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为曹操等人恢复名誉,是自然的事情。......
2023-11-27
1946年6月,国民党捍然撕毁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把人民推向全面内战的深渊。
“在军事上,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差不多五个月了,我们至今已经歼灭了敌人三十八个旅,占七十五个旅的半数多一点,很难想象以后就不能再歼灭了。阎锡山、顾祝同两区已不能进攻了,程潜现在也没有攻势。刘邓十九日发起的战役可以说是我们反攻,这次是我们进攻他们,他们处处被动。顾祝同若不调动胡宗南的部队就很难再进攻,可能由薛岳那里调第十一师或者由胡宗南那里调部队来打,这样延安又解围了。如果顾祝同不能进攻,我们就攻他。我们还是用袭击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目前国民党军对延安、涟水、临沂、烟台还可能有攻势,对晋察冀、东北也还可能有一些攻势,此外便无足观。”
在分析了五个月解放战争的敌我态势后,毛泽东又说:
“对敌人如果不加分析,就会像三国时曹操号称八十三万人马,把东吴搞得议论纷纷一样。蒋介石的进攻是可以打破的,经过半年到一年消灭他七八十个旅,停止他的进攻,我们开始反攻,把他在美国援助下七八年积蓄的力量在一年内打破,使国共两党的力量达到平衡。达到了平衡就很容易超过它。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可以再向长江以南发展,这大约要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198页)
“把东吴搞得议论纷纷”的故事,见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和第四十四回,说的是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东吴,号称有八十三万人马。曹操给孙权发来“檄文”,内中说道:“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以武力威慑要挟东吴。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东吴的文武官员意见分歧,“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文官首领张昭认为:“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曹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全之策。”
而程普、黄盖、韩当等一班战将皆不愿降,程普对周瑜说:“吾等自随孙将军开基创业,大小数百战,方才战得六郡城池。今主公听谋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耻可惜之事!吾等愿效死战。”(www.chuimin.cn)
后来,经过鲁肃、周瑜、诸葛亮分析敌我态势,几次三番做工作,主战派占了上风,东吴君臣决心抗曹保土。
毛泽东在国民党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借鉴《三国演义》赤壁战前东吴内部战和两派纷争的教训,强调对敌人要加以分析,不能让国民党军的表面强大所吓倒,统一全党全军的认识。
当时,至少在以下三点上全党全军的认识是得到了统一的:
一是内战不可避免。毛泽东说:“在党的七大时我们就估计到,在日本投降以后,如果不克服蒋介石的阴谋和中国出斯科比的危险,中国的内战就不可避免。”
二是蒋介石的进攻是可以打破的。毛泽东总结了内战近五个月消灭了敌人三十八个旅的情况后,对这点的估计和预测更实际更具体也更有说服力了。
三是建立胜利的坚定信心。毛泽东说:“第一位的问题是要宣传我们有条件取得胜利,建立坚定的胜利的信心,这个工作最近几个月都在做,今后还要做。”
东吴面临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进攻,主降主战议论纷纷,一把手孙权也犹豫不决,多谋寡断;我军面临着国民党几百万军队的进攻,由于及时做工作,思想统一。主帅毛泽东心中有数,谋深虑远,进退有据,他这样结论说:“国共这次决裂,和一九二七年不同。那次我们是完全被动的,这次我们有准备,干部们对前途是清楚的,群众也懂得。”后来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证实了毛泽东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犁铺头距韶关40多里,幸好是深夜,何长工一路没碰上敌人,安全到达了犁铺头。何长工圆满完成了任务,心里非常痛快。毛泽东插了一句:“关云长在你们那里放走了曹操,你们那里也出了名。”朱德同志已经等候在那里。“关云长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实际上,《三国志》中并没有关羽义释曹操的记载,这个故事纯属虚构。......
2023-11-27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有贡献,这指的正是1959年上半年评价曹操热潮中郭沫若所起的作用。这样,郭沫若从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有消息说郭沫若的“替曹操翻案”,是听到了毛泽东评说曹操之后采取的行动。不管怎么说,郭沫若的为曹操翻案,是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和赞同的,他也十分关注此事,以至十五六年后的批林批孔中,他还依据此事说郭沫若“功大过小”。......
2023-11-27
3月17日至20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了有关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与会的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孙权劝曹操当皇帝的典故,小说和史书上都有出处。这与曹操阉宦家庭的出身有密切关系。......
2023-11-27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陈恭尹和吴骐的诗并不在于骂曹操之奸,相反,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曹操有所肯定,曹氏辞赋乃建安风骨,汉赋绝响,曹操毕竟是“山河百战”的“一代英雄”啊。本来,陈恭尹的咏曹诗不关四川,但毛泽东因其“连类而及”,放在“诗若干首”之中,足见他对有关咏曹诗的关注。......
2023-11-27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斩蛇灭妖的英豪,便在他立马射箭的溪边小山嘴(韶山嘴)上筑庙,叫关公庙;溪上建桥,称关公桥。但是,我们知道,1904年秋,11岁的毛泽东曾经被父亲送入关公桥私塾拜毛咏生为师,在这里读了半年书。当少年毛泽东每天跨过溪水上的“关公桥”去私塾读书时,他是否开始留意小说中那位大刀英雄?......
2023-11-27
说辛弃疾这首词里“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杜甫的诗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曹操的名句。当然,毛泽东喜欢辛弃疾的词,喜爱曹操的名句,是因其有深意在。与他对阵的尽管是曹操、刘备那样的一世之雄,他也满不在乎。这正是前面毛泽东背诵“曹操煮酒论英雄”情节的原始出处,也是辛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一典的来历。曹操的两句话被巧妙地安排在词的下片,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
2023-11-27
毛泽东从赤壁之战中借鉴较多的,还是曹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指出了曹操渡江失败的五条原因。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周瑜的兵家四忌,毛泽东的曹兵五败,都是知己知彼的至当之论。但他断言我军“不会重蹈曹操的覆辙”,因为时代不同了,古今两支军队的本质不同,解放军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有人民的拥护”。渡江战役的胜利,证明曹操的“覆辙”只能是历史陈迹。......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