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我是诸葛亮,单刀赴会东吴

毛泽东:我是诸葛亮,单刀赴会东吴

【摘要】:毛泽东微微一笑,说:“我谢表老关心。此次单刀赴会,我们是作了充分估计的,也料定他蒋介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扣留我。我是诸葛亮到东吴,身在虎穴,安如泰山啊!”在危险性方面,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小说中诸葛亮出使东吴确有相似之处。毛泽东既有关云长单刀赴会之勇,又有诸葛亮出使东吴之智,诗人柳亚子称毛泽东有“弥天大勇”,此处可见一斑。

1945年8月,重庆发生了轰动中外的重要事件:18年的敌手——毛泽东蒋介石坐在一起进行和平谈判。谈判43天的日日夜夜,波折迭起,惊心动魄。

重庆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军警、特务云集。对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用意,党中央和毛泽东是十分清楚的。但为了昭示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人民冀望的和平局面,毛泽东毅然决定去重庆,认为“这样可以取得全局的主动权”。

8月26日,新华社公布了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将去重庆的消息,引起了解放区军民的普遍不安,他们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

重庆谈判孰知所设是否“鸿门宴”?就在毛泽东将要动身之时,有人提醒毛泽东,蒋介石是个政客,此公历来居心叵测,言而无信。重庆有人写信暗示:“重庆气候不好,易犯感冒……”还有人传说:国民党特务将不利于毛泽东的此次行动。事实上,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之时,就有利用谈判之机长期软禁毛泽东的想法。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劝毛泽东“不能去”“不要去”“去不得”“凶多吉少”“那是虎穴”。但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前途,为了人民利益,毛泽东在分析了利弊条件后,毅然前往重庆。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会见各方人士,向他们做和平建国的工作,阐明共产党的主张。

这天,毛泽东前往民盟总部(即特园,又名“民主之家”)看望张澜和鲜英。

“特园”位于嘉陵江畔,此处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关照”。尤其毛泽东来到重庆后,这里由特务装扮的“香烟摊”、“修鞋摊”骤然增加。蒋介石手下的陈希曾强行租下了紧挨特园的“康庄”住宅,日夜监视着特园的活动,记录下进出人员名单,并投寄夹有子弹的恐吓信进行威胁。对此,毛泽东不屑一顾。

毛泽东与张澜虽然“神交已久”,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对这位“川北老人”十分敬佩。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畅谈起来。

张澜说:“润之先生,此次来渝,是我们意料不到的,也为你的安全担忧。”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www.chuimin.cn)

“我谢表老(张澜字表方)关心。此次单刀赴会,我们是作了充分估计的,也料定他蒋介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扣留我。我是诸葛亮到东吴,身在虎穴,安如泰山啊!”(赵大义 高永芬邵永贵:《险难中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314页)

张澜连连点头,对毛泽东说:“蒋介石假惺惺地邀请你到国民党统治下的这块‘虎狼之地’,是在演‘鸿门宴’,他是不会有诚意的。我曾向蒋介石建议要实行民主,可是遭到了他的拒绝。”

毛泽东道:“积我们多年的经验,蒋介石的主意老早就定了,他要消灭我们,而且是越快越好。靠谈判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不说别的,此次三请四邀我来重庆,可我来了,他却毫无准备,且一切提案还得由我们提出,岂非笑话!”

在整个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把握全局,以斗争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与蒋介石以谈对谈,以打对打,针锋相对。无论是会内还是会外,谈判桌上还是战场上,蒋介石都很失利,感到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蒋介石生怕谈判结束后“放虎归山”,便产生软禁毛泽东的想法,但也担心此举会失信于天下,“有碍国府声誉”。正在他举棋不定之时,突然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打来的,一个是“基督将军”冯玉祥打来的。虽然是分别打来的,但对蒋介石来说好像出于一人之口。于右任和冯玉祥在电话中说,蒋先生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商国是,九州尽知其诚,然而外界竟然有微词,说先生有软禁毛泽东之意。这种传闻于和谈有碍,于你不利。为正视听,余等准备通过报界予以辟谣,澄清事实。不知你认为此举妥否?请先生定夺。蒋介石听后又气又恼,知道这是自己打算软禁毛泽东的打算被泄露出去了,于、冯二人在试探虚实,但他又不好发脾气,只好硬着头皮故作镇静地说:“明人不做暗事,谣言不攻自破。中正为国为民之心,人神共知,请先生及其他党国要员不必介意道听途说。”后来,蒋介石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又考虑到内战的准备不充分,不宜过早撕破伪装,只好打消了软禁毛泽东的念头。

鉴于谈判已取得很大进展,周恩来在10月2日会议结束时建议:将一个月来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公之于众,以解人民之渴望。10月10日,《会议纪要》签字。10月11日,“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却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毛泽东,从重庆安全返回延安。

“单刀赴会”是关云长的故事。是说关云长镇守荆州之时,应东吴将领鲁肃之约,不带人马,只凭一口大刀,渡江与鲁肃会谈,在“借荆州”问题上一阵舌枪唇剑,虽然鲁肃埋伏下刀斧手,可畏惧关云长的勇武神威,终于不敢下手,眼睁睁看着关云长手提大刀,扬长而去。毛泽东说自己赴重庆谈判是“单刀赴会”,则在于揭露蒋介石暗藏杀机。

在危险性方面,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小说中诸葛亮出使东吴确有相似之处。赤壁交兵前,刘备新败,退守夏口,诸葛亮的军事外交,并没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东吴内部主战与主和两派斗争激烈,诸葛亮站在哪种立场,都有对立面。周瑜虽然和他都是“主战派”,但周瑜忌恨孔明的才智,怕久后必为东吴隐患,时刻怀着杀害孔明之心。但诸葛亮不愧为足智多谋,“虽居虎口,安然如泰山”。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孔明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矛盾:他以一介使者身份出使东吴,却能操纵一切,调动一切。尽管周瑜千方百计要谋杀他,可他坐在一叶小舟却安稳如山。他出以孙刘联合大局的公心,以智谋斗毒计,使周瑜始终无法下毒手,并促使联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我是诸葛亮到东吴!”毛泽东这样讲,表明了他对所处险境的清醒了解,对斗败国民党顽固派的十足信心。毛泽东既有关云长单刀赴会之勇,又有诸葛亮出使东吴之智,诗人柳亚子称毛泽东有“弥天大勇”,此处可见一斑。

重庆谈判之时,毛泽东心中是装着那位轻摇羽扇化险为夷“诸葛军师”的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