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世界现代史-罗苏矛盾与妥协

世界现代史-罗苏矛盾与妥协

【摘要】:经罗马尼亚多方努力,终于迫使苏联于1958年10月1日将驻罗苏军撤出。这一声明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战后东欧国家为摆脱苏联控制的斗争的又一次大胆行动。公开论战后,罗马尼亚则多次抵制和反对苏联制造并加剧分裂的错误作法。事件发生之前,苏联曾策划召开华约缔约国会议来干预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内改革,罗共同捷共一起拒绝参加。这时期罗马尼亚的石油产量逐年下降,国民经济困难较多。此后,两党两国关系基本正常化。


  在东欧国家同苏联的关系中,罗苏关系也很引人注目。一方面,罗马尼亚始终是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另一方面,罗马尼亚自60年代起明显地执行着一系列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决反对外来的干涉与控制,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和苏不同的立场。
  罗马尼亚和多数东欧国家一样,也是苏联帮助解放的,因而战后初期,罗马尼亚在内政外交方面都紧跟苏联。但这时期在关于罗苏领土纠纷,即关于比萨拉比亚的归属问题上和关于战争赔款问题上,罗马尼亚对苏联的表现感到失望。
  斯大林逝世后,由于罗马尼亚领导人适时地对国内外政策进行了一定调整,并对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持回避态度,使来自苏联的冲击波未在罗马尼亚引起大的振荡。但1956年波匈事件的爆发,却使罗马尼亚对苏军驻罗境内甚感忧虑。这年10月30日,苏联发表《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的宣言》,罗马尼亚乘机向苏联提出撤军要求。经罗马尼亚多方努力,终于迫使苏联于1958年10月1日将驻罗苏军撤出。
  进入6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苏分歧的加剧,罗马尼亚在对外政策方面更趋于独立自主。1964年4月,罗马尼亚发表《罗马尼亚工人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所持立场的声明》,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罗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声明针对苏联的大党大国主义,强调兄弟党和兄弟国家之间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原则,指出“任何党不能把它的路线和意见强加于其他党”;针对苏联正准备召开一个旨在攻击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各国共产党会议的筹备会议,罗马尼亚表示坚决反对,并主张这样的会议应包括所有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经互会组织问题上,它反对建立经济联合和一体化的超国家机构;在华约组织问题上,主张取消所有军事集团,同时赞成缔结一项华约和北约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以此作为达到取消一切军事集团的过渡措施。这一声明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战后东欧国家为摆脱苏联控制的斗争的又一次大胆行动。60年代,围绕着该宣言阐述的基本原则问题,罗苏之间在多方面进行了较量。
  在中苏大论战中,多数东欧国家追随苏联反对中国,阿尔巴尼亚由于坚决反对苏联的观点和立场,与苏公开决裂。罗马尼亚则以另一种独特的态度来对待中苏论战双方。在论战未公开之前,罗马尼亚斡旋于中苏之间。公开论战后,罗马尼亚则多次抵制和反对苏联制造并加剧分裂的错误作法。
  在经互会和华约内部,罗马尼亚则为争取平等的伙伴关系向苏联的大党大国主义展开了坚决斗争。特别是1968年苏军侵捷事件,使罗苏之间在华约内部的斗争相当尖锐。事件发生之前,苏联曾策划召开华约缔约国会议来干预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内改革,罗共同捷共一起拒绝参加。不久,齐奥塞斯库和铁托又先后访捷,以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支持。8月21日,当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时,齐奥塞斯库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广场面对10万群众发表演说,谴责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主权的侵犯。
  在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问题上,罗马尼亚也坚持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而不再一味去与苏联“协调一致”。1961年1月,罗马尼亚不顾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国的反对,单独同联邦德国建交。1967年6月中东危机爆发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立即同以色列断交,而罗马尼亚外贸部长却访问了以色列,并签订了两国的贸易协定。1969年8月和1970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齐奥塞斯库进行了互访。
  对罗马尼亚在对外政策方面实行完全独立自主,苏联不止一次地施加过压力,但罗马尼亚都以种种方式给予抵制。当时罗马尼亚在经济上甚少依赖苏联,加以得到中国和南斯拉夫的支持,苏联对罗马尼亚也奈何不得。

 

 

  70年代中期以后,罗苏关系转向缓和。出现这一转机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问题。这时期罗马尼亚的石油产量逐年下降,国民经济困难较多。为了解决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问题,罗马尼亚开始主动接近苏联。同时苏联也需进口罗马尼亚的农产品,并力图使罗马尼亚在政治上靠拢自己,也愿改善关系。1976年双方领导人互访频繁,并于11月24日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党两国之间兄弟合作和友谊的联合声明》。此后,两党两国关系基本正常化。特别是,两国经济关系发展很快,换货量迅速增加,并扩大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其中罗马尼亚还参加建设苏联境内的一些重要项目。在罗“七·五”计划期间(1981—1985年),罗苏贸易额比前5年增长17倍以上,大大超过了其他东欧国家对苏贸易额的增长速度
  这时期罗苏关系虽已得到改善,但双方依然存在不少分歧。尤其是在华约组织内部,围绕着增加军费以及军队指挥权等问题,罗马尼亚仍为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多次与苏联激烈交锋。
  在经济上成为亲密的贸易伙伴,在政治上各持不同见解,甚至互怀敌意,这是整个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之一。七八十年代的罗苏关系明显地带有这一特点。(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