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毛泽东将手中的茶杯用力往桌上一放,杯里的水被震出不少:“不识时务嘛!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这时,“司马师”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司马师也罢,司马昭也罢,总之被姜维困在了“铁笼山”......
2023-11-27
1948年底,解放战争迅猛发展,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正在进行中,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连吃败仗。11月4日,解放军占领南阳。
1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阳的新闻稿,其中写道:
“【新华社郑州五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数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263—264页)
为了强调南阳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位置,毛泽东在新闻稿中举出了曹操与张绣在此发生争夺战的战例。《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描写:曹操亲率大军进攻驻扎在宛城的张绣,立营寨于淯水。张绣招架不住,投降了曹操,曹操厚待之,旋因曹操私纳张绣叔叔张济之妻邹氏,张绣大怒,用贾诩之谋,诈称士卒多有逃亡,请求移屯中军,曹操许之。张绣又请典韦饮酒,使之大醉而归,并命偏将胡车儿盗走典韦双戟。是夜,张绣袭击曹营,曹军大乱,典韦死守辕门,被杀。曹操从寨后逃出,身边唯其侄曹安民步随。逃至淯水边,曹安民被张绣追兵赶上杀死。曹操骤马过河,刚上岸,马被射倒,长子曹昂以己所乘之马奉给曹操,曹操侥幸逃脱,曹昂却被射死。
曹军这次败绩,损失甚重。失败之后,曹操整顿军伍,缓过气来,回兵报仇。张绣连结刘表,遥相呼应,抱成一团,两军互有胜负。从此,曹操与张绣都在找寻机会,攻击或吃掉对手。不过,张绣力量单薄,不是曹操的对手,他只能联合其他力量,才能与曹操抗衡。官渡之战时,袁绍知道张绣与曹操有仇,拉拢他一起攻打曹操。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计谋,反而投降了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两家人又结成了儿女亲家,张绣在破袁绍和征乌桓中立了大功。
如果抛开曹操个人品质的某些方面(比如他贪恋张济之妻的美色),而从历史大趋势上看,曹操与张绣在南阳的争夺战有进步意义,它最终导致张绣归顺,建立了反袁的联合战线,二人都为北方的统一作出了贡献。(www.chuimin.cn)
南阳争夺战,是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中残酷激烈、持续时间较长的一次战役。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军”为经营南阳也下了血本:先是蒋介石设南阳“绥靖区”,后是白崇禧使用一个兵团的力量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结果都失败了。
从曹操与张绣争夺南阳,到解放军与“中央军”争夺南阳,都说明南阳军事地位的重要。
南阳越重要,“中央军”失败得越惨,解放军占领南阳越有军事战略价值。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毛泽东将手中的茶杯用力往桌上一放,杯里的水被震出不少:“不识时务嘛!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这时,“司马师”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司马师也罢,司马昭也罢,总之被姜维困在了“铁笼山”......
2023-11-27
当他识的字足够看一些简单的故事书时,他便弄到一些他大致能看明白的小说。在他住的那个小村里,大家都爱看的正好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小说。少年时代,毛泽东最愿读的书之一是《三国演义》,和小伙伴们最爱讲的故事是三国故事。这段话可以看作毛泽东对自己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等传奇小说的一个小结。那时,毛泽东有位表兄叫文运昌,常常把家中藏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借给毛泽东看。......
2023-11-27
《三国演义》中多处讲到偷袭打埋伏毛泽东深吸了一口烟:“《三国演义》中,多处讲到偷袭、打埋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你们是不是先给敌人打圈子,牵着它的鼻子转,等它疲劳了,再设法消灭它的有生力量。”诚如毛泽东所言,以描写众多政治集团间的军事斗争为主线的《三国演义》,战事连绵,兵争不断,但战法用的最多、最频繁的正是偷袭和伏击。《三国演义》也有把偷袭和伏击交织在一起来描写的。......
2023-11-27
两个勇猛过人战将的身影在毛泽东的眼里渐渐重叠在一起,他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彭德怀真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毛泽东深感彭德怀是位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战将,诗句写完,他意犹未尽,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连连称赞彭德怀“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是开路的“先锋”。......
2023-11-27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有贡献,这指的正是1959年上半年评价曹操热潮中郭沫若所起的作用。这样,郭沫若从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有消息说郭沫若的“替曹操翻案”,是听到了毛泽东评说曹操之后采取的行动。不管怎么说,郭沫若的为曹操翻案,是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和赞同的,他也十分关注此事,以至十五六年后的批林批孔中,他还依据此事说郭沫若“功大过小”。......
2023-11-27
一封信件截住了追兵,毛泽东自然十分高兴,便用湖南口音唱起了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此时,毛泽东带着几百人与几万敌人“兜圈子”,捉迷藏,打运动战,真可说是“唱空城计”了。一信可抵万千兵。毛泽东的“信止追兵”与诸葛亮的“空城退敌”确有某种暗合,千古事近,异曲同工。......
2023-11-27
“把东吴搞得议论纷纷”的故事,见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和第四十四回,说的是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东吴,号称有八十三万人马。以武力威慑要挟东吴。东吴面临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进攻,主降主战议论纷纷,一把手孙权也犹豫不决,多谋寡断;我军面临着国民党几百万军队的进攻,由于及时做工作,思想统一。......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