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东汉时,有个有名的义士叫雷义,字仲公,祖籍豫章鄱阳,自小就倾慕那些品行高尚的古人,一心向善,克己正心。当时,他和同郡的陈重义气相投,彼此惺惺相惜,两人友情甚笃。有一次,太守想推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觉得雷义更适合,就向太守推荐了他,只是遭太守拒绝,两人都没有做官。后来,刺史大人十分欣赏雷义的才华,想推举他做茂才,雷义又要把这个机会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于是披头散发,装疯而去。成语“如胶似漆”最初指的就是雷义与陈重两人的情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雷义对朋友极尽赤诚,凡事以义为先。
他任郡公曹时,公正无私,大力选拔那些有才德的人,即便有人去感谢他,他也决不肯居功,总是把礼物退还给别人。
他曾经审理过一个案子,发现其中有一些漏洞和被忽略的疑点,他顺着这一线索,追查下去,终于发现了事实真相,使一个原本要被判死刑的人免受死罪。这个“罪人”听闻这一消息,感激涕零,觉得雷义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如此主持正义,为自己洗雪冤屈,有如再生之恩,实在无以为报。他出狱后,就马上给雷义送去2斤黄金,以答谢其救命之恩,但雷义坚决不收。此人言辞恳切地再三请雷义收下:“若不是恩公,我今日恐怕已经身在黄泉,死不瞑目了。这区区银两又怎么能和您的再生之恩相提并论呢,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这只是略微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承蒙您舟车劳顿,殚精竭虑,为小人昭明天理。小人没齿难忘,绝无亵渎恩公您名誉的意思。如您不收,我实在内心不安。”说罢,来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雷义忙搀起他,耐心解释道:“我辈习圣贤书之人,应该效仿圣贤之行径,为存义理,就算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今日我为你洗冤,本就是分内之事,是我指责所在。所谓‘无功不受禄’,你的心意我领了,钱是万万不能收的。”两人推来请去,好几个来回。来人见雷义态度如此坚决,也不好太勉强,于是告别而出。只是心中既敬佩雷义的节操,又满怀感恩之心,觉得不将银两送出,实在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心生一计,他走到大门之时,偷偷看看四周,趁四下无人,动作迅速地将黄金放到了雷义家的天棚上。
好多年后,雷义家修整房屋时,天棚上的黄金才被发现。雷义思及前尘往事,立刻派人去找当年的那个人,可惜此人已经去世,又寻访不到他的后人。家里人见雷义如此大费周章,就劝他:“事情隔了这么久,你何必这么耿耿于怀呢?再说了,他当年既然偷偷把黄金放在天棚上,足见他送礼之赤诚,你就收下吧。”雷义正色拒绝道:“正因为他心意诚挚,我才更不能辜负他的信任,贪图这本不应该属于我的钱财。”于是,雷义主动将黄金交到官府归公。(www.chuimin.cn)
雷义有恩于人,不思回报,不贪报酬,在他人坚持送金的情况下,仍然不为所动,而且主动将之归还于公。
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慎独”强调道德主体要尤其警惕在隐蔽之处所作的细微之事,因为它们往往是个人道德修养最真实的反映。这就叫做真实的内心世界一定会在外在的言行中表露出来,所以君子慎行。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而包拯身为文官,虽然整日与砚台打交道,但从未想过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一方端砚。据说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送给他一个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包兴自知藏砚之事不妥,便交代了。后来,包拯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也形成黄布沙洲,现在掷砚洲上有包公庙,端州人民世世代代纪念这位“包青天”。......
2023-11-27
于谦认为名节是最可宝贵的,金钱使人败坏,因此“大节还须咬菜根”,要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于谦被任命为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时,年仅岁。这一职务是正三品,在当时很显贵,但于谦丝毫不改其朴素俭约的本色。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他们的账。然而,历史在某个时段内有时会让人失望,于谦竟然无辜被杀被抄家,让人心痛。......
2023-11-27
后来,蔡伦兼任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宫制造宝剑和其他用品。此后半个月,蔡伦天天到造纸作坊去,观察工匠们的造纸过程,有时还帮忙挑水或者用榔头捶打青麻,很受工匠们的欢迎和尊重。蔡伦时刻都在思考改进造纸的方法,但苦于无从入手。蔡伦的造纸术,后来被传到世界各地,经过各地技术人员和工匠一两千年的不断改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纸、包装纸、建筑板纸等,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11-27
经堂兄推荐给宇文泰后,苏绰最初被任为行台郎中一职。宇文泰听后非常高兴,和苏绰并马而行,又问了许多历史兴亡盛衰的故事,苏绰对答如流。回府后,宇文泰和苏绰继续长谈,不断向苏绰提出各种问题。苏绰不仅严于律己,还十分注意对子女的教育,形成了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的家风。苏绰的逝世,使宇文泰和大臣们十分痛惜。宇文泰亲自为苏绰撰写祭文,表彰他的美德。“心如清水,形如白玉”,是苏绰修身处世的准则。......
2023-11-27
所以他以佣书、作幕僚为生,从2岁起开始撰写他耗费毕生精力的《国榷》。反倒是因为要编修《国榷》时时要买书或是找寻别的材料,还要耗费钱财。谈迁为这大哭了一场,一夜之间,衰老了很多。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振奋起来,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详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2023-11-27
艾子诚是河北宁河艾邻村人,他降生的时候,父亲艾文仲因误伤人已经逃到东北。艾子诚长大一点后,问父亲是谁?艾子诚满20岁的时候,母亲病死。说毕,告别乡亲毅然决然到东北去寻找父亲。艾子诚过了山海关,见人就问,特别是遇到河北老乡,更是细问。一老人见了,给他吃点干粮,问他为何到此,艾子诚都一一说了。经子诚说明出生年月日,父子才抱头痛哭相认。子诚又替老父还清旧债,然后父子一同回到河北老家。......
2023-11-27
颜回的同学中有不少是慕孔子之名而来的富家子弟,他们每日听完老师的教导后,就会无所事事,修习些其他的技艺。可是他们发现每次颜回都会缺席,这让他们有些不满。颜回笑笑,简单地回答:“其中自有乐趣,只是我知道,诸君不晓得而已。”孔子听后,点头称赞说:“颜回是一位真正有贤德的人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忧愁,而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认为的快乐,颜回是个多么贤德的人呀!”......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