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摘要】:他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主张各种反帝力量的联合和合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非洲统一问题,呼吁全非洲的团结。地区性强、派别林立,历来是拉美民族主义的特点。战争结束时,尤以危地马拉的阿雷瓦洛的民族改良主义令人瞩目。与此同时,秘鲁的德拉托雷和哥伦比亚的盖坦的民众主义也颇有影响。在政治上,他们主张实行议会民主和多阶级合作。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89—1964),印度国大党主席。他自称是甘地主义的继承人,但实际上尼赫鲁主义与甘地主义已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不像甘地主义那样包含着许多宗教伦理内容,也没有把非暴力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它认为印度政治运动的最后目标不是自治而是完全的独立。 1944年尼赫鲁在监狱中写了《印度的发现》一书,指出:“在印度民族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之间不可能有最后的和平,虽然暂时的妥协和调整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他还强调:“在任何被奴役的国家中民族自由是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但他又说:“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作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他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在领域上应继承英国在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所以在他的民族主义中还包含着一种大国扩张主义的危险因素。他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主张各种反帝力量的联合和合作。在对待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他曾表示:“我不喜欢共产主义者,”但又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哲学替我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他提出,“解决世界和印度问题的唯一钥匙在于社会主义。”还提出了“如何使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任务。这就使他的民族主义又加上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色彩。

 

 

 

 

  战前已有泛非运动。它是由美洲黑人知识分子发起的黑色人种思想启蒙运动。1919至1927年在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1868—1963)的领导下曾举行过四次泛非大会,其纲领口号是:“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分散活动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主要是该运动与非洲大陆的反帝、反殖斗争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更明确的斗争纲领。1945年10月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举行第五次泛非大会,杜波依斯任主席,来自西非的恩克鲁玛、东非的肯雅塔、南非的亚伯拉罕斯和西印度群岛的黑人学者乔治·帕特莫尔负责各种会务工作。共有200余位代表,大部来自非洲,这反映了泛非运动开始以非洲人为主体,并具有了相当的群众性。会议通过《告殖民地列强书》和《告殖民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书》,提出了积极的政治行动纲领。过去,泛非主义主要强调恢复黑人的尊严和平等权利等问题,强调请愿和呼吁的斗争方式,现在则强调“必须摆脱外来帝国主义的控制、取得政治和经济自由”,并主张采取罢工和抵制等积极的斗争方式。会议首次提出了非洲统一问题,呼吁全非洲的团结。泛非主义对非洲独立运动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泛非运动像是一座学校,培养了一代非洲独立运动领导人。(www.chuimin.cn)

 

 

  地区性强、派别林立,历来是拉美民族主义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拉美民族资本的发展,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稳健派或激进派的民族民主主义都有了新的发展。战争结束时,尤以危地马拉的阿雷瓦洛的民族改良主义令人瞩目。1944年10月20日起义后,阿雷瓦洛当选为总统,他效法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方针,提出了反对美国垄断资本和封建大庄园制的改革措施。与此同时,秘鲁的德拉托雷和哥伦比亚的盖坦的民众主义也颇有影响。早在战前他们就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1945—1948年德拉托雷领导的人民党在秘鲁国会两院中拥有多数;1946年哥伦比亚掀起盖坦运动,并拥戴盖坦为总统候选人。1948年盖坦在第9届泛美会议上谴责美国干涉拉美内政,使其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他们坚持民族独立和拉美团结的思想,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德拉托雷还提出了“拉丁美洲是属于印第安人的”的口号。在政治上,他们主张实行议会民主和多阶级合作。还提出过共产主义不适合拉美国情的论点,但是为了争取选票,并不反对与共产党合作。随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拉美民族主义派别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