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民经济恢复国力增强世界现代史

国民经济恢复国力增强世界现代史

【摘要】: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它经历这场战争的严酷考验,变得更为强大。据1992年苏联国防部公布,战争期间,苏联损失的军民总数达2 700多万人。战争结束时,几千万居民无家可归,粮食产量下降到战前的41%,食品和工业日用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人们的生活相当困苦。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成为战后初期苏联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它经历这场战争的严酷考验,变得更为强大。战争结束时,其军事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被公认是世界第一流强国。这时,它拥有近1 140万人的军队,有上万架飞机和上万辆坦克,而且这些技术装备主要是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苏军驻扎在西起德国易北河、东至朝鲜三八线的广大地区,形成一支举足轻重的威慑力量。苏联对国际事务的态度还影响着各项重大国际问题的发展变化和解决。
  但是,苏联的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四年多的战争消耗以及较发达的西部地区一度被德国法西斯占领蹂躏,使其人力、物力的损失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和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据1992年苏联国防部公布,战争期间,苏联损失的军民总数达2 700多万人。全国很难找到一个没有亲人伤亡的家庭。在物质方面,损失也极其惨重。1 700多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3万多个工矿企业、6万多公里铁路、4 000多个火车站遭到破坏;9万多个集体农庄、1 800多个国营农场、2 000多个农业拖拉机站遭到洗劫。直接物资损失总计为6 790亿卢布(按1941年的价格计算),等于当时整个国民财富的1/3。战争结束时,几千万居民无家可归,粮食产量下降到战前的41%,食品和工业日用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人们的生活相当困苦。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成为战后初期苏联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

 

 

 (www.chuimin.cn)


  “四·五计划”期间,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一定改善。1947年取消了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并进行币制改革,稳定了通货。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文教科技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但是,在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下,1950年后工业增长速度下降,1952年已降为11.6%。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432公斤,仍低于1913年540公斤的水平。集体农户饲养的牲畜头数减少,1952年比1950年,牛减少8%,奶牛减少10%,猪减少6%。如与战前1940年相比,则各减少27%、31%和50%。农民负担很重。1950—1953年期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以及60%的肉和奶,而所得的钱还不够用来支付把产品运往收购站的运输费。农庄庄员的劳动日报酬很低,平均不到一个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