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总结屯垦实边四大好处,决心转业部队集体屯垦

毛泽东总结屯垦实边四大好处,决心转业部队集体屯垦

【摘要】:毛泽东说,“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建设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毛泽东吸取管仲、孔明的经验,总结了屯垦实边的四大“好处”,决心在新疆、北大荒、海南岛组织转业部队集体屯垦,是远见卓识之举。诸葛先生倘若地下有知,也会为他的汉中屯垦羽扇轻摇、颔首微笑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之中,粮食问题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劳师远征,转运军粮,最使指挥员挠头。于是,聪明的战争指导者想出了屯垦的办法,军屯民垦,战时接济军粮,平时实边固防。诸葛亮六出祁山,远离后方,他也于战争间隙实行屯垦制,这启发了毛泽东组织部队屯垦戍边的思路。

1955年元旦期间,王震将军到中南海见毛泽东。

在菊香书屋会客室,王震对毛泽东说:“主席,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现在战争结束了,那么多退伍军人需要安置,总得想个好办法解决。”

“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毛泽东说,“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建设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邸延生:《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新华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598页)

王震高兴地说:“这真是个好办法!可以集体转业,集体安置,做到有组织有纪律,还可以减轻各级政府的不少负担。”

毛泽东挥挥手说:“是嘛!可以去海南岛、去北大荒、去新疆,上山、下乡、下海,劳动就业就是了;我们这样做,一可以巩固社会治安,二可以巩固国防,三可以解决干部战士的就业问题和安置家属,四可以减轻政府负担。有这四个方面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呀?”

王震高兴地笑了。(www.chuimin.cn)

诸葛亮北伐曹魏,必须驻军汉中,便于就近出击长安洛阳。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他发动了第五次北伐,亲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南)安营扎寨。诸葛亮吸取前两次军粮接应不上被迫撤军的教训,为了持久作战,不但在斜谷口积贮了不少军粮,还采用屯田政策,分出一部兵力在五丈原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兵士和当地百姓在一起生产,很好地补给了蜀军的军粮供应。

小说第一百三回,多处描写到诸葛亮在祁山前线的屯田活动:

“却说孔明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军一分,民二分,并不侵犯,魏民皆安心乐业。司马师入告其父曰:‘蜀兵劫去我许多许多粮米,今又令蜀兵与我民相杂屯田于渭滨,以为久计:似此真为国家大患,父亲何不与孔明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

魏将夏侯惠、夏侯惇对诸葛亮的屯田很畏惧,他们对司马懿说:

“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今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

小说中写得明白,屯田乃为“久驻之计”,以支持旷日持久的战争。毛泽东吸取管仲、孔明的经验,总结了屯垦实边的四大“好处”,决心在新疆、北大荒、海南岛组织转业部队集体屯垦,是远见卓识之举。从50年代开始直到如今,新疆和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都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共和国国史上最为亮丽的一笔,是人所共知的千秋伟业。诸葛先生倘若地下有知,也会为他的汉中屯垦羽扇轻摇、颔首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