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世界现代史:加强多极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世界现代史:加强多极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摘要】:后由于一些成员国延缓批准条约,致使生效日期推迟到1993年11月1日。一个囊括欧共体12国、人口逾3.4亿的欧洲联盟宣告诞生。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其基本职能是加强成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但美、欧、日三家仍是世界最具影响的经济实体。集团间的贸易呈现进一步增长的势头,资金流动更是主要在美欧日之间进行。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特点是:
  (1)欧洲共同体正谋求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化组织。
  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所谓“欧洲联盟”。《马约》原定生效日期为1993年1月1日。后由于一些成员国延缓批准条约,致使生效日期推迟到1993年11月1日。一个囊括欧共体12国、人口逾3.4亿的欧洲联盟宣告诞生。
  (2)美国也着手建立区域集团化组织。
  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变。作为倡导与坚持全球性国际经济体制的美国,自80年代后期以来加快了同加拿大、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步伐,以作为抗衡欧共体1992年底统一大市场建成的重要手段。美、加、墨三国政府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的进一步目标体现在布什总统1990年6月发出的“开创美洲事业倡议”中,意在实现美洲自由贸易区的长期计划。
  (3)亚太地区集团化动向更加活跃。
  亚洲是最富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面对欧洲、北美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展,日本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8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最突出的变化是本地区的相互经济关系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了该地区与美国的经济关系。现在日本在该地区的援助、投资、贸易等都占据着主导地位。1989年日本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达44亿美元,等于美国对这一地区非军事援助的31.6倍。近几年日本与东亚地区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它与美国贸易的增长速度。日本与东亚地区的贸易额和东亚地区内部贸易额都已分别超过它们与美国的贸易额。日本正以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编织无形的“东亚经济圈”。由此而引起的日本外交的进一步变化是“脱美入亚”的趋势开始抬头。
  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联合自强,也在加强各种共同体和一体化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①这些集团化经济本质上是国家垄断资本国际结合的一种形式,反映着各成员国垄断资本的国际竞争和联合的利益和要求。它是现阶段垄断资本争夺和分割世界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另一种性质的国际经济联合体。其基本职能是加强成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由于力量悬殊,它们不可能同大国及其主导下的集团相抗衡,有些组织还不能不具有一定的依附性。


①据英国《独立报》1993年5月15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同样数量的钱在不同国家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来计算各国的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则工业化国家的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为54.4%,明显低于过去一般的估算。但美、欧、日三家仍是世界最具影响的经济实体。

 

 (www.chuimin.cn)


  与集团化加强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已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所有集团虽有一定的保护倾向,但都不是缩小而是不断扩大同其他集团的经济联系,加深着集团间的犬牙交错关系和相互渗透。集团间的贸易呈现进一步增长的势头,资金流动更是主要在美欧日之间进行。西方国家生产资本输出逐渐取得了在资本输出中的决定性地位,且把重点转移到发达国家,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独特现象。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额,美日欧发达国家抓紧了对外直接投资。它们不但大力增加集团区域内的投资,也更加重视到对方国家或集团进行投资,以便所出产品能够在对方自由流通并享受各项优惠。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2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已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外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