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用人团结致成大事-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用人团结致成大事-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摘要】: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他揭示了事业成功的一条秘诀:会用人,团结人。刘备会用人,团结人,还体现在知错即改上。刘备会用人,能团结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他有凝聚人心的素质。他于此时强调会用人,能团结人以成就一番事业,无不与时局和应对时局的策略相关。毛泽东特意点出刘备善于用人终成大事,笔者理解是因为刘备做得更好些。

1957年3月20日下午,林克(毛泽东英文秘书)随毛泽东由南京飞往上海,途经镇江上空时,毛泽东手书了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手书毕,毛泽东向林克解释了这首词的意思和词中的典故。

毛泽东说词里“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杜甫的诗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曹操的名句。看过《三国演义》就知道,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说: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第40页)

毛泽东谈古论今,议论风生,由辛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为孙权的字)联想到曹操煮酒论英雄,由曹操的英雄观联想到刘备的会用人团结人。

他揭示了事业成功的一条秘诀:会用人,团结人。

遍览《三国演义》,可知这六个字,刘备当之无愧。

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论刘备:“寄人篱下,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从,别无二志,此固数人者忠义,而刘备亦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这个评论可谓一语中的。

刘备以织席卖鞋的出身,到处奔波,寄人篱下,而终成建立蜀汉政权的伟业,其在用人和团结人上确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

其实,所谓“隐微”,也不是不可剖白,其核心的东西,不外乎倾心向下属和各阶层挖掘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深结其心,振奋其志,成就其业,使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刘备的会用人,团结人,首先表现在思贤若渴上。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使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孔明受感动出山。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使其如虎添翼,逐步走出困境,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期,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先帝之明”。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有最精彩最详尽的描写,可谓妇孺皆知,笔者不想多说。

刘备会用人,团结人,其次表现在知人之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刘备可谓知人善任。他于顺境或逆境中,都能做到用人不疑。《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被曹操大军追赶,兵败当阳,此时赵云并刘备妻小一干人不知下落——(www.chuimin.cn)

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曰:“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玄德曰:“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糜芳曰:“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玄德曰:“休错疑了……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

事实证明,刘备的判断是正确的;赵云不但没有弃刘投曹,反而于百万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救出幼主阿斗

刘备的知人之明,还在于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描写,刘备“白帝城托孤”时,马谡在侧,刘备令其退出,而后问诸葛亮:“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后来的街亭之战,证明马谡徒读兵书,大用大失,给北伐曹魏进取中原的大事,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反证刘备看人确实入木三分。

刘备会用人,团结人,还体现在知错即改上。庞统与诸葛齐名,一称“卧龙”,一称“凤雏”。庞统有“匡济之才”,初投刘备帐下,只安排他去做一个县令,后经张飞的实地考察,证明庞统确有“大才”,刘备知道自己屈才了,马上检讨说:“屈待大贤,吾之过也!”遂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

刘备会用人,能团结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他有凝聚人心的素质。刘备创业目标明确,奋斗精神不衰,即使在兵穷势孤,依附他人时,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独立人格。他用共同的理想目标凝聚人心,使跟他走的人觉得奋斗有目标,精神有寄托,前途有希望,齐聚在他的旗帜下。刘备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他为人正派,胸怀坦荡,严责己,宽待人,使人才不仅为我所用,而且能成为知音知己。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两朝开济老臣心”,不光是他本人忠心,也有刘备的以诚相待所产生的效力。刘备以贤以德,把文武奇才凝聚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核心,死心塌地为兴复汉室政治目标服务,这是他的高明处。即使在封建时代,这也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权术家、阴谋家所难以企及的。他们虽然能靠手段用人于一时,但很难结其心,同其志,患其难,成为知己。

毛泽东为什么在1957年上半年讲刘备会用人能团结人呢?林克说——

毛泽东书写和讲解诗词那段日子,正是波兰、匈牙利事件发生,波及中国,部分地区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中央又决定开展整风的多事之秋。这些时日,毛泽东乘飞机往返于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等数城,除了徐州是路过外,每到一地,毛泽东都要会见各地主要领导干部,并在干部大会上作报告,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匆忙而紧张。

然而,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下,毛泽东思接千载,精骛八极,思绪跨越时空,论词温史,随心所欲地从中抽出精彩片段,即兴发挥。他于此时强调会用人,能团结人以成就一番事业,无不与时局和应对时局的策略相关。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毛泽东逐渐形成了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百花齐放,百家齐鸣”应是基本的、长期的方针等观点。

刘备、曹操、孙仲谋(孙权),都是杰出人物。《三国演义》对他们的用人之道都有周道详备的描写,读之启人智慧。还是清人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廿二史札记》)他说的是历史,小说上的介绍与此相同。毛泽东特意点出刘备善于用人终成大事,笔者理解是因为刘备做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