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诸葛亮的独特价值及其在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中的作用

诸葛亮的独特价值及其在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中的作用

【摘要】:“诸葛亮”也需要别人帮助和支持,单独一个总是不完全,总是有缺欠,他犯错误应该具体分析,不应该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毛泽东这次引用,突出了“三个”与“一个”的比较:三个臭皮匠完全,没有缺陷;一个诸葛亮则不完全,总是有缺陷。

毛泽东引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句成语,有时把它作为唯物史观一个具体观点的通俗解释,有时则把它作为一种正确思想方法的佐证。

1957年11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代表会议。11月18日,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言,其中讲到“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他开篇明义:

“在团结问题上,我想讲一点方法问题。我说对同志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不是敌对分子,破坏分子,那就要采取团结的态度。对他们要采取辩证的方法,而不应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什么叫辩证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加以分析,承认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不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列宁曾讲过,不犯错误的人全世界一个也没有。”

讲到这里,毛泽东话锋一转,开始了他最善长的引用俗语、典故的修辞手法:

“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这是中国的成语。中国还有一句成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你赫鲁晓夫同志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我毛泽东这朵荷花不好,更要绿叶扶持。我们中国还有一句成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合乎我们赫鲁晓夫同志的口号——集体领导。单独一个诸葛亮总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缺陷的。”(《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7卷,第330页)

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证明后,毛泽东把自己的话引向问题的实质,话语中透出严肃和力度:

“我看要是自称全智全能,上帝一样,那种思想是不妥当的。因此,对犯错误的同志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应该有分析,采取辩证的方法,而不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我们党曾经陷入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全部毁灭他。后来我们批判了教条主义,逐步地多学会了一点辩证法。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承认这个观点,对犯错误的同志怎么办呢?对犯错误的同志第一是要斗争,要把错误思想彻底肃清。第二,还要帮助他。一曰斗,二曰帮。从善意出发帮助他改正错误,使他有一条出路。”(www.chuimin.cn)

毛泽东这番话,是针对当时国际共运中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而言的。

斯大林1953年逝世以后,到了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不同意他们的做法,认为斯大林是有重大世界影响的领袖人物,斯大林的功过只能二八开或三七开。比如,毛泽东早在参加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前一个月,就在中共八届三次会议上说:

“在斯大林问题上,我们同赫鲁晓夫有矛盾。他把斯大林搞得那么不像样子,我们不赞成。因为搞得那么丑嘛!这就不是你一国的事,这是各国的事。我们天安门前挂斯大林像,是符合全世界人民愿望的,表示了我们同赫鲁晓夫的基本分歧。斯大林本身,你也要给他三七开嘛!斯大林的成绩算他七分,错误算他三分。这也未必见得准确,错误也许只有两分,也许只有一分,也许还稍微多一点。总而言之。斯大林的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是次要的。这一点,我们同赫鲁晓夫有不同意见。”

中共中央在与苏共领导会谈时,曾多次表明了这种意见,但赫鲁晓夫等人仍顽固坚持自己的错误做法。到了当年的11月份,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如何评价和对待斯大林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会议的一个焦点。毛泽东的讲话,出于策略考虑,没有直接点苏共在斯大林问题上的错误,而是正面讲党内团结的方法问题,即共产党内部团结的辩证法。

谈团结的方法,毛泽东的重点在于谈“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什么态度”,他强调应该采取团结的态度,辩证的方法。因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任何人都需要支持。“诸葛亮”(在这里应该是指斯大林)也需要别人帮助和支持,单独一个总是不完全,总是有缺欠,他犯错误应该具体分析,不应该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这种态度和方法与赫鲁晓夫形而上学的方法是多么不同!

毛泽东这次引用,突出了“三个”与“一个”的比较:三个臭皮匠完全,没有缺陷;一个诸葛亮则不完全,总是有缺陷。这种比较体现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思想,强调了在党内团结上总是要依靠大多数,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对他们要做具体分析,要善意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