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曹操骂汉献帝有道理,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曹操骂汉献帝有道理,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摘要】:所谓骂汉献帝,不过是说这个“儿童团”皇帝的成长过程缺乏实践经验。汉献帝刘协,原封陈留王,九岁登位。是年九月,董卓引兵进京,废弃少帝,立刘协为献帝,年仅九岁。毛泽东引用曹操这则故事,在于告诫我们的各级干部,不要高高在上养尊处优,不要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不要脱离生产劳动而没有实际经验,干部要参加劳动,军官要下连当兵,体察群众情绪,关心士兵冷暖,密切干群和官兵感情。

1958年8月中旬,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主题是讨论1959年和“二五”计划的指标。

刚开始讨论问题,8月19日上午,毛泽东就召集各大协作区主任开会,他讲了话。其中讲道:

“军官要下放当兵,没有当过兵的要当一下,当过兵再当一下也很有好处;师长、军长下放让班长管,搞三个月后再回来当师长、军长。云南有个师长,当了几个月兵,了解当兵的生活、心理,这很好。干部参加劳动,有人说搞两个月,搞一个月总是可以的。我们与劳动者在一起,是有好处的,我们感情会起变化,影响几千万干部子弟。曹操骂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有道理的。只要大家拼命干,再过三年、五年,就搞起来了。”

这个会议讨论十七个问题,其中第八个问题是“干部参加劳动问题”。毛泽东在说到这个问题时,还说过:“包括我们在座的,不论作什么官,不论官大官小,凡能参加劳动的都要参加……官做久了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把劳动和工作结合起来,一切人都如此。人家劳动,做官的不劳动怎么行?”

曹操骂汉献帝的话,也是引语,见于《荀子·哀公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告诉鲁哀公,你到宗庙里去,见其“器存人亡”,就会“知哀”;你积极处理政事,懂得“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就会“知忧”;你在每天的朝庭上看到别的诸侯的子孙逃亡而来在朝延末座供职侍奉你,就会“知劳”;你走出鲁国四门看到四邻的亡国废墟,就会“知惧”;你懂得人民是水,君主是船,水可载舟,也能翻船,就会“知危”。(www.chuimin.cn)

所谓骂汉献帝,不过是说这个“儿童团”皇帝的成长过程缺乏实践经验。汉献帝刘协,原封陈留王,九岁登位。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9年),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其兄何进秉政,谋诛宦官;谋泄,被宦官所杀。袁绍又尽诛宦官,朝廷大乱。是年九月,董卓引兵进京,废弃少帝,立刘协为献帝,年仅九岁。少年刘协当了皇帝,先被董卓、李傕、郭汜控制。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他到许昌时,也只有十六岁。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他也才只有四十岁,一直是曹操手里有名无实的傀儡。

鲁哀公也罢,汉献帝也罢,他们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没有实际生活体验,没有实际政治经验,未尝知哀、知忧、知劳、知惧、知危,这是他们自身的悲哀,更是封建世袭皇位继承制的悲哀。在这样的境况下,国家政权的一把手,不可能体察黎民百姓的疾苦,不可能有安邦治国之术,只能出现低能、腐朽的无道昏君。

毛泽东引用曹操这则故事,在于告诫我们的各级干部,不要高高在上养尊处优,不要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不要脱离生产劳动而没有实际经验,干部要参加劳动,军官要下连当兵,体察群众情绪,关心士兵冷暖,密切干群和官兵感情。这样才能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