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毛泽东将手中的茶杯用力往桌上一放,杯里的水被震出不少:“不识时务嘛!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这时,“司马师”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司马师也罢,司马昭也罢,总之被姜维困在了“铁笼山”......
2023-11-27
1960年,应我国工、青、妇等全国性人民团体分别邀请,6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朋友到北京参加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
5月上旬,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熊向晖等人的陪同下,分别会见了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朋友。
送走非洲朋友,毛泽东叫来杨尚昆、刘宁一和熊向晖,说要发表消息。
毛泽东说,5月3日在济南,我同拉丁美洲和非洲十个国家工会和妇女代表谈话,我说,要发表简短消息。我有些“官僚”,没有看稿子。第二天报上登出来,虽然简短,内容有些不妥,写了人家唱《东方红》。写这干什么?大国沙文主义!今天再发表一次消息,写上非洲朋友讲话的要点,写上我讲话的要点,要表明我们的反帝立场。不要长,要快,半个钟头够了吧。
熊向晖说,我就试试。他稍微考虑一下,用圆珠笔在白纸簿上写。写完后看了一遍,作个别增删。刘宁一和杨尚昆传看后,改了几个字,请毛泽东过目。
毛泽东审阅过程中说,对非洲朋友的讲话,概括得还可以,有一句要不得。他让卫士递给他圆珠笔,划去几个字,又加上几个字。
熊向晖说,主席真细致。毛泽东说,在济南做了一次“官僚”,现在“辞职”了。
毛泽东要熊向晖从头到尾念一遍。熊向晖发现,杨尚昆、刘宁一把原稿最后一句的“祝贺”改成“并且确信”,“彻底”改成“最后”;毛泽东把原稿第二段的“中国人民伟大领袖”划掉了;在第三段最后一句“并且确信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后面加了一个逗号,在“取得最后的胜利”前面加上“一定会”。
熊向晖念完后,毛泽东说,就这样,下点毛毛雨,捅出去吧。
熊向晖去发稿,过了一会儿,刘宁一赶来说毛泽东还要再看看稿子。
毛泽东口授,刘宁一笔录,在稿子上加了这样一段话:
“他认为:南朝鲜人民和土耳其人民的这种斗争,表明亚洲各国受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将会有更大的兴起。这个斗争对于非洲人民、拉丁美洲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正义斗争都将是一种支持。主席说,所以,全世界人民的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熊向晖看完,说主席加的这一段非常好。(www.chuimin.cn)
毛泽东说,找你来,不是让你讲“非常好,非常好”,我临时想了这几句,来不及推敲,你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熊向晖又看了一遍,说,在文字上有几点小建议。开头的“他认为”,改成“主席认为”,这样,前后比较连贯。毛泽东说,可以。还有呢?熊向晖说,在“亚洲各国受压迫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之后,加上“风暴”两个字,主席今天同非洲朋友讲话,几次讲了“风暴”,“斗争风暴”比“斗争”更有气势。赫鲁晓夫经常鼓吹,现在国际关系晴雨表的指针,不是指向暴风雨,也不是指向阴云,而是指向晴天;改成“斗争风暴”,也是间接驳赫鲁晓夫的。
毛泽东微笑着说,你对赫鲁晓夫的讲话倒有点研究。还有什么要改的?熊向晖说,最后那个“所以”似乎可以不要。毛泽东说,我常说“所以”,有点习惯了,刚才不知不觉说了出来,刘宁一就记了下来,这里不必要形成文字。毛泽东风趣地说,所以,“所以”两个字可以删掉。
毛泽东又让熊向晖把这条新闻稿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完后,毛泽东说: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你们还有什么意见?”(熊向晖:《历史的注脚——回忆毛泽东、周恩来及四老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第11页)
杨尚昆说,很好了,没有意见了,早点发出去,再迟,新华社就难办了,熊向晖说,我这就去办。
一篇新闻稿件就是这样诞生的,它凝聚了众人的智慧。
撰写和修改新闻稿件,毛泽东强调发挥众人的才智。集体的智慧远远胜过个人的聪明。
头一次发表接见外国朋友的“简短消息”,毛泽东说因为自己“官僚”,稿件“内容有些不妥”,看来,几个“臭皮匠”没有凑起来。
第二次撰写稿件,杨尚昆、刘宁一、熊向晖都参与进来,且都有出色的修改意见。毛泽东不仅亲自拟写段落,还仔细推敲字句,并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一再征求合作者的修改意见,凡有助于表达准确的一概照办,直到大家说“很好了,没有意见了”方才罢手。
这段轶事,使我们感受到深知写作三昧的毛泽东,在组织新闻宣传中的民主作风。他诙谐地说着诸如“所以,‘所以’两个字可以删掉”等幽默的话,于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把“臭皮匠”们的才情才气才智凝合成精神产品,愉快地宣布自己“在济南做了一次‘官僚’,现在‘辞职’了”,于是,大家都成了高明的“诸葛亮”。
有关毛泽东读三国演义的文章
“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毛泽东将手中的茶杯用力往桌上一放,杯里的水被震出不少:“不识时务嘛!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这时,“司马师”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司马师也罢,司马昭也罢,总之被姜维困在了“铁笼山”......
2023-11-27
当他识的字足够看一些简单的故事书时,他便弄到一些他大致能看明白的小说。在他住的那个小村里,大家都爱看的正好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小说。少年时代,毛泽东最愿读的书之一是《三国演义》,和小伙伴们最爱讲的故事是三国故事。这段话可以看作毛泽东对自己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等传奇小说的一个小结。那时,毛泽东有位表兄叫文运昌,常常把家中藏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借给毛泽东看。......
2023-11-27
两个勇猛过人战将的身影在毛泽东的眼里渐渐重叠在一起,他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彭德怀真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毛泽东深感彭德怀是位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战将,诗句写完,他意犹未尽,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连连称赞彭德怀“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是开路的“先锋”。......
2023-11-27
一封信件截住了追兵,毛泽东自然十分高兴,便用湖南口音唱起了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此时,毛泽东带着几百人与几万敌人“兜圈子”,捉迷藏,打运动战,真可说是“唱空城计”了。一信可抵万千兵。毛泽东的“信止追兵”与诸葛亮的“空城退敌”确有某种暗合,千古事近,异曲同工。......
2023-11-27
为了强调南阳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位置,毛泽东在新闻稿中举出了曹操与张绣在此发生争夺战的战例。是夜,张绣袭击曹营,曹军大乱,典韦死守辕门,被杀。从此,曹操与张绣都在找寻机会,攻击或吃掉对手。南阳争夺战,是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中残酷激烈、持续时间较长的一次战役。......
2023-11-27
3月17日至20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了有关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与会的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孙权劝曹操当皇帝的典故,小说和史书上都有出处。这与曹操阉宦家庭的出身有密切关系。......
2023-11-27
后来毛泽东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说过:“当了个民主人士,只能当师长了。”但志坚如钢的毛泽东面对困境,首先想到的还是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这么多”官兵完全可以胜过“诸葛亮”,大家都来当“参谋长”和“师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一定能够打胜仗。......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