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子计算机应用与新产业革命的开始

电子计算机应用与新产业革命的开始

【摘要】: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西方和日本学者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新工业革命的论述。日本学者提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为起点,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欧美学者认为新工业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他把这次革命称为第六次产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促进这一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是这次产业革命的核心。


  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进入70年代后,发达国家普遍感受到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已经来临。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的尝试》一书,认为科技发展将使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在未来社会、知识、技能、科技人员将越来越重要,经济上以制造业为主将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70年代末写了《未来的震荡》一书,1980年又出版了《第三次浪潮》,提出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正进入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文明的浪潮”。1982年,美国经济学家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认为美国社会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时期。同年,波兰哲学家沙夫和联邦德国经济学家京特主编了《微电子学和社会》论文集,认为电脑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1983年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出版《信息社会》一书,认为信息社会是以电脑为核心,以“智力工业”为主导工业。
  西方和日本学者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新工业革命的论述。日本学者提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为起点,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电气化和石油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电子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三C革命”、“四A革命”以及生物工程、宇航技术革命等。所谓“三C革命”即通讯化(Communica-tion)、计算机化(Computerization)、自动控制化(Control) ;“四A革命”是指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和农业自动化(Agricul-tural automation)。
  欧美学者认为新工业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以18世纪末冶铁和纺织机械化为代表;第二次是19世纪中叶蒸汽机、铁路和转炉炼钢的应用和普及;第三次是本世纪初电力化学制品和汽车的发展;第四次始于50年代,以微处理机和装有微处理机的机器的应用,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在工业化国家首脑会议上也曾论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带来的社会影响。
  中国学者钱学森认为,21世纪即将迎来的是由生物科学技术飞跃进步带来的、利用太阳能和生物工程发展高度知识密集型农业产业革命。他把这次革命称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前五次产业革命依次是:(1)原始社会末期火的发现与使用而形成的农林渔牧业;(2)奴隶社会末期铁器的制作与使用而出现的商品与商品交换;(3)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技术革命而出现的机器制造业;(4)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物理学的革命而创立了银行、金融、贸易、交通运输等业;(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到今天由于电子技术引起的信息革命而出现的科技业、咨询业和信息业。他认为,产业是指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得社会生产在某一方面迅速繁荣,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而形成的一种企业或组织,包括工、农、林、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各业。
  总之,对于新产业革命的内容、特点、概念、起止时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他们都一致认为,六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技术革命的深入,确实发生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变化,这在发达国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促进这一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是这次产业革命的核心。

 

 (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