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湾地区的冲突与战争:《世界现代史》现象

海湾地区的冲突与战争:《世界现代史》现象

【摘要】: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身亡,埃米尔及王室成员逃往沙特。8月8日,伊拉克宣布与科威特“合并”。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联合国接二连三通过制裁伊拉克的决议。整个战争以空袭、反空袭的方式进行。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的决议。大部分中东国家卷入了这次战争。

 

 
  两伊战争结束后仅一年零十个月,伊拉克又与盟友科威特反目,发生武装冲突,海湾地区再次出现危机,并终于发展成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
  伊拉克、科威特争端由来已久。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摆脱英国统治后应归属伊拉克。早在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时,伊拉克就曾打算对其诉诸武力,在阿盟的调解下,1963年伊拉克才被迫承认科威特独立。70年代石油经济的发展使伊科矛盾尖锐化。首先是边界油田之争,鲁迈拉油田横穿两国120公里的边界,油田呈锅底状地层结构,“锅底”在科境内,故伊的采油量总是低于科,为此,双方不断发生争执。其次是出海口之争。伊拉克希望在面向波斯湾的开阔水面建港,以输出石油,向科威特提出割让沃尔拜岛、租借半个布比延岛的要求,答应以供给阿拉伯河的淡水为代价进行交换,但遭到科的拒绝。伊对此十分不满。两伊战争使伊拉克损失了2 000亿美元,欠外债700多亿美元,其中欠科威特150亿美元,国库空虚,经济陷入困境。萨达姆的如意算盘是,如果伊拉克与科威特合并,伊拉克不仅可凭借科的财富缓解经济困难,而且可拥有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0%,在欧佩克内就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有可能掌握国际油价的控制权。如果油价能上调,就可增加伊拉克的石油收入,增强称霸海湾的实力。1990年7月伊拉克、科威特就争议问题在吉达进行谈判,8月1日谈判破裂。
  1990年8月2日凌晨,当科威特人还在沉睡时,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350辆坦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仅用9个小时就占领了科王宫,2万科军被击溃。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身亡,埃米尔及王室成员逃往沙特。8月8日,伊拉克宣布与科威特“合并”。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联合国接二连三通过制裁伊拉克的决议。
  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行为是对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大国霸权主义计划的挑战。美国为了它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为了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以及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布什政府对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行动立即作出反应。8月7日,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在海湾地区部署军队,并以联合国的名义,组织并布署了一支由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组成的多国部队,以阻止伊拉克袭击沙特阿拉伯。经过160天的调兵遣将,多国部队在海湾的总兵力已达70万,战舰400艘,作战飞机2 000架,坦克4 300辆,大炮2 300门,还配备有“爱国者”式和“毒刺”式导弹、F—117隐形轰炸机、B—52远程战略轰炸机、MIAI主战坦克等先进武器。在此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国代表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而进行了穿梭外交。美国、伊拉克代表也在日内瓦进行了直接会谈。1991年1月5日,布什向萨达姆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伊拉克在1月15日不从科威特撤军,它将面临可怕的后果,但遭到萨达姆的断然拒绝。伊拉克在科威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伊拉克共有120万军队,驻前线总兵力达55万人,拥有坦克5 600辆、飞机774架、舰艇60艘。
  1991年1月17日晨,多国部队以其空中优势对巴格达进行大规模持续的空袭。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了。整个战争以空袭、反空袭的方式进行。多国部队每天出动2000—3000架次飞机,发射各种导弹,轰炸伊拉克的通信枢纽、指挥中心、情报系统、机场桥梁、核、化武器基地以及伊军主力共和国卫队。连续30天“地毯式”的超饱和轰炸,切断了前线伊拉克军队与后方的联系。伊拉克军队虽向沙特、以色列发射了“飞毛腿”导弹,但大都被美制“爱国者”导弹拦截。
  2月24日凌晨,多国部队发起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进攻,从三个方向、兵分四路占领伊拉克南部地区,切断伊拉克军队供给线和所有的退路。仅用100个小时,伊拉克军队便溃不成军。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的决议。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一切进攻,战争基本结束。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技术战争,电子战自始至终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美方宣布,伊拉克军队死伤10多万人,被俘17.5万人,而多国部队伤亡、失踪共600余人,其中美国军队死亡79人。大部分中东国家卷入了这次战争。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多数国家支持并参加多国部队,只有约旦、也门、巴勒斯坦等少数国家支持伊拉克,阿拉伯世界再次陷入分裂,大国的插手使中东地区危机四伏,形势更加复杂。

 (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