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清这个问题,毛泽东问刘备请诸葛亮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刘备是为了请教治国安邦的计策,是为了倾听孔明的意见。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也可以算一种封建时代的“民主”作风吧。刘备只请了孔明一个人,他的“民主”实在有限得很;我们的民主则要倾听党内外所有人们的意见,广度和深度都不是刘备、孔明们所能比拟的。......
2023-11-27
刘备一生最大的错误,是盲目发动彝陵之战,蜀国精锐之师,损失大半,使本来处于弱小地位的蜀国,更失去扫平群雄平定四海的实力和主动权。毛泽东对刘备的这个错误,从不同角度做出过评论。
1949年3月24日傍晚,从河北西柏坡向北平挺进的党中央机关的吉普车队,开进了涿县县城。毛泽东一行人住在了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部的大院里。
人们各自按照安排的地方休息了。
司机们开着汽车上了铁路线,说是要把汽车都开到火车的平板车厢上去。
在毛泽东的身边,李银桥和卫士组的几个人,又听毛泽东向他们讲起了《三国演义》的故事。
毛泽东饶有兴趣地对大家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就是在涿州同关羽、张飞结拜成异姓三兄弟的,这里就是书中说的“桃园三结义”的地方;又说刘备的野心大,从一个织草席、卖草鞋出身的人,经过二十几年的风雨搏斗、军阀混战,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临时占据了湖北的荆州,后来又夺取了四川,总算站稳了脚跟;但他志大才疏学识浅,好感情用事,在许多问题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因为想报二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不听诸葛亮等谋臣的劝阻,贸然负气出兵,结果被东吴打得大败而归,自己无颜再回成都见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了临近湖北的四川省东部奉节县城东的白帝城。
毛泽东以他渊博的知识侃侃而谈,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毛泽东最后又语重心长地说:
“历史上的教训应当注意呢!我们进了北平,决不做李自成,将来也决不可以学刘备。干革命决不可以感情用事,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每个同志都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如果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和亲戚朋友、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和老战友、老同学以及小团体的私利,我们每个人是万万不可以感情用事的。”(邸延生:《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新华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359—360页)
■雪弟恨先主兴兵(www.chuimin.cn)
听了毛泽东的话,人们纷纷点头,牢牢记住了进城以后一不做李自成,二是将来不学刘备,三是对待革命工作决不感情用事……
毛泽东批评刘备感情用事,主要是指刘备决策讨伐东吴时的错误举动。东吴袭取荆州、斩杀关羽以后,刘备时刻以兄弟情义为首位,欲兴兵报杀弟之仇。公元221年,刘备即皇帝位,很快即降下兴兵伐吴的诏书:
“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攻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刘备先私仇而后国恨、舍大敌而拆同盟的举动,遭到了有识文武大臣的劝谏和阻拦。被兄弟情谊遮蔽了双眼的刘备听不进劝谏,他甚至掷表于地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
刘备发动战争的决策,犯了兵家大忌。《孙子兵法·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耳,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可惜,刘备没有把握这个“安国全军”的法则,为兄弟私仇怒而兴师,愠而致战,结果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国大伤元气。刘备无颜见蜀中父老,忧病交加,死于白帝城。
涿州,是刘备的家乡。《三国演义》第一回就介绍刘备家住涿县楼桑村。毛泽东来到刘备的家乡,纵观古今,感慨万千,他对刘备的一生作出评价,透彻地指出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是“好感情用事”。《三国演义》对刘备的这条缺点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看了此段,常使英雄扼腕。
正当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以此提醒人们“千万不可以感情用事”,乃警世良言,使革命者足可以保持清醒头脑。建国初期,毛泽东故乡的亲戚朋友,或让其办事,或求其谋职,毛泽东一方面不忘亲情,另一方面又坚持原则,绝不以感情代替政策,为人楷模。这里面是否有接受刘备教训之意呢?总而言之,他自己确实做到了“干革命决不可以感情用事”。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为讲清这个问题,毛泽东问刘备请诸葛亮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刘备是为了请教治国安邦的计策,是为了倾听孔明的意见。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也可以算一种封建时代的“民主”作风吧。刘备只请了孔明一个人,他的“民主”实在有限得很;我们的民主则要倾听党内外所有人们的意见,广度和深度都不是刘备、孔明们所能比拟的。......
2023-11-27
三国时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毛泽东说刘备“老头子挂帅”,具体所指,显然是彝陵之战前刘备的“御驾亲征”。毛泽东批评刘备“老头子挂帅”,意在倡导一种精神振作、势如破竹的精神状态,以冲破党内沉闷气氛。与“老头子挂帅”相对应的,他举出了马克思、鲁迅、邹容、章太炎的例子,赞赏他们的敢说敢为,精神百倍。......
2023-11-27
刘备所以在安营扎寨上犯了错误,原因在于只顾寻找阴凉处避暑,忽略了敌军可能利用林木茂密的条件火攻的一面。毛泽东于三年困难时期,漫淡刘备“犯了错误”,是否有自责之意,不可妄断。我们也没必要坐实老人家谈话具体所指,只要了解了他指出刘备“被火烧连营”的错误战术,也就可以了。......
2023-11-27
毛泽东率部到达了朱官寨。战士们怕老乡吵醒毛泽东,想让他们等他醒了再碾。因为能让毛泽东睡好,就达到目的了。毛泽东一听就明白咋回事了,带着一些抱歉说:“又给你们添麻烦了。以后不论什么时候,你们该干活就干活。我休息我的,不要妨碍你们。”毛泽东看看战士们,说:“我不是病号,我是一个好人。”毛泽东笑着说,然后转头对阎长林说,“以后再不要说我是病号了。”毛泽东推了几圈,额头上就出汗了。......
2023-11-30
读《陆逊传》至此,毛泽东批注:“何评有理。”毛泽东认为何焯的评论“有理”,等于肯定陆逊的退兵决策“有理”。《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描写了吴军大胜后隐伏的危机:魏主曰:“陆逊若胜,必尽举吴兵去取西川;吴兵远去,国中空虚,朕虚托以兵助战,令三路一齐进兵,东吴唾手可取也。”陆逊于勇挫强敌后不骄不躁,知止而止,断然退兵,战略决断确有过人之处。毛泽东所说之“理”,正在于此。......
2023-11-27
毛泽东侧身坐在座椅上向我们环顾了一下说道:“不过,《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史书,二者不可等同视之。若说生动形象,当然要推演义;若论真实性,就是说更接近历史真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不如陈寿的《三国志》喽!”毛泽东谈话的重点在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二者不可等同视之”。小说显然指《三国演义》,历史显然是指《三国志》,这表明此时在毛泽东的意识里,小说和史书的概念是分明的。......
2023-11-27
5日,新四军先头部队到达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第四十师的拦击。新四军英勇自卫,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7昼夜的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顽军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战斗中牺牲。这天,蒋介石在南京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通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撤销该军番号,并将军长叶挺交军法审判,通缉副军长项英。......
2023-11-27
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此后刘备被任命为高唐县县尉,并升任县令。抵达徐州后,陶谦将四千丹杨兵给了刘备。刘备因此离开田楷,归附陶谦。刘备与袁术对抗了一个多月,吕布乘虚袭击下邳。吕布抓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率军转往海西。刘备重新得到妻子儿女,随曹操返回许都。刘备正在进食,闻言大惊,手中的筷子失落于地。正巧这时刘备被派遣出征,未能及时动手。......
2023-0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