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简析

日本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简析

【摘要】:日本政府以维持治安为借口,乘机大肆逮捕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残杀无辜的朝鲜人和旅日中国人。5月10日,政友会在第14次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共获议席278个。1921年11月4日,原敬被刺身亡。原敬死后三周,大正天皇因病引退,皇太子裕仁摄政。新选举法取消有关纳税额资格的限制,凡年满25岁以上之男子均有选举众议院议员权,年满30岁以上之男子均有被选举为众议院议员权。但妇女仍无政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争期间畸形繁荣的日本经济便陷入危机。1920年3月15日,东京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暴跌,接着发生了银行挤兑风潮。东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3月份是549日元,9月份跌至100.5日元。
  1920年经济危机可以说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整个20年代,日本经济基本上呈现萧条。工业方面,1919年生产指数为484(以1914年为100),此后逐年下降,1922年降至399.5。 1923年开始回升,但速度很慢,至1928年才回升到500。农业方面,米麦产量十年徘徊,明治以来持续增长的局面至此结束。①生丝出口曾是日本换取外汇的主要手段。20年代以前,出口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翻,至此迅猛下降,1921年降至1500多万磅,1928年才回升到1919年的水平,约3800—3900万磅。
  正当经济危机期间,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震级7.9,遭灾人口约340万,死者99 000多人,伤者10万余人。日本政府以维持治安为借口,乘机大肆逮捕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残杀无辜的朝鲜人和旅日中国人。


①1877—1917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农业平均每五年增长约10%。

 

  “米骚动”后上台的原敬内阁(1918.8.29—1921.11.13)所面临的形势是:经济危机、工农群众运动高涨、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普选、减税。1919年春,在野党宪政会①和当时反对政友会的国民党②也做出决议,要求立刻修改选举法,以便把群众运动局限在资产阶级议会的范围之内。在这种形势下,原敬认为应由政府逐步推行普选,“倘若根据群众的强制要求而造成破坏现代组织的形势,必将危害国家基础”。1919年3月原敬内阁在第41次议会上提议修改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并获得通过,再次降低财产资格限制,由1900年的10日元降到现在的3日元,从而使选民人数从150万增加到330万左右。5月10日,政友会在第14次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共获议席278个。宪政会为110个,国民党为29个。1921年11月4日,原敬被刺身亡。
  原敬死后三周,大正天皇因病引退,皇太子裕仁摄政。继原敬内阁之后组成的是高桥是清内阁(1921.11.13—1922.6.12),加藤友三郎内阁(1922. 6. 12—1923. 9. 27),第二次山本权兵卫内阁(1923.9.2—1924.1.7)和清浦奎吾内阁(1924.1.7—1924.6.11)。这几届内阁都不是政党内阁,而是由官僚、军阀巨头组成的所谓超然内阁。它们的任期都很短暂,反映了政局的动荡。动荡的原因在于民主运动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统治集团对如何统治、如何扩张也有分歧。在这种形势下,宪政会、政友会、革新俱乐部接过民主势力的口号,高喊“打倒特权内阁”、“实行普选”、“改革贵族院和枢密院”,自称“护宪三派”,并把他们的活动称作“第二次护宪运动”③,于1924年5月在大选中获胜,组成加藤高明内阁(1924·6·11—1925·8·11),或称“护宪三派内阁”。这届内阁与前此元老推荐首相的办法不同,是由众议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被称作“政党内阁”,由此直到1932年“五·一五”事件(见后),日本政府一直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被称作“政党内阁时期”。政党内阁虽未能改变天皇制专制政体,枢密院、军部仍然拥有决策大权,贵族院仍然与众议院权力相等,然而首相须经众议员选举,这对明治宪法体制毕竟是一个重大突破,对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的军阀及其时正在出现的法西斯势力毕竟是一道重要障碍。
  1925年2月,加藤内阁在第五十次会议上提出“普选法案”并获得通过。新选举法取消有关纳税额资格的限制,凡年满25岁以上之男子均有选举众议院议员权,年满30岁以上之男子均有被选举为众议院议员权。但妇女仍无政治权。选民人数扩大至120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20.8%。从自由民权运动以来凡40余年,日本人民和民主势力反复斗争,才争取到这种不完全的普选权。
  加藤内阁一面制定“普选法”,另一面又公布“维持治安法”,其中规定:“凡以变更国体或否认私有财产为目的而组织结社或知情加入者处以十年以下之惩役或禁锢”。所谓“国体”,即是天皇制。这一条显然针对刚刚于1922年成立的日本共产党,而镇压范围则扩及工农群众和一般民主运动。
  加藤内阁持续两届,其后由若槻礼次郎继任宪政会总裁并组阁(1926.1.30—1927.4.20)。 1926年2月25日,大正天皇死,太子裕仁继位,改元昭和。


①②宪政会,首领加藤高明(三菱财阀岩崎弥太郎的女婿),后演变为民政党。国民党,首领犬养毅,后演变为革新俱乐部,终于并入政友会。
③第一次护宪运动发生在1912年底至1913年初。日本人民和民主势力迫使军阀挂太郎辞职。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护宪”(维护宪法)。 

 

 (www.chuimin.cn)

  1927年春,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同时,在中国,国民革命军正在北伐,于3月占领了上海和南京。日本在野党和军部乘机攻击现内阁的内外政策,迫使若槻内阁辞职,由大军阀、政友会总裁田中义—登台组阁。田中上台后,采用通货膨胀、政府给银行拨款等办法,帮助垄断资产阶级渡过了金融危机。
  在对外政策方面,田中批判币原外交“软弱”,加紧对华武装干涉。为了阻止中国的北伐战争,1927年6月至1928年5月,日本三次出兵山东。1928年6月,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田中内阁的侵华政策,在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召开的“东方会议”中表现得最为露骨。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明确指出:日本对“满蒙”,特别是对东三省,应与中国本土区别看待,实即要将东北和内蒙从中国分割出去,由日本侵占;凡对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权益有侵害之虞时,则不论来自何方”,都要决心为“防卫”而采取断然措施。正是这一纲领所确定的侵华方针,导致了几年后的“九·一八”事变。“东方会议”的文件,日本官方公布者只此一个。1929年,中国《时事月报》刊登了一份与“东方会议”有关的秘密文件,名为《田中内阁侵略满蒙之积极政策》,通称“田中奏折”。关于“奏折”的真伪,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但折中所说“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设想,则和日本帝国主义以后的侵略历程是一致的。

 

 

  在国内,田中内阁实行恐怖统治。1928年2月,普选法开始实施,政友会虽取得微弱的多数,日共支持的劳农党也获得19万多张选票,各种“无产政党”共得票48万张。日本统治者极为震惊。3月15日凌晨,日本警察机构全体出动,在全国各地逮捕了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1000多人,许多革命者惨遭毒刑。4月10日,日本政府勒令劳动党、日本劳动组合评议会、无产青年同盟三个左翼组织解散。6月,田中内阁修改“维持治安法”,把以变革国体为目的的结社者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10月6日,日共中央委员渡边政之辅在被捕时英勇牺牲。1929年4月16日,政府再次大逮捕,日共领导人市川正一等中央委员全部被捕,其他被捕者近千人。
  田中内阁的内外政策激起了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在中国,抵制日货的反日斗争遍及全国,日本对华贸易额锐减。1928年12月,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东三省的阴谋。在日本国内,以日共为首,各民主阶层广泛开展反对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的斗争。1929年3月,民政党①也指责说:田中内阁在山东驻兵两年,耗资数千万,激起中国反感,陷日本侨民于绝境。7月2日,田中内阁垮台,滨口雄幸的民政党内阁成立。


①民政党于1927年6月成立,全称是“立宪民政党”。与“立宪政友会”(1900年成立)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两大资产阶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