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由50年代的4.4%增至60年代的5.2%,这两个数字在西欧经济发展史上均是极少见的。60年代西欧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而高于美国。随着经济稳步增长,西欧人均收入也显著增加,尤其是欧共体成员国的人均收入绝对数增长很快,居于世界前列。西欧国家垄断资本在维持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显著影响。西欧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廉价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资源,而其主要来源是......
2023-11-27
联邦德国正式建立之前,占领当局依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原则,对德实行一系列非纳粹化改革。如审判战犯并判处戈林、里宾特洛甫等12名要犯绞刑,取缔法西斯政党和组织,肃清纳粹党徒残余势力,清除“民族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等。与此同时,占领当局鼓励建立民主政党取代法西斯政党的活动和影响。在西占区最先获得批准成立的政党有四个,即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自由民主党和共产党。
在1949年第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时,曾有12个政党注册参加竞选,但在其后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一些政党被取缔禁止了,如新法西斯主义的国家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一些政党分化瓦解或很少发挥政治影响。这样,在战后几十年中,基民盟、社民党和自由民主党成为左右政局的三大政党,直接影响着联邦德国的政治进程。①
基督教民主联盟在第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中,以不大的优势获胜,成为战后执政的第一个民主政党,并且不断连选连任,执政长达15年之久,发展成为联邦德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政党组织。该党是资产阶级政党,成员主要由大企业家、官僚、富农、手工业者和基督教徒等构成,在普通劳动群众中也拥有不少支持者,基本党员约70万人。该党政治领袖是康纳德·阿登纳。该党执政期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每年递增7.1%,到60年代初,国民经济总产值超过英法,成为西方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1869年建立的老党,战前曾被纳粹政府取缔,1946年重新恢复活动。在战后第一届大选中仅以两个百分点之差落后于基民盟,成为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在野党。该党社会基础主要是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1959年巴特格德斯贝格会议上,该党大幅度调整了政策纲领,60年代中期进入“大政府联盟”参政,1969年大选获胜,到1982年,执政达13年之久。
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在阿登纳时代,坚持与西方国家联盟,对苏采取强硬的抗衡政策。反对联邦德国中立法,主张保持优势威慑力量遏止苏联的威胁,并于1955年加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允许在联邦德国部署导弹和核武器。联邦德国虽然在1959年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拒不承认民主德国,长期推行著名的以外交国务秘书命名的“哈尔斯坦主义”,即要求与联邦德国有关系的国家不得与民主德国建交。这个政策一直到70年代才有所改变。
① 1980年,又成立一个“绿党”,发展迅速,形成四大党并存局面。
(www.chuimin.cn)
西占区占领当局最初实行的是管制经济,在对德实施民主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瓦解法西斯的中央统治经济,一方面支持德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实施的改革,促使联邦德国经济较快完成了模式转轨,走上战后高速发展道路。
德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人是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战前,艾哈德持新自由主义学派观点,战争期间,他参加过反对希特勒的斗争,战后,他被占领当局委派到故乡菲尔特主管经济工作,继而升任巴伐利亚经济部长,1948年又被任命为双占区经济管理局局长。艾哈德结合德国实际,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理论,采用米勒-阿尔马克教授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该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米勒-阿尔马克解释其“社会市场经济”是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并辅之以社会保障的经济制度。
艾哈德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政策目标是,实现最大限度的全面经济发展,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全、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改革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在以“捕当猎犬”为代号的行动中,从美国运进重500吨的总值为57亿马克的新钞,于1948年6月19日晚开始了全面换钞的货币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而取消配给,放开价格,推动西占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同时,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以减税为内容的税收改革,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改革期间,德国经济充满了风险与危机,其间,新政府能顺利渡过难关,美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马歇尔计划,1948—1952年间,美国援德资金达16亿美元①,为联邦德国解决了一系列诸如外汇短缺、生产资金不足等紧迫问题。美援还为稳定过渡时期的社会心理发挥了重要影响。
1952年,联邦德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均已超过战前水平,顺利实现了经济复兴计划,开始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在1952—1965年的13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8%左右,增长速度一直居西方国家前列。到60年代初,这两项指标的绝对数额均已超过英国和法国。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较1952年提高了6倍,经济实力居西方国家第二位。这13年中,联邦德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平均高达7.9%,均高于美、英、法三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超过美、英、法三国,仅低于日本。高速发展的工业,促进外贸连年顺差,极大地改善了国际收支地位,黄金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使联邦德国的绝对国力空前增强。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消费物价的年上涨率却保持着2.9%的低水平,用它衡量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呈“爬行式”状态。失业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由于社会经济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增长,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大量引进劳务的局面。由此,联邦德国的政治与社会呈长期比较安定的状态,也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促成联邦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的因素较为复杂,但一些基本因素是很明显的。从政治角度看,基督教民主联盟长期执政,形成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政治气候,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纵观战后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这个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经济政策角度分析,一是德国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虽然固定资产遭到战争破坏,但企业布局、人员素质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劳动力素质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促使联邦德国能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轨,对经济发展起了稳定和促进作用。三是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1950年至1965年的16年间,投资总额达9332亿马克,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四是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促进了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五是非军事化立国的战后政策,使联邦德国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不必为战后东西方对抗局势背上沉重的军备竞赛的包袱。
①若加上优惠贷款,美援总数约为36亿美元。
有关世界现代史的文章
西欧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由50年代的4.4%增至60年代的5.2%,这两个数字在西欧经济发展史上均是极少见的。60年代西欧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而高于美国。随着经济稳步增长,西欧人均收入也显著增加,尤其是欧共体成员国的人均收入绝对数增长很快,居于世界前列。西欧国家垄断资本在维持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显著影响。西欧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廉价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资源,而其主要来源是......
2023-11-27
战争给这些国家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南斯拉夫死亡170万人,40%的工业企业被毁,近30万农户破产。这是东欧地区划时代的历史性变革。1945年越南爆发了八月革命,在胡志明领导下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在北部朝鲜,随着日军的投降,建立起以金日成为首的人民民主政权实体,直到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才宣告成立。......
2023-11-27
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开业,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交纳份额的25%为黄金或特别提款权,75%为本国货币。每个会员国的基本表决权为250票,此外,每投入10万美元增加一票。......
2023-11-27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它经历这场战争的严酷考验,变得更为强大。据1992年苏联国防部公布,战争期间,苏联损失的军民总数达2 700多万人。战争结束时,几千万居民无家可归,粮食产量下降到战前的41%,食品和工业日用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人们的生活相当困苦。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成为战后初期苏联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
2023-11-27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不应过问经验以外的问题。经验证实,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同时它否认客观实在和客观真理,是极端的相对主义。但是逻辑实证主义对现代科学摆脱传统观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相对主义思考方式影响许多科学家不自觉地接近了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方法论。而这正是逻辑实证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具有某种魅力并始终是西方最流行的科学哲学思潮的原因。......
2023-11-27
弗洛伊德的性学理论是他的理论体系中最受非议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性的本能冲动是人的一切动机、愿望和行动的根源,是无意识活动的基础。性欲的障碍和冲突是变态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和性的学说是他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也是区别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标志。弗洛伊德去世前,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已发生了分裂。......
2023-11-27
经济的繁荣大大便利了美国经济向海外的扩展。1919年,美国资本输出额为70亿美元,1929年增至172亿美元。美国商品大量输出,1922年为39.71亿美元,1929年增至51.57亿美元。新机器的使用和技术管理方面的进步,使美国从1923年到1929年期间,制造业中每个工人的每个工时的产量提高了32%。......
2023-11-27
日俄战争为日本资产阶级提供了巨额利润和大片殖民地,战后迅速出现了企业投资热潮。机械工业,特别是母机制造工业的状况,是判断产业革命进展的基本标志。到日俄战争前夕,在金融及主要工业部门形成了少数寡头垄断资本集团,即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四大财阀,此外还出现了一批二流财阀。财阀开办的银行在金融界占统治地位。在日俄战争前后兴办企业的热潮中,出现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经过1907—1909年的经济危机,大多数破产了。......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