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要坚持下来,生存下去,根本的办法是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红军把人民群众看作“重生亲父母”,处处爱护群众的利益。吃饭问题,是敌人经济封锁给红军造成的最大困难。游击区的妇女特别精明勇敢,她们为支援和保护红军游击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4-04-07
1944年11月15日,延安《解放日报》出版了《邹韬奋先生逝世纪念特刊》,发表了毛泽东特意为悼念邹韬奋所作的题词: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中卷,第538页)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曾主编《生活》周刊,影响很大,又在此基础上创办生活书店。此外,他还主办过《全民抗战》《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等刊物。生平著述也很多,有著作《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并有描写自己经历的自传性的著作《经历》《患难余生记》等。
早在1935年底,当邹韬奋与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等人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次年又为联合红军、共同抗日上街游行时,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知道了这些情况,就在1936年9月18日给他们四个人写了一封信,向邹韬奋等人表示无限的敬意。信中写道:“先生们抗日救国的言论和英勇的行动,已经引起全国广大民众的同情,同样使我们全体红军和苏区人民对先生们发生无限的敬意!但要达到实际的停止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攻,实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先生们与我们还必须在各方面做更广大的努力与更亲密的合作。”
邹韬奋等读了毛泽东的信,便更加积极倡导和坚定联共抗日的主张。但是,他们的爱国行径却触怒了国民党政府,同年11月,邹韬奋便与沈钧儒、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史良在上海被逮捕,史称“七君子事件”。这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也很关注事态的发展。
七七事变以后,蒋介石被迫宣布抗日,释放政治犯,邹韬奋等七人也被释放出狱。邹韬奋出狱后,继续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而辛勤奔忙。
不幸的是,因劳碌过度,他患上了癌症。他自知来日无多,病将不起,在临终前——1944年6月2日,他口授遗嘱,道出了靠近共产党,坚持民族抗战的心声:“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余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心怀祖国,眷念同胞,愿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最后一次呼吁全国团结抗战,早日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我死后,希望能将遗体先行解剖,或可对医学上有所贡献,然后举行火葬,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遗嘱亦望能妥送延安。”(www.chuimin.cn)
同年7月24日,邹韬奋病逝。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也很为他的遗嘱所感动。中共中央经过讨论,根据他的生前要求,决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7月28日向其家属发去了唁电,以示哀悼。内称:“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常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同年10月11日,周恩来亲自主持在延安成立“邹韬奋同志追悼筹委会”,专门讨论纪念和追悼他的办法。筹委会决定在11月12日召开邹韬奋的追悼大会,因为这一天正是邹韬奋在八年前因主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而被捕入狱的日子。
11月15日毛泽东特意为邹韬奋作了题词。
邹韬奋追悼大会如期在延安隆重举行。会场里悬挂着毛泽东的题词,《解放日报》出了追悼专刊,延安的华北书店改名为“韬奋书店”,陕甘宁边区政府还设立了韬奋出版奖金,基金定为一千万元,专门用来奖励对办报纸、杂志及出版发行事业有特别成绩的人。
1949年夏天,当邹韬奋逝世五周年的时候,正在筹备中国各界政治协商会议的毛泽东,不禁又想起了他,于是肃然命笔,为他作了题词——“纪念民主战士邹韬奋”。
邹韬奋的一生,是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真正共产党人的一生,是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越到晚年,越到生命的终结,他的努力越令人感动,他的精神越迸射出灿烂的光芒。他甚至想到死后将遗体贡献出来供医学研究,不存纤毫的私利私念,真正做到了心里只有千千万万大众,唯独没有自己。毛泽东借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来评价邹韬奋的一生,邹先生是完全称得起的!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红军要坚持下来,生存下去,根本的办法是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红军把人民群众看作“重生亲父母”,处处爱护群众的利益。吃饭问题,是敌人经济封锁给红军造成的最大困难。游击区的妇女特别精明勇敢,她们为支援和保护红军游击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4-04-07
当他们到达出事现场时,张思德已停止了呼吸。随后,中央社会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为张思德买了一副棺材。毛泽东的讲话生动形象,虽是即兴而讲,却恰当地总结了张思德革命精神的精髓——“为人民服务”。随着毛泽东这篇文章的发表,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迅速在延安、陕甘宁边区、全国各个根据地传播,并逐渐成为一切革命者的座右铭。......
2023-11-30
“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是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普及与提高的对象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尤其是为工农兵服务。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提出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理论。......
2023-08-12
第八章真诚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太死心眼其实“直言直语”本来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惟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并且真正有所进步。......
2023-12-01
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看,大家一致认为,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 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 月16 日至29 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
2023-08-21
王阳明认为,治经旨在明道正人心。他认为圣人是诚达天德的人,他们著述的六经,是为了教化民众,淳朴人心,反归天理的。而后世注经解经者附加在儒家经典上面的大量浮词虚语,妨碍了人们对经典原意的探求和贯彻实行,违背了治经读经的根本目的。他提出治经的原则“敦本尚实,返朴还淳”,就是清除浮词虚语,探求本意,抑制虚意浮躁之风,注重实行。......
2023-11-21
比喻为人真诚,能够以心相交。王莽多次派兵攻打刘玄,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刘秀乘胜追击,铜马军将领被俘,全军投降。这样一来,降者三三两两地在一起低语:“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成长悟语人与人之间,要拥有一份真正的、牢固的友谊,就必须以心相交,以诚相待。朋友之间,最难得是以心相交,彼此间坦荡、开怀,友情的阳光才会温暖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