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绍兴五年,数以百计的乱事基本平息,高宗获得了一个安定的后方,政权的重建始在内部基本达成。所以宋控制区域内的平叛过程,也就是宋、齐政权实力共同增长的过程,并且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也日益清晰,俨然敌国。伪齐被赋予灭宋的重责,在其境内及南部边界,它是作战的主力。金代观音菩萨造像大军退到邠州,极其失望的张浚会集诸将,追究失利的责任,并当场诛杀赵哲。面对潮水般的弹章,高宗不改初衷,继续表示对张浚的支持。......
2023-08-29
1944年6月法国解放,8月成立了以戴高乐为首的临时政府,国内外抵抗运动各派力量包括共产党,均被聚集在这个政府中。从各派力量对比看,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曾是民族复兴的象征,战后当然领导法国和政府,共产党也予以积极支持。但是,在建立什么样的新国家问题上,戴高乐派与法国左派之间分歧甚深。戴高乐期待继续发挥他在战时确立的政治领导地位的影响,将法兰西建成一个总统制而不是议会制的国家。在总统制体制下,戴高乐将拥有更大的权力,用以推行他的政治纲领和各项政策。政府对总统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但是,以共产党、社会党、人民共和党组成的左派联盟,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体制,实行村社和地方自治。在多党制议会中,左派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此外,还有一些党派主张恢复战前第三共和国时代的体制。这个问题提交给全民投票公决。1945年10月21日,全民投票结果,否定了第三条道路,同意组织立宪会议起草新宪法,决定国家新体制。在立宪会议选举中,法共获152席,社会党获142席,人民共和党获141席,余下81席为各类激进派、右派组织所得。这个局面,加强了左派对战后体制选择的力量,也加深了左派与戴高乐派之间的分歧。
1945年11月,戴高乐组织新政府,3个左派组织各有5名成员进入,法共获得4个部长和1个副总理职务。新政府中,戴高乐派只有6名成员。其后,戴高乐与新政府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12月间在讨论预算及军事贷款问题时,左派组织联合反对戴高乐,1946年1月20日,戴高乐宣布辞职。社会党人弗里克斯·古安接任政府总理,形成左派三党执政的联合内阁局面。
战争给法国经济造成1.4万亿法郎的惨重损失。由于国土沦陷,横遭战火烧夷和掠夺,法国国民经济基础工业破坏严重,战争结束时,运输业已处于崩溃状态,工业产值仅为战前水平的20%。农业经济被破坏程度亦很严重,产量降至战前水平的50%。戴高乐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来稳定经济,并没收了战时与法西斯合作的北部资本家的一些厂矿企业。1944年12月至1945年12月,政府宣布将北部煤矿、雷诺企业、诺姆洛讷飞机制造公司、民用航空、银行业和信用贷款收归国有。这些国有化政策,为战后政府稳定经济,加强国家调控经济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古安政府时,进一步加强了国有化趋势,将煤矿、煤气、电力生产部门完全国有化了。
左翼三党联合政府组成后,即着手制定民主新宪法。在立宪会议的宪法委员会中,社会党与共产党的代表居多数,他们较顺利地起草了一部单一议院体制、强调保障劳动者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宪法草案,并获得立宪会议通过。但这部宪法遭到反对党及戴高乐的强烈抨击反对,并于1946年5月5日全民公决时被否定。在6月2日举行的第二届立宪会议选举中,左派三党仍居前列,获胜的人民共和党组阁,乔治·皮杜尔取代古安出任总理。在修改宪法过程中,左派采取现实态度,制定出一部保留资产阶级权利和传统秩序的新宪法,并于1946年10月13日全民投票通过,于12月24日正式生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宣告成立。
1946年11月的议会选举,社会党获胜,组织了一党政府,里昂·勃鲁姆出任总理,但仅维持几十天,于1947年1月被保罗·拉马第取代。拉马第组成左派三党联合政府,法共得到5个部长职务,其中弗朗索瓦·皮 担祐了国防部长一职。由于法共政治影响日渐增长,在政府中获得重要职位,引起右翼势力猜忌,左派政治联盟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发生了进一步分化。1947年4月,法国发生罢工浪潮,法共予以支持,社会党借机排挤法共,法共宣布退出政府。左派三党政治联合即告破裂。此后,法国政坛更加风雨飘摇,政府危机层出不穷。从新宪法生效到1958年5月戴高乐重新上台,12年间政府更换19次,足以说明第四共和国迅速瓦解的原因。
第四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努力发展国民经济。总的政策仍然是坚持国有化的方向,继续实现重要经济部门的国有化。1947年初,政府制定出“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同时由政府投资,在罗纳河流域兴建大型电力工程。这个计划对法国经济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1947—1948年,法国工业生产恢复到并部分超过战前水平,生产呈继续增长趋势。同时,法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数十亿美元,并无偿使用尚未释放的德国战俘劳动力,无疑也有助于法国经济的发展。到50年代,法国经济稳定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虽然落后于美国、西德、日本等国,但一直比英国要高些。但是,在第四共和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国有化政策产生的低效率和巨额亏损开始困扰法国经济。加之不断进行的保护殖民地利益的战争,使法国军费空前增长,消耗不断增加,给经济发展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这些因素导致第四共和国经济难以高速发展,并构成了政治上的危机。
(www.chuimin.cn)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如火如荼的民族独立运动。法属殖民地如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都发展成武装斗争的局面。第四共和国政府采取严厉镇压政策,不断向殖民地增派军队,军费也急剧增加。但是,镇压政策并没有奏效,反而使法国政府陷于政治经济困境,危机重重。1958年5月13日,驻阿尔及利亚法军将领发动兵变,兵变迅速蔓延到法国境内,政府再度出现危机。当时,兵变策划者和国内一些政治集团都希望戴高乐能出山主政,戴高乐也发表谈话说他已准备好承担国家领导重任。现任政府总理皮埃尔·弗林姆兰和总统科蒂与戴高乐举行了谈判,决定按戴高乐提出的条件交权。5月28日,政府辞职,总统于29日发表咨文,呼吁议会给予合作,否则总统也将辞职。6月1日,戴高乐正式接管政府,出任总理。
戴高乐制定的政治纲领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建立总统制的新政体,全面解决法国政治经济危机,二是结束殖民战争,政治解决殖民地民族独立问题。
1958年6月12日,新宪法起草工作开始,9月4日,新宪法草案由戴高乐正式提交给法国人民会议。新宪法加强了总统权力,削弱了议会作用,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拥有广泛的行政任命权,包括任命总理,总统可以解散议会,有权在紧急状况下行使独裁(这期间不能解散议会)。总统由选举团选举产生,任期7年①。新宪法于9月28日举行的全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根据新宪法,法国在同年11月举行了国会选举,12月21日举行了总统选举,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标志着第四共和国的结束和第五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戴高乐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努力发展国民经济,首先在短期内稳定了国内经济市场,缓解了通货膨胀、国库亏空、外贸逆差等矛盾。从1958年开始,政府实施了三个现代化和装备计划,到60年代末,使法国国民经济获得明显的进步与发展。60年代,法国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达到6.9%,不仅高于英国和美国,而且超过了联邦德国。在农业方面,于60年代初完成了机械化,产值逐年上升,60年代末,法国由农产品进口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法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主要是:加强通过国有化手段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辅之以资本主义的计划化,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摆脱法国经济对美国及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影响,面向欧洲市场,努力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扩大贸易出口,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有力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重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举,使农业稳定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劳动力后备军和良好的产品销售市场。
在殖民地问题上,新宪法规定成立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取代法兰西联邦,各附属国在内政方面享有自治权并保留随时退出共同体的权利。多数殖民地当局批准了新宪法,只有几内亚宣布于1958年10月独立。1960年,除法属索马里外,其他殖民地都宣布独立,阿尔及利亚问题也得到政治解决,法军撤回本国,法国自从1939年9月以来第一次获得了和平。
①1962年,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直接选举,虽然国会反对,但却在公民投票中以62.5%的多数获得批准。
有关世界现代史的文章
至绍兴五年,数以百计的乱事基本平息,高宗获得了一个安定的后方,政权的重建始在内部基本达成。所以宋控制区域内的平叛过程,也就是宋、齐政权实力共同增长的过程,并且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也日益清晰,俨然敌国。伪齐被赋予灭宋的重责,在其境内及南部边界,它是作战的主力。金代观音菩萨造像大军退到邠州,极其失望的张浚会集诸将,追究失利的责任,并当场诛杀赵哲。面对潮水般的弹章,高宗不改初衷,继续表示对张浚的支持。......
2023-08-29
赤壁之战后,孙吴政权的外交更加灵活,也更加务实。而终极的目标是赢得孙吴政权的生存权。孙吴政权立国时间长,固然与孙权仅一人统治时间就长达半个多世纪有关,与东吴地区大族的支持有关,但切不可忘记,它与孙吴政权在外交上的出色成绩也是分不开的。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称孙氏能“审时度势,灵活处理与蜀、魏之间的关系”。......
2023-08-31
握有中央实权者,则为三省与六部。清代中央官制,除理藩院为增设机关外,其余多仍前代之旧。中央官制之演变既如上述,进而叙述中央政权之推移。魏文帝设中书监与中书令,尚书之权,复移至中书。晋始置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门下省之侍中,为最有权,因侍中掌侍从傧相之事,极与天子接近。中书面受机务,门下省掌封驳,尚书承而行之。三省在当时,并非各自独立的机关,却是合在一个政事堂内议事,所以中央政权,为三省所同掌。......
2023-08-17
起初,法国的结盟计划并不顺利。随后,英国因计划在全球建立霸权而遭遇德国挑战,也加入法俄阵营。总理被他们逼得下台,一个战争狂人普恩加莱上台了。这次暗杀事件点燃了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桶。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宣战入侵塞尔维亚。一面是同盟国,一面是协约国,双方摩拳擦掌,战争进入倒计时状态。8月3日,德国正式向法国宣战,法国也开始了对德的“复仇”之战。法国社会因此爆发严重的冲突和抗议。......
2023-08-01
26攻占巴士底狱能承载一段历史的监狱,除了纳粹的集中营,或许人们会首先想起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是法国封建制正式覆灭的开始,更是法国人民在一场暴风骤雨中将法兰西热血挥洒到极致的开端。攻占巴士底狱吹响了全国革命的号角。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2024-01-24
到18世纪,英国和美国都放松了对印刷的控制,言论自由的原则也在政治文化中扎下了根,但法国与英美不同,那里的媒体系统仍然处于密切监视和严格控制之下。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法国媒体至此分为三个部分:像《法兰西公报》这种由国家控制的官方报纸、海外报纸和地下媒体。读者也可以看海外报纸,它们是在国外编辑印刷、再进口到法国的法文报纸。虽然它们报道的新闻看起来不受检查,其实却受到法国政府不同方式的控制。......
2023-11-19
经济发展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直接影响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所以,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实际操作型人才,没有这些人,再好的技术都无法应用。......
2023-09-23
张献忠屠川与大西政权灭亡考辨武汉东湖学院思政课部王维张献忠屠川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关于张献忠屠川这一事件本身,已经被研究得比较清楚了,但这一事件对大西政权灭亡的影响,学界还较少涉及。这一举动激化了大西军的内部矛盾,间接导致了张献忠的死亡和大西政权的灭亡。另外,这只部队虽然杀死了张献忠,但无力消灭当地大西军。......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