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宋朝太宗年间,河北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李沆。他踏上仕途以后,先后任过著作郎、参知政事、礼部侍郎和中书侍郎等职。就是这样一位大官,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节俭,作风极其朴素。他为人正直,庄重严谨,身居高位不慕虚荣,从来不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家及亲友牟取私利。因此,他的朋友虽然遍及朝野,但没有一个人敢以私事相求。他在年迈退隐之后,整日依旧正襟危坐,甚至连身子都不曾有过丝毫的倾斜。
他早年为了安顿家眷,打算在河南封丘境内建造一处住宅。消息传出之后,前来为李沆出谋划策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有人送来了金银和砖瓦,都被李沆一一谢绝。
新房落成后,前来祝贺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客人们远远瞧见新居的门楼又矮小,又清淡,不免产生了遗憾。有个县官神秘地对大家说:“怎么单凭门楼就判断宅第的好坏呢?财不外露嘛,这才是李大人的高明之处。”李沆带着客人来到新宅之内。跨进普普通通的大门,只见院内方砖铺地,四周绿草茵茵,找不到一棵名贵的花木。屋子是青砖灰瓦,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人们不免大失所望。一位老乡绅忍不住站出来说:“李大人,按您的身份,建造一座豪华住宅也不算过分,可这房子与百姓住的没有什么两样。我们都知道您历来反对豪华,崇尚节俭,但现在这样也太寒酸了。”李沆望着这位激动的老乡绅以及失望的客人,笑着说:“大家的想法我理解。营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避风遮雨,将来总要留给子孙的。我这个人没什么本领,由于皇上偏爱,我才做了中书侍郎,提倡节俭是我的责任。”在场的人听了,对李沆更加钦佩了。(www.chuimin.cn)
过了很多年以后,李沆已是一位花甲老人。家人见他年事已高,就想专门为他建造一所宅第和花园,作为晚年的欢娱之所。然而每当家人提起此事,都遭到李沆的断然拒绝。李沆的弟弟李维,当时正身为户部员外郎,有一天特来探望兄长。两人聊着家事,李维想起造屋之事,便对李沆说道:“兄长一生节俭清廉,如今老之将至,又何必拒绝家人一番好意呢?”李沆见弟弟也来说情,就语重心长地说:“我在朝为官多年,享受朝廷丰厚的俸禄,而且常有赏赐,要建造一座舒适的宅第,钱还是够用的。但我为官多年,家人已经享受到了许多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东西,我担心他们在安逸的生活中丧失了意志,养成慕奢忘俭的陋习。我如今年事已高,朝不保夕,盖了华贵的住宅,不是等于我为家人创造享受奢华的机会吗?”李维听了哥哥发自肺腑的一番教诲,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想起兄长一生要求自己和家人厉行节俭,如今到了垂暮之年也不肯有丝毫的松懈,不禁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李沆一生可谓是典型的清贫一生,是超脱的一生。从住到自己的言行都有严格的规范,而且对自己的家人、亲戚也是如是要求。俗语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天好官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官。在人情社会中,如何拒绝人情是难事中之难事;在物欲社会中,如何带动自己的家人陪伴自己共守清贫,亦是难事中之难事。能够至死坚守自己的节气,方为真正的伟人;能够时刻牢记自己的良知,方为彻底的正直。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孙嘉淦走上仕途后,以居官清廉,克己修身,直言敢谏而闻名。于是雍正下令,提升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孙嘉淦的“居官八约”是:“事君驾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础其无用,自守独避人,以清爽摄取。”因而,孙嘉淦的官威声望都十分好,直至去世除了恶言中伤的,孙嘉淦在自守自制上,从没落人口实。乾隆十七年,孙嘉淦放任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第二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2023-11-27
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书圣,除了天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对书法孜孜以求的执精神。而且,必须亲眼看着王羲之吃完,要不就会出问题。进了书房,一看可乐了,只见王羲之满嘴乌黑,手里还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幕王羲之食墨。王羲之说完这话,举起左手来,还要把蘸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塞。王羲之听夫人这么说,才停住了笔,抬头一看夫人手里拿的黑馍馍,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把墨汁当蒜泥了,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2023-11-27
弟弟告辞了张仲景,放心地走了。张仲景的弟弟找了很多医生,这个说是疖子,那个说是毒疮,没有一个人认识。张仲景接到弟弟的信,十分高兴,“王神仙的医术一定很高明,我应该去向他学习讨教。”张仲景把这些医理深深记在心里,写在本子上。王神仙被张仲景虚心好学的精神感动了,立刻摆酒款待他。......
2023-11-27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而包拯身为文官,虽然整日与砚台打交道,但从未想过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一方端砚。据说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送给他一个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包兴自知藏砚之事不妥,便交代了。后来,包拯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也形成黄布沙洲,现在掷砚洲上有包公庙,端州人民世世代代纪念这位“包青天”。......
2023-11-27
于谦认为名节是最可宝贵的,金钱使人败坏,因此“大节还须咬菜根”,要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于谦被任命为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时,年仅岁。这一职务是正三品,在当时很显贵,但于谦丝毫不改其朴素俭约的本色。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他们的账。然而,历史在某个时段内有时会让人失望,于谦竟然无辜被杀被抄家,让人心痛。......
2023-11-27
蔡元定,出生在南宋时期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蔡元定缓缓走进来,口称“恩师,请收下我这个弟子吧。”不但对答如流,更有自己的见解,在某些问题的论述上,甚至有超过朱熹之处。朱熹听了,非常惊讶,十分感慨地说:“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不敢,不敢”,蔡元定赶忙跪下说:“我是来投师学习的,老师十分抬举我,弟子非常惭愧,还是请恩帅收下我这个弟子吧。”......
2023-11-27
原来郑墨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情,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同时另附上一首打油诗: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郑墨接到信,羞愧不已,当即撤回了上诉,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表现了郑板桥的宽容大度,认定了吃亏是福,让了一墙,免去了诉讼之累,使得自己的心安,也保持了邻里之间的融洽关系,实在是有好处的。......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