了滑膛炮。1907年,法国制成世界上第一门155毫米半自动闩式加农炮。从那时起,火炮就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了。现在出现了核导弹,将来还会有更新的武器。”
说到这里,毛泽东话锋一转,转到了谈话的中心思想——我军炮兵建设上:“解放战争中,我们靠缴获国民党的火炮装备自己。由于国民党的火炮大都是买外国的,所以我们那时装备的火炮品种繁杂,规格不一,有德国的,美国的,还有日本的。全国解放后,我们靠买苏联的,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靠买别国的武器是不行的,要自己研制。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孔从洲回答说:“现在是仿制。”(www.chuimin.cn)
“总靠仿制别国的武器行吗?”毛泽东问。很明显,毛泽东对于总是仿制是不太赞成的。因为一切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这是他的一贯思想。
孔从洲立即回答说:“不是!我们已开始根据作战对象和我国地形、交通、气候等条件,在研制我们自己的火炮了。”
毛泽东听后,显然高兴起来,微笑着点点头,说:“这就对了。我们是一个大国,必须强调自力更生。外国好的东西,要实行‘拿来主义’,但不是‘拿来’就算了,而是要在他们的基础上,研制出自己的东西来。”
毛泽东在谈到炮兵技术发展史时,随便谈到诸葛亮改进了驽机。史载,诸葛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三国志·蜀书》本传)。经诸葛亮改进的连驽,称之为“元戎”,说是“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孔明改进了驽机,射箭数量和准确性都提高了,增强了远射程兵器的杀伤力。
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诸葛亮南征孟获时,连弩对“藤甲军”就“失去了作用”,因为藤甲不怕箭射。小说第九十回描写:
次日,乌戈国主引一彪藤甲军过河来,金鼓大震。魏延引兵出迎。蛮兵卷地而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蜀兵如何抵挡,尽皆败走。
毛泽东讲诸葛亮改进弩机以及“先进武器”在藤甲军前失去作用的故事,意在说明“科学技术天天在进步”的道理,引导和鼓励全军指战员好学深思,自力更生,“研制出自己的东西来”。今天,远射程武器已发展到导弹核武器,其射程和杀伤能力远非昔日“连驽”所能比。但是,毛泽东从诸葛亮改进和使用先进武器中所引发的思想,却具有昭示未来激励后人的深远意义,这何尝不是我们强军劲旅指导思想的一个方面呢?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两个勇猛过人战将的身影在毛泽东的眼里渐渐重叠在一起,他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彭德怀真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毛泽东深感彭德怀是位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战将,诗句写完,他意犹未尽,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连连称赞彭德怀“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是开路的“先锋”。......
2023-11-27
虚夸危害很大谈到这里,毛主席又讲起故事来。1958年11月22日,他与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冷西谈“浮夸风”问题,不知不觉中又说起了赤壁大战中兵力的虚与实,他说:天下事有真必有假。于是,其他大区也相继召开会议,研究产钢计划。当然,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拟浮夸。无论小说上,还是史书上,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兵力都被夸大了。说“号称八十三万,其实只有二三十万”,以证明虚夸这种歪风“古已有之”。......
2023-11-27
再不看其他人,只望杨成武,眼里漾出轻松诙谐的笑波:“非子龙不可行也,要杨成武同我去。”刘玄德招亲,深入虎狼之地,非勇将赵子龙护驾不可行动;毛泽东南巡,驻足动乱之区,非骁将杨成武跟随难保安全。毛泽东长征过草地靠杨成武,“文革”到武汉还是靠成武,一句“非子龙不可行也”,对爱将的多少褒扬,多少信任,尽在其中。......
2023-11-27
一封信件截住了追兵,毛泽东自然十分高兴,便用湖南口音唱起了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此时,毛泽东带着几百人与几万敌人“兜圈子”,捉迷藏,打运动战,真可说是“唱空城计”了。一信可抵万千兵。毛泽东的“信止追兵”与诸葛亮的“空城退敌”确有某种暗合,千古事近,异曲同工。......
2023-11-27
结论是斯大林在培养接班人这个问题上有教训。周瑜所说的“人祸”,是他个人有疾,实质是心病,忧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毛泽东此次所说的“人祸”,则是几个中央常委“个别受损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见马克思”。为防止这样的“旦夕祸福”,多安排几个人负责,以免出现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的可怜局面。从当时的政治背景上看,这个人事安排是明智的,几道“防风林”建得好,是巩固国家坚强党的有力措施。......
2023-11-27
郭嘉多谋善断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1959年上半年,毛泽东评论三国官渡之战,一方面批评袁绍的多端寡要,另一方面十分赏识郭嘉的多谋善断。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后来,郭嘉果然多谋善断,料事如神,言必有中。......
2023-11-27
即使在敌情险恶、戎马倥偬的环境下,毛泽东也时时眷恋着《三国演义》。在谭家的藏书中,毛泽东得到了一套《三国演义》。虽说他早年多次读过《三国演义》,眼下再读,却别有新意,从中可以学习许多作战的经验。试想,在偏僻如井冈山,闭塞有敌军围困的情况下,嗜书如命的毛泽东能于大闹书荒之时,得到一套《三国演义》,其高兴心情可想而知。有一次打土豪时,毛泽东特意到土豪家里寻找《三国演义》。......
2023-11-27
3月17日至20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了有关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与会的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孙权劝曹操当皇帝的典故,小说和史书上都有出处。这与曹操阉宦家庭的出身有密切关系。......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