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生儿护理技巧:体温测量与乙肝疫苗接种

新生儿护理技巧:体温测量与乙肝疫苗接种

【摘要】:一般每4小时给新生儿测量体温1次,如有体温过低,应加强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5℃左右,以后可酌情减少测量体温的次数。一般新生儿出生数小时内给予接种乙肝疫苗,使新生儿体内产生其抗体,抵御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如其母患乙型病毒肝炎者,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新生儿获得主动免疫,产生抗体,保护肝脏不被乙肝病毒感染。

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刚出生时的护理

(1)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当胎儿娩出时,首先要挤压出新生儿口、鼻腔的羊水和分泌物,还可用负压吸引器帮助吸净新生儿口、咽部、鼻腔羊水和分泌物。必要时作气管内插管,吸净气管内羊水等吸入物,特别是有粪染的羊水,以免新生儿建立呼吸时,将这些羊水、分泌物吸入气管或肺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在这以后才可刺激新生儿啼哭。

(2)脐带的处理。新生儿娩出后第二步是处理脐带,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脐带。脐带残端可用消毒线或胶皮圈结扎紧,再次消毒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护脐带包扎脐带残端。整个操作过程助产士保持无菌操作,以免发生新生儿脐带感染和引起全身感染,特别是破伤风(菌)的感染。

(3)注意新生儿保暖。胎儿在宫内一直生活在母亲体温37℃的环境中,出生后外界环境温度低于母体温度,而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不健全,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使新生儿体温迅速下降。所以,保暖对新生儿来说更加重要。一般新生儿处理脐带后,应立即放在温暖的包袱或温箱中保暖,尤其是在冬季。

(4)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刚出生后,可用经消毒过的石腊油或食用植物油,擦尽新生儿头面部、腋下、两大腿根部等处厚厚的胎脂,保持皮肤的洁净,拭净新生儿头皮上较厚的胎脂,日久可结痂皮而不雅观,但如新生儿头部有血肿,则不要进行处理,以防血肿增大。

(5)新生儿的眼睛护理。胎儿娩出需经过母亲阴道,会受母亲阴道分泌物中细菌、病毒的感染。新生儿眼睛最容易受到污染,如果感染淋球菌,可引起淋菌性眼炎,会影响新生儿今后的视力。刚出生的新生儿均应用常规氯霉素或氟哌酸眼药水滴眼,以预防化脓性眼结膜炎。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1)新生儿生活环境。新生儿的居住环境一般是母婴同居一室,室内应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用具齐全,室温22℃~26℃。冬天要定时通风换气,1天2次,注意给婴儿盖好被子,以免着凉。夏天更应开窗通风,空调房间也应注意定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每4小时给新生儿测量体温1次,如有体温过低,应加强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5℃左右,以后可酌情减少测量体温的次数。(www.chuimin.cn)

(2)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薄嫩、防御机能差,很容易受伤引起出血和细菌感染。所以,新生儿衣服应清洁、柔软、宽松、透气。内衣裤应无领子、扣子,容易穿脱,不伤皮肤。被褥也要松软、洁净。盖被的高度不可越过婴儿的肩膀,以免婴儿手脚活动时将被巾盖住自己的口鼻引起窒息。

新生儿代谢旺盛,应勤洗澡。一般新生儿出生第2天就开始沐浴,沐浴不仅可使新生儿舒适,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而且在炎热的夏天,每天沐浴还可防暑降温和减少脓疱疮的发生。一般每天1次,夏天可增加1~2次,冬天可隔天1次。不沐浴时,仍须每天洗脸,用热毛巾擦拭颈部、腋下、背部并清洁会阴部。

(3)脐部护理。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观察脐部残端有无潮湿、脓性分泌物、脐周红肿、脐端渗血。如有以上情况者应立即看医生,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出血和炎症扩散。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沐浴时尽量不要弄湿脐部。沐浴后用棉扦沾75%的酒精消毒。一般在婴儿出生2~3天,护士会人工断脐带残端。如没有处理的,出生7天左右也自然脱落。

(4)观察新生儿大小便。出生后12小时内有胎便排出,2~3天开始吃奶后,乳汁被胃肠道消化,其大便逐渐变为黄色软便。

出生24小时内有小便排出,每天7~10次,尿色淡黄、清亮、无味,每次尿量约20毫升左右。

(5)新生儿的预防接种。一般新生儿出生数小时内给予接种乙肝疫苗,使新生儿体内产生其抗体,抵御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如其母患乙型病毒肝炎者,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新生儿获得主动免疫,产生抗体,保护肝脏不被乙肝病毒感染

正常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但出生时有严重窒息、发热、阿氏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都应暂缓接种。接种后应注意观察接种局部情况和新生儿精神状况,有无发热、拒吃奶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