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时期

【摘要】: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法西斯团体相继成立,形成强大的法西斯势力。4月,内务省下令禁止发售美浓部达吉的宪法著作。8月,日本政府发出了“明征国体”的声明。上述两起事件标志着思想领域的法西斯化。事后,相泽被审讯期间,皇道派极力辩护。统制派决定把皇道派势力集中的第一师团调离东京,两派矛盾更加激化。二·二六事件后,以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势力确立了统治地位。

  1919年8月,北一辉(1883-1937)写了一本小册子,初名《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后改名《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它后来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
  北一辉狂热鼓吹天皇制,反对一切民主主义,包括资产阶级民主,说德谟克拉西是“极其幼稚的主张”,选举制是以“投票神权”来反对“帝王神权”,是适应低能之辈的“低能哲学”。他叫嚣侵略有理,认为中国、印度等均应在日本的“保护”之下。他也伪装“反垄断”、“限制资本”,但限额极宽,对私人企业资本的限额是1 000万日元,而当时资本最雄厚的日本银行所拥有的资本额也大约只有6 000万日元。他对地主资产阶级实际上并无限制,却要求“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一切纠纷均由国家裁决,对劳动人民实行军事统治。为了实现这些纲领,他要求动用“天皇大权”来改造日本国家,三年间停止实行宪法,解散议院,发布戒严令,建立“国家改造内阁”,由天皇直接依靠军队和退伍军人进行统治。
  显然,北一辉的理论是敌视人民群众、敌视马克思主义、敌视无产阶级革命的反动理论。它与德、意法西斯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不是依靠建立法西斯政党来进行法西斯化,而是依靠日本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势力来进行法西斯化。

 

 

  北一辉的理论是明治以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它立即与民间右翼势力结合,并迅速获得军部的支持。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法西斯团体相继成立,形成强大的法西斯势力。最早建立的法西斯团体是犹存社,主要人物有北一辉、大川周明等,它不久分裂,演变为“行地社”,并派生出一些组织。自1920年至1929年,各种法西斯团体数达百余个。至1932年,各种“国家主义”团体共计1 900多个,分合无常。除犹存会系统外,还有玄洋社、黑龙会等浪人团体;以国家社会主义标榜的经纶学盟系统;以官僚、军阀、财阀代表人物为核心组成的国本社;从工会及“无产政党”中分裂出来的极右翼组织,如日本国家社会党等。
  在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20年代,比民间法西斯运动的产生略晚一些时候,日本军队中也兴起了法西斯运动。一批中下级军官订立盟约,制定纲领,结成横向的联系,最重要的组织有一夕会、樱会等。前者萌芽于1921年,正式成立于1929年,骨干分子有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后者建立于1930年,以桥本欣五郎为核心。

 

 (www.chuimin.cn)

 

  1932年11月,法西斯分子指责京都大学教授泷川幸辰的《刑法讲义》有危险的“赤化”思想。其实,泷川的刑法学说只是主张刑罚不要作为对犯人的报复,而要重视犯罪的社会原因;还提出只有妻子犯通奸罪而丈夫不犯通奸罪是不公平的学说而已。次年4月,文部省令泷川辞职,其所著《刑法讲义》被内务省禁止发行。1935年2月,菊池武夫中将在贵族院全体会议上指责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①是“慢性谋反、明显的叛逆”,右翼团体纷纷起而呼应。3月23日,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政府“明征国体”,即明确日本的国体是天皇制。4月,内务省下令禁止发售美浓部达吉的宪法著作。8月,日本政府发出了“明征国体”的声明。9月,迫使美浓部辞去贵族院议员的职务。
  上述两起事件标志着思想领域的法西斯化。法西斯的迫害已不仅限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者及劳动人民,而且扩及一切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进步人士。
  在法西斯化的过程中,陆军中的法西斯分子分成两派。一派主张继续搞政变,由天皇依靠军队直接进行统治,称作“皇道派”,拥戴前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大将和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大将,其成员多为下层军官,与民间激进法西斯组织联成一气。另一派主张运用军部现有地位,联络官僚、财阀,掌握内阁实权,建立“高度国防国家”,以加速对外侵略,为此就必须“统制”(约束)军队的行动,称作“统制派”,拥戴现任陆军大臣林铣十郎。其成员永田铁山(时任陆军省军务局长)、东条英机(时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多为中坚干部。1934年11月,陆军士官学校中的皇道派分子策谋军事政变被揭发,有关人员受到处分。事后,林铣十郎进行整军,真崎被免去教育总监职务,两派矛盾激化起来。1935年8月12日,皇道派军官相泽三郎中佐刀斩永田铁山于军务局长室。事后,相泽被审讯期间,皇道派极力辩护。统制派决定把皇道派势力集中的第一师团调离东京,两派矛盾更加激化。
  1936年2月26日清晨,皇道派的青年军官率领1400多名驻京部队发动了叛乱,袭击首相官邸和警视厅等地,杀害了斋滕实内大臣、高桥是清藏相、渡边锭太郎教育总监,侍从长铃木贯太郎重伤,首相冈田启介幸免一死。乱军要求解散议会,任命真崎为首相,建立“维新内阁”,罢免林铣十郎等。事件发生后,陆军首脑曾经动摇,甚至一度打算答应叛乱部队的要求,建立军事政权。但后来考虑到如果容许擅自使用部队,破坏天皇制军队的基本秩序,便会威胁到天皇制秩序本身,于是决定镇压叛乱,29日叛军投降。二·二六事件后,以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势力确立了统治地位。


①天皇机关说认为国家是个法人,统治权属于国家,天皇是作为国家最高机关而行使统治权的。此说与“君权神授”的“天皇主权说”显然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