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

【摘要】:在判断是残敌盲目打枪探问情况后,他又顺着刚才的思路说,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只唱“借东风”,是因为行船的目的是到达上杭指挥攻打漳州的战役,不可因途中恋战而贻误军机;不唱“草船借箭”,是告诫拔枪欲战的警卫人员不可轻举妄动。

1932年4月初,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从瑞金赶到长汀召开会议,讨论和批准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的军事进攻建议。

为了组织好这次战役,毛泽东在会后带警卫排星夜从汀江坐船赶往上杭。

他们来到江边,此时风雨正盛。老船工说风大浪急太危险啦。随行的警卫员吴吉清回忆道:“这时候,我们的心情都一样,望着这滚滚的江面和乌云密布的夜空,有谁不为主席的安全着急呢?”

“只听他很风趣地一字一板地对老船工说:‘老人家!我们顺流而下,正用得着大风大浪。当年诸葛亮费了多大的劲,才借来了东风啊!今天,我们不必登上七星坛,风就来了,这还不是个便宜事儿?您就放心大胆地开船好啰!’”

“夜空里,突然飞来两响刺耳的枪声。”

“紧接着,西岸大山的悬崖之上也打过两声冷枪,好像在回答对方的问讯。看着这个情景,我们都知道进入了被红军打散的敌军残部的封锁线了,便立刻掏出驳壳枪来,把身子贴伏在船沿上,做着应付一切意外的战斗准备。并且在船上仅有的这一小块地方,给主席和随行的陆定一同志做好了掩护。可是,主席非常镇静,他让我们把枪收起来,然后才不慌不忙地低声说:‘敌人打冷枪是搜索情况,我们只装作没听见。这样就是胜利。不要忘记,我们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留着这伙残敌,让我们的赤卫队去收拾好了!’”(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第104页)(www.chuimin.cn)

就这样,毛泽东一行,轻声说说笑笑地到了上杭。

1932年4月20日,红军一举攻下漳州。

毛泽东极善说服艺术。老船工担心风急浪大行船出事,他顺手拈来借东风的故事,并把诸葛亮借东风与“我们”借东风作了比较,指出前者借东风“费了好大的劲儿”,而我们借东风则“不必登七星坛”,也就是省劲儿多了,并诙谐地说这是“便宜事儿”,真是妙语天成。在大风大浪面前,毛泽东以轻松自如的谈吐,形象生动的比喻,由浅入深的引导,把困难条件一下子化为了有利条件,循循善诱地说服了老船工,也说服了面对恶劣天候为他安全着急的警卫战士,创造了“胜似闲庭信步”的氛围,足令担心者放心了,着急者坦然了,大家满怀信心地去战胜困难。

遇到敌人打枪,他出奇地冷静沉着。在判断是残敌盲目打枪探问情况后,他又顺着刚才的思路说,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只唱“借东风”,是因为行船的目的是到达上杭指挥攻打漳州的战役,不可因途中恋战而贻误军机;不唱“草船借箭”,是告诫拔枪欲战的警卫人员不可轻举妄动。用《三国演义》中两个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战斗方案”。毛泽东的语言艺术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