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发展

【摘要】:最后是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把国家垄断资本推向体系化和成熟。一是国家垄断资本的企业体系。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国有化企业数目增加迅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地位突出,影响巨大。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年升高,是国家垄断资本高度发展的结果。这说明,欧洲国家垄断资本的财政体系空前庞大,已把半数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纳入国家直接支配体系内。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物质基础,至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初具形态,在一战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它得到较大的发展,逐渐向体系化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体系的最终形成确立是二战后完成的。
  促使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体系形成的因素有三点,首先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排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这方面的理论准备如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等已经比较充分,加之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化,国家垄断资本在战后欧洲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从一定意义上说,战后欧洲出现的工党、社会党政府的经济结构改革措施,如国有化政策等,是国家垄断资本体系形成的政治催化剂和主要标志。其二是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私人垄断资本成熟发展的欧洲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争中需要通过国家利用非常手段来调动社会经济潜力为战争服务,就使大量基础工业部门集中到政府管理之下,列宁指出:战争异常地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应该看到,通过战争中实行的管制性政策完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临时性和强制性,并不利于经济合理发展。但是,战时管制措施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清除了障碍,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最后是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把国家垄断资本推向体系化和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虽然危机中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具有某种临时性,但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合乎规律的发展结果,是有内在必然性的。这一点与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总览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体系发展过程,它的主要内容基本由如下几方面构成。
  一是国家垄断资本的企业体系。这个企业体系的核心是国有化企业,另外还有国有森林和矿山等。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国有化企业数目增加迅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地位突出,影响巨大。据统计,70年代末,法国、英国、意大利三国国有化企业在许多部门都是拥有绝对优势,而在采煤、电力煤气铁路、邮政和电讯业中,法、英、奥地利等国已是百分之百的国有化了。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意大利分别为24.7%、25.4%和47.1%,英国分别为11.1%、8.1%和20%,联邦德国分别为12%、10. 5%和12.7%,法国分别为13.5%、10.5%和30%。欧洲国家垄断资本企业体系到80年代仍呈发展趋势,如法国社会党执政后进一步推动国有化,使国有化企业职工人数、营业额、投资额等的比重均较前有所增加。欧洲国有化企业拥有一批巨型公司,如英国石油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联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都名列世界50家大公司榜内。国家垄断资本的企业体系最显著的特征是占据着国家基础经济部门,这些部门企业投资高,利润低,风险大,需要国有化企业的特殊性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国家垄断资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常常不如私人垄断企业。
  二是国家垄断资本的财政体系。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年升高,是国家垄断资本高度发展的结果。1965—1983年间,法国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7.5%增至50%,英国从35.3%增至58.9%,意大利从32.9%增至56.6%,而荷兰已增至63.6%。这说明,欧洲国家垄断资本的财政体系空前庞大,已把半数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纳入国家直接支配体系内。在这个体系中,收入主要依靠税收机制,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政府收入半数以上来源于直接税和间接税,丹麦政府收入对税收机制的依赖达到82%,是西欧国家中最高的。政府开支体系包括国防、行政、投资、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主要发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作用。从收入和开支的政策出发点分析,国家通过垄断财政体系实现了部分社会再分配,缓和了社会分化的矛盾,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地位,促进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三是国家垄断货币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国有化银行、国家信贷机构、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三方面内容。战后欧洲国有化政策之一就是实施中央银行国有化,使其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用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中枢职能机构。国家信贷机构以政府为后盾,发挥着维持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它们的业务活动通常都能体现国家金融政策。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通过中央银行执行,即由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控制贴现率和储备金率来发挥作用。从战后欧洲国家国有化政策实施过程和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国家垄断货币金融体系相当发达和完备,成为国家垄断资本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是国家垄断社会管理和调节体系。这主要是指国家制定和执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协调地区发展平衡,对经济部门结构进行调整,制定和执行社会收入和保障政策等方面所形成的社会管理和调节职能。国家垄断资本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计划不是指令性的,但因为它拥有经济实力和政策影响,足以引导企业活动,从而保证经济计划实施。地区间平衡发展和综合规化的问题在50年代已经提出来了,它是推动国家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战略。经济部门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很强,战后至50年代,主要是推动港口、铁路、公路、煤炭和钢铁部门发展,60年代,重点在加强专业化调整,扩大公司规模、提高产品竞争能力,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推动传统工业结构向新科技产业结构方面转移和发展。在制定和执行社会收入和保障政策方面,内容涉及面广泛,如最低工资限额、超额累进税制、低收入补贴、失业救济等,它和福利政策内容互为补充,构成战后“福利国家”体制的基本内容,对增加国民经济实惠、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的本质特征是国家与垄断资本在经济领域内的结合,国家占有并支配垄断资本的核心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国家干预和调节功能,并通过福利政策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实现社会利润的再分配,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新的资本形态下继续发展。

 (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