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所以在安营扎寨上犯了错误,原因在于只顾寻找阴凉处避暑,忽略了敌军可能利用林木茂密的条件火攻的一面。毛泽东于三年困难时期,漫淡刘备“犯了错误”,是否有自责之意,不可妄断。我们也没必要坐实老人家谈话具体所指,只要了解了他指出刘备“被火烧连营”的错误战术,也就可以了。......
2023-11-27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41年1月4日黄昏,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率领下,奉国民党政府命令北移。由驻地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按照蒋介石对皖南新四军“立即将其解决”的密令,完成围歼部署。5日,新四军先头部队到达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第四十师的拦击。6日,顾祝同所属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湘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向新四军分进合击,大举围攻。新四军英勇自卫,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7昼夜的浴血奋战,弹尽粮绝。至14日,除约2000人突出重围和大部壮烈牺牲外,其余被俘。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顽军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1月17日,寒夜。
在陕北的中共中央部分政治局委员,陕甘宁地区中央局部分成员,还有八路军总部的一些首长,聚集在一起。气氛是凝重的,凝重中还带有几多悲愤。
这天,蒋介石在南京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通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撤销该军番号,并将军长叶挺交军法审判,通缉副军长项英。
任弼时愤愤地说:“蒋介石是个十足的流氓,无赖!”
朱德用他那浓烈的四川方言谴责:“老蒋破坏抗日,不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是民族的罪人!”
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高岗突然站起来大吼:“蒋介石消灭了我们的一个军部,杀了我们9000人,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血腥屠杀呀——这是马日事变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重演!国共合作已经完全破裂了,我们要反击国民党!”
毛泽东吸着烟,听着战友们的议论,平静而又十分坚定地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十五日我已致电周恩来、叶剑英准备在政治上、军事上全面反攻。蒋介石一切仁义道德都是鬼话,反共是很坚决的哟。我们要准备一切力量粉碎其进攻。”
说到这里,毛泽东端起茶缸喝了一口水,轻轻地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我们是必须制裁反动派,反击顽固派的,但我们要站在严格的自卫立场上,任何党员都不许超过自卫原则。蒋介石既有抗战的一面,又有反共的一面;在反共方面也有两面性,即既有对中共实行高压政策和军事进攻的一面,又有不愿在根本上破裂国共合作的一面。我党的方针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打对打,以拉对拉。对他不愿在根本上破裂国共合作的一面,采取联合政策;对他动摇和反共一面,采取斗争和孤立的政策。但是斗争必须是有理、有利、有节,三者缺一,就要吃亏。”
这是在对国民党进行了精辟分析之后提出的高明的斗争策略。
高岗用一种不解的眼光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又掏出一支烟,但没有点燃。
“皖南新四军军部被歼——这是蒋介石杀我们的一刀,这一刀杀得很深。许多人看了这种情形,都非常气愤,就以为抗日没有希望了,国民党都是坏人,都应该反对。我们必须指出,气愤是完全正当的,哪有看到这种严重情形而不气愤的呢?但是抗日仍然是有希望的,国民党里面也不都是坏人。对于各部分的国民党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那些丧尽天良的坏蛋,对于那些敢于攻打进步军队、进步团体、进步人员的人,我们是决不能容忍的,是必定要还击的,是决不能让步的,因为这类坏蛋,已经丧尽天良,当民族敌人深入国土的时候,他们还闹摩擦、闹分裂。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他们实际上是在帮助日本人和汪精卫,或者有些人本来就是暗藏的汉奸。对于这些人,如果不加以处罚,我们就是犯错误,就是纵容汉奸卖国贼,就是不忠实于民族抗战,就是不忠于祖国,就是纵容坏蛋来破坏统一战线,就是违背了党的政策。”
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毛泽东的身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毛泽东吸引了。
“但是这种给投降派和反共顽固派以打击的政策,全是为了坚持抗日,全是为了保护抗日统一战线。因此,我们对于那些忠心抗日的人,对于一切非投降派、非反共顽固派的人们,对于这样的国民党员,是表示好意的,是团结他们的,是尊重他们的,是愿意和他们长期合作以便把国家弄好的。谁如果不这样做,他也就违背了党的政策。”
“为什么呢?”参谋李卓然听得入了神,忽然这样问道。
毛泽东一手撑腰,一手拿烟。他这样答道:“事理纷繁,重在主要矛盾。你读过《三国演义》没有?”
“读过。”
“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所以当孙权数次讨荆州时,诸葛亮总一再推诿软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后才让出荆州的部分地方。刘备不了解这一点,派了根本不执行‘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利、有节方针’的关羽去驻守荆州。关羽这个人虽然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庞德,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秦晋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却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应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苦谏都不听,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诸葛亮也上表谏止说:‘臣亮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决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身亡。刘备在战争指导上的教训主要有两点:一是他不应该派不执行与东吴结好政策的关羽去守荆州,二是不应该因局部利益而损坏与东吴的结盟关系,更不应该起倾国之兵去伐东吴。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先曹后孙才是大局为重的上策。”(杨振之 田利军:《龙之脉——毛泽东与中国古代智慧》,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第2版,第209—210页)(www.chuimin.cn)
听着毛泽东口若悬河般的宏论,李卓然、高岗……无不顿开茅塞,面露欣喜之色。
毛泽东把快吸尽的烟头捻灭,轻轻地丢进烟灰缸,天气太冷,他习惯地搓搓手,又继续分析说:“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这两大矛盾中,中日民族矛盾仍然是基本的,国内阶级矛盾依然处在从属地位,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只要中日民族矛盾继续尖锐的存在,即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全部叛变,也决不能造成1927年的形势,重演四一二事变和马日事变。”
高岗默默地低下了头。
他的细微动作被毛泽东发现了。
毛泽东笑了笑:“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是应该的,必要的,但千万不要忘记了践踏我们国土、屠杀我们人民的日本帝国主义,如果国共两党大规模内战,那可真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啰!”
毛泽东继续说道:“我们在全国主要是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要作好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充分准备。当然,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实行反攻为妥……大家看这样好不好?对蒋介石的严重斗争,首先要统一全党对皖南事变的认识。”
毛泽东认为,如此在政治上有利,在军事上稳健,可能使蒋介石在半年至一年内,不敢向我进攻。
毛泽东在令人极易感情冲动的情况下,头脑是那样的冷静,这得益于刘备彝陵之败的教训是不言而喻的。
刘备和毛泽东面临的难题确有相似之处:
荆州被袭击,关羽被擒杀,刘备不能不愤怒已极;
皖南风云突变,新四军被歼九千余人,毛泽东不能不义愤填膺。
不同的是:
刘备怒而失去理性;
毛泽东怒而保持了清醒头脑。
失去理性的刘备分不清主次矛盾,看错了主要敌人,盲目地发动了讨吴战争;
头脑冷静的毛泽东始终没忘记当时的头号敌人,是对我妄图亡国灭种的日本侵略者,而对统一战线内部“杀得很重一刀”的国民党,其斗争策略是从“政治上、军事上全面反攻”变为“政治上全面反攻,军事上做好粉碎进攻的准备”,以民族大义为重,非常正确地处理了这场危机。历史证明,毛泽东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得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面对“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周恩来语),全军官兵、全党上下都异常激愤。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不理智、不理性的举动,都是点燃灾难火药桶的火星。
毛泽东在此时讲刘备的彝陵之败,总结其中的教训,无疑是一剂效果极佳的清醒剂。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刘备所以在安营扎寨上犯了错误,原因在于只顾寻找阴凉处避暑,忽略了敌军可能利用林木茂密的条件火攻的一面。毛泽东于三年困难时期,漫淡刘备“犯了错误”,是否有自责之意,不可妄断。我们也没必要坐实老人家谈话具体所指,只要了解了他指出刘备“被火烧连营”的错误战术,也就可以了。......
2023-11-27
两个勇猛过人战将的身影在毛泽东的眼里渐渐重叠在一起,他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彭德怀真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毛泽东深感彭德怀是位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战将,诗句写完,他意犹未尽,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连连称赞彭德怀“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是开路的“先锋”。......
2023-11-27
一封信件截住了追兵,毛泽东自然十分高兴,便用湖南口音唱起了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此时,毛泽东带着几百人与几万敌人“兜圈子”,捉迷藏,打运动战,真可说是“唱空城计”了。一信可抵万千兵。毛泽东的“信止追兵”与诸葛亮的“空城退敌”确有某种暗合,千古事近,异曲同工。......
2023-11-27
郭嘉多谋善断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1959年上半年,毛泽东评论三国官渡之战,一方面批评袁绍的多端寡要,另一方面十分赏识郭嘉的多谋善断。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后来,郭嘉果然多谋善断,料事如神,言必有中。......
2023-11-27
即使在敌情险恶、戎马倥偬的环境下,毛泽东也时时眷恋着《三国演义》。在谭家的藏书中,毛泽东得到了一套《三国演义》。虽说他早年多次读过《三国演义》,眼下再读,却别有新意,从中可以学习许多作战的经验。试想,在偏僻如井冈山,闭塞有敌军围困的情况下,嗜书如命的毛泽东能于大闹书荒之时,得到一套《三国演义》,其高兴心情可想而知。有一次打土豪时,毛泽东特意到土豪家里寻找《三国演义》。......
2023-11-27
刘备把诸葛亮比作水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三十九回: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刘备把诸葛亮比作水,用这个譬喻说明诸葛亮的重要;共产党把群众比作水,用这个譬喻说明群众的重要。毛泽东不仅自己深晓这个道理,他还通过刘备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的故事,形象生动地把这个道理告诉红军广大官兵,使红军上上下下都懂得,并贯彻到实际斗争中去。......
2023-11-27
3月17日至20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了有关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与会的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孙权劝曹操当皇帝的典故,小说和史书上都有出处。这与曹操阉宦家庭的出身有密切关系。......
2023-11-27
犁铺头距韶关40多里,幸好是深夜,何长工一路没碰上敌人,安全到达了犁铺头。何长工圆满完成了任务,心里非常痛快。毛泽东插了一句:“关云长在你们那里放走了曹操,你们那里也出了名。”朱德同志已经等候在那里。“关云长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实际上,《三国志》中并没有关羽义释曹操的记载,这个故事纯属虚构。......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