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主要战胜国的战后世界考虑

主要战胜国的战后世界考虑

【摘要】:在战争期间,整个英帝国死亡官兵94.7万人,军费开支达124.54亿英镑,相当于国家收入的44%,商船损失了70%。这一切都减弱了英国在战前世界上拥有的力量和影响。在军事上,随着德国这个主要海上竞争对手的战败,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因此与它的欧洲其它盟国相比,英国更拥有左右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的资格。主要战胜国各自不同的争霸目标和战略意图,必然导致在缔结和约前的一番激烈争斗。

 

 

  英国作为当年协约国中最有实力的国家,在大战中受到了削弱。为了最后的胜利,它在资源动员方面已山穷水尽。在战争期间,整个英帝国死亡官兵94.7万人,军费开支达124.54亿英镑,相当于国家收入的44%,商船损失了70%。为了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失去了海外投资的1/4,并向美国举债,1919年英国欠美国的债务已达8.42亿英镑,开始失去国际金融垄断地位。在海外,美国和日本趁大战之机不仅在拉丁美洲和远东排挤英国的势力,甚至把英国的自治领也视为它们扩张的对象。与此同时,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的离心倾向也迅速增长。这一切都减弱了英国在战前世界上拥有的力量和影响。
  但是战后的英国仍然拥有相当实力。在经济上它的国际金融地位尚未显露出永久衰落的迹象。在国际市场上它仍然保持着较牢固的传统财政金融联系,继续支配着殖民帝国的巨大资源,并保持着对欧洲盟国的债权国地位(不包括俄国,英国各欧洲盟国在战后共欠英国17.4亿英镑)。在军事上,随着德国这个主要海上竞争对手的战败,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大战使它的殖民帝国进一步扩大,它不仅夺得了大部分德国殖民地,而且占领着对英国经济和战略具有极重要地位的原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地区。因此与它的欧洲其它盟国相比,英国更拥有左右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的资格。
  战后英国的计划是:要求战败国支付战争赔款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消灭具有威胁性的德国海军,努力保持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巩固已经取得的殖民地利益。在欧洲,它继续实行传统的“大陆均衡”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和肢解德国,力图使德国成为制止法国势力过于膨胀和遏制苏俄影响的较强国家。英国还企图利用美法矛盾,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又与美国共同限制法国称霸欧洲,以达到由英国主宰欧洲事务的目的。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英国既希望维持英日同盟以换取日本在欧洲事务上对自己的支持和对抗美国在远东的日益扩张,又希望利用美日矛盾,与美国联手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以保护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www.chuimin.cn)

 

  意大利于1915年4月26日与英、法签订了伦敦密约,在获得后者允诺战后满足其领土要求的条件下于同年5月加入协约国一边作战。作为一个没有打过多少胜仗的战胜国,它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已相当薄弱,但扩张野心却很大。它不但要求英法履行伦敦密约,索取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大块领土,还要获得有争议的阜姆港,从而使自己在亚得里亚海和东地中海处于支配地位。意大利的争霸野心必定要与美英法的计划发生矛盾与冲突,并且不可能全部获得满足。
  日本是大战的另一个获利者。它在同英、俄订有密约的情况下,以对德宣战为名,趁列强忙于撕杀无暇东顾之“天祐”良机,出兵中国,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利权,并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战后日本的战略目标是:力图使它在战时侵吞的利益合法化,并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地区。日本的野心与美国的打算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也威胁到在远东有较大利益的英国,更为中国所不容。为了对付主要劲敌美国,日本希望利用英日同盟,以在欧洲问题上支持英国换取后者对它在亚太地区的支持。
  主要战胜国各自不同的争霸目标和战略意图,必然导致在缔结和约前的一番激烈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