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借用蒋介石与万耀煌的矛盾

毛泽东借用蒋介石与万耀煌的矛盾

【摘要】:蒋介石获悉红军的行踪后,5月3日,急令已到团街附近的万耀煌第十三师,全力向皎平渡口尾追,保持火力接触,不让红军摆脱,以待周浑元、吴奇伟纵队增援。万耀煌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非嫡系,蒋与万之间有矛盾。5月4日,蒋介石严令各纵队加速追堵,“否则以纵匪论罪”。充分利用蒋、万矛盾所赢得的两三天时间。万耀煌与蒋介石的矛盾,实质即中央嫡系派和地方实力派的矛盾。借蒋、万矛盾这个东风,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

1935年4月,北上抗日进行长征的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之后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分头向龙街渡、洪门渡、皎平渡一带前进,准备渡过金沙江

蒋介石获悉红军的行踪后,5月3日,急令已到团街附近的万耀煌第十三师,全力向皎平渡口尾追,保持火力接触,不让红军摆脱,以待周浑元、吴奇伟纵队增援。

万耀煌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非嫡系,蒋与万之间有矛盾。万耀煌力图保存实力,既怕蒋介石以追击不力吞并他的部队,又怕孤军深入被红军收拾。其先头部队遭到红五军团后卫三十七团痛击后,他便构筑工事在团街固守。

5月4日,蒋介石严令各纵队加速追堵,“否则以纵匪论罪”。

当晚,万耀煌致电蒋介石谎报军情:派侦察队严密搜索,在前进方向上,尚未发现共军的任何行迹,故决定在原地休整一天,俟查明共军去向后,再尾击而剿之。

5月5日晚,万又继续向蒋谎报:经过一天侦察,前方仍未发现共军,6日拂晓前如无新的训示,将率部队从团街以南原路返回,协同友军从其他方向围剿共军。发报后,他即命令部队后撤。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恼怒异常,向万发出“限即刻到”的手令,声称飞机侦察共军确实从皎平渡到了北岸,命令他仍从团街向皎平渡口全力追剿,如再违令,将按军法从事。

万耀煌接到手令,万般无奈,只好重新向团街推进,尾追红军。(www.chuimin.cn)

这时,红军侦悉万耀煌发给蒋介石的企图保存实力往回收缩的电报,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机会,令一、三军团速来皎平渡过江。充分利用蒋、万矛盾所赢得的两三天时间。同一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来到设在金沙江边崖洞里的作战指挥所,研究渡江部署。

毛泽东用红铅笔在地图上比画着,对作战参谋们风趣地说:

“你们看,龙云的部队被我们‘调’到贵州去了,现在万耀煌的第十三师又要听我们‘指挥’了。你们知道三国时代诸葛亮东风的故事吗?我们现在借用蒋介石与万耀煌的矛盾,把主力部队调到这里来过江。将来也让后人写段故事吧!”(蒋建农 郑广瑾:《长征中的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97年1月第2版,第182页)

几天后,红军一、三军团和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都分别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国民党追兵在薛岳率领下赶到金沙江时,已是红军过江后的第七天,船只已经烧毁,他们只能隔江兴叹了。

这样,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夺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人们常常讲“借东风”,是用的引,是指办事情的必备条件或可借助力量。毛泽东这次讲借东风,就是用的引,借东风转化成借矛盾。国民党军队里派系林立,作战时有的保存实力,拥兵不前;有的借刀杀人,拿别人当炮灰。万耀煌与蒋介石的矛盾,实质即中央嫡系派和地方实力派的矛盾。万耀煌以“不明共军去向”做借口,驻足不前,保存实力,客观上造成皎平渡一线有利红军渡江。借蒋、万矛盾这个东风,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毛泽东这个“东风”借得确实高明,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挽救了三万红军。他自己预感到后人会将此事“写段故事”,应该说,这是一段比借东风更动人的完全可以千古流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