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经济飞跃与社会问题

日本经济飞跃与社会问题

【摘要】:其次,在国家安全保障方面,日本为承担更多的防卫责任,逐步有限度的加强防卫力量,并试图突破占国民生产总值1%的军费预算限制。最后,日本一直不懈努力,谋求扩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但日本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否决权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产物,对日本已不再公平。为此谋求日本成为联合国第六个常任理事国。

 

 


  7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虽然已不再高速增长,但经济仍然稳步发展。日本人均收入1972年是1 709美元,1980年增至7 868美元,1988年已高达1.9万美元。同年美国人均收入为1.8万美元。50年代初,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为110亿美元,1970年为2 000亿美元,1979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1987年已发展为2.3万亿美元。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1950年日本仅为1.5%,1975年升到8.3%,1982年已增至13.6%。日本的黄金储备1986年已达到421亿美元,仅次于联邦德国的516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于1987年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外汇储备发展到834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报》1988年7月统计,世界排名前30位的大公司,日本拥有22家,美国只有5家,而排名首位的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市场价值是2 956亿美元,排名第三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市场价值仅为674.7亿美元。
  日本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但战后至70年代初,一直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这种软弱的政治地位使日本在世界性事件冲击下极难适应。例如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已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举行了秘密会谈,而日本在9月仍鼓吹“两个中国”论。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使日本佐藤内阁十分被动,其反华政策陷入了孤立的绝境,成了“赶不上公共汽车的亚洲孤儿。”再例如,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后,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实行石油禁运和部分禁运,使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的石油危机。在石油危机冲击面前,日本被迫采取“新中东政策”,即支持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日本从这些事件中清醒认识到,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格局中,继续追随美国,甘当“政治侏儒”已万难立足,因此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978年,大平正芳组阁,他提出“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和“综合安全保障战略”;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多次明确表示,日本不能只满足于做经济大国,还应谋求政治大国,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1983年中曾根内阁的政府预算,在防卫预算费上比上年度增加6.5%,是多年来少有的。在政治家的带动下,日本新闻舆论也纷纷就此大做文章,鼓动日本向政治大国发展,为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进行社会心理准备。1988年元旦,日本《产经新闻》撰文写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文章认为,这个新主角有可能由日本和联邦德国充当,“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过程是渐进的,但目标明确,部署全面,不断前进。首先,在构成日本对外政策基轴的日美关系中,日本要求增强自主性,谋求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1981年铃木首相访美,在日美首脑会谈后的新闻公报中首次宣布,日美关系是同盟关系,两国将分担适当的责任。其次,在国家安全保障方面,日本为承担更多的防卫责任,逐步有限度的加强防卫力量,并试图突破占国民生产总值1%的军费预算限制。1985年,日本防务费用达0.997%,而且突破1%的趋向已十分明确。日本以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为条件,来提高自身政治地位,特别注重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再次,日本不放过任何机会,如1990年8月至1991年1月海湾危机期间,海部首相提出《联合国和平合作法案》,企图向海外派遣自卫队。虽然因各方面反对而被国会作废弃案处理,但这表明了日本抓紧行动,推行其政治大国的目标的实现。最后,日本一直不懈努力,谋求扩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从70年代起,日本实际上已争取到不少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权利,成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出席者。但日本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否决权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产物,对日本已不再公平。为此谋求日本成为联合国第六个常任理事国。

 (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