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罴性格耿直刚强,处事公平,乡里人都很敬畏他。但是,王罴管辖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王罴体察民情,为民着想,百姓也都心甘情愿上交军粮。王罴性格直率,不修边幅,朝廷常有使者来。客人没有想到王罴竟会如此节俭,非常惭愧地离去。他的孙子王述由于父母早亡,也交由王罴抚养。王罴没能不朽,最终死于任上,身死之日,家里一贫如洗。王罴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浪费是一种对自己的劳动也是对他人的劳动的不负责任。......
2023-11-27
北周时期,有一个名叫杨坚的人,在朝为官时,常为皇帝出谋献策,有时还亲自率军作战,不仅政绩斐然,而且战功显赫,被封为隋国公。
英明的静帝宇文阐见杨坚才华超人,治国安邦颇有方略,不顾皇族和朝臣的反对,毅然仿效尧、舜,让位于他。开始,杨坚一再拒绝。后来,有官劝进,大将军、金城公奉旨将静帝的玺绂送来,他才不得不同意接受皇位。他就是后来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坚,陕西华阴人。北周时期官至宰相。杨坚少时,读书勤奋,智慧超人,在家乡曾有“神童”的美称。进入仕途之后,从县令一直官至宰相。他不论在朝为官,还是担任地方官吏,一贯勤政为民,反奢倡俭,深受朝廷百官的敬佩和黎民百姓的拥戴。
杨坚接受皇位后,决定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之后,满朝文武日以继夜地加紧筹备举行新皇登基盛典。杨坚见势,为不致造成很大的浪费,便对众臣说道:“典礼仪式一律从简。当前,你们不要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而要用心研究需要急办的事。”有个与杨坚自幼同窗、交情甚笃的大臣说道:“开国大典若搞得没气势,有失体面。邻国闻之,不但要笑话,还会歧视我们。”杨坚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按朕的决定行事便是。”
公元581年2月14日,杨坚传旨朝廷百官,举行登基典礼。这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刻,杨坚率领几个侍臣,穿着常服自相府人宫,即皇位于临光殿,宣布各部尚书和各地军政主管任命之后,仪式即告结束。当时,人们尽管对此议论纷纷,说法不一,但大多数朝臣是持赞成态度的。
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勤政廉洁的皇帝之一。他目睹了北周武帝的严谨节俭和周宣帝的荒唐奢侈。认定“力俭则富,贪奢则亡”的道理。主政后积极推行“节俭恤民,勤政务实”政策.提高了国家机构的行政效率,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各级府库钱物山积,甚至窖藏也不能容纳。到开皇末年,天下的钱粮,可供支五六十年。储藏之盛,自古未有。文帝勤于政务。每日清晨上朝理事,直到过午也不知疲倦。有时和大臣讨论国事,往往日薄西山还不罢休,侍卫只好将饭送上殿堂。他注意体恤百姓,当了解到关中灾区民间食糠的情形,自己也近一年不食酒肉。每逢车驾外出,有人上书都要亲自过问:遇到扶老携幼的人群,便告诉卫士不得驱赶,主动避让,道路难走的地方还要遣随从帮助挑担者。充分体现仁政作风。
杨坚虽贵为皇帝,但很节俭,他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务求节俭,其衣服车舆破旧,随时修补,不换新的。有的官吏用布袋将生姜送给他,他认为太浪费,大加谴责。宫中存物不多,有一次要配制痢药,要用胡粉一两,在宫中却找不到。他如此重视节约,是因他认识到俭奢对国家兴亡大有关系,因此,他不只要求自己,还教育太子杨勇。(www.chuimin.cn)
他见太子杨勇穿文饰蜀铠,很不高兴,担心他将来会变得奢侈起来,告诫他说:“我听说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者。你现在身为太子,如果上不称天心,下不合人意,何以承担社稷的重任,身居万民之上?昔日我的衣服里经常放一个警示物,时不时都要看看,用来自警。今天赐给你一把刀子,让你能看到我的用心。凡是奢侈无度的人,都是要受到惩罚的。切记!”
杨坚在位24年,一贯反奢倡廉。他多次派遣使者出巡全国,考察民情,了解各地官吏为政情况,一旦发现地方官吏贪污挥霍者,便下令严惩不贷。同时,杨坚自己身体力行,为满朝文武大臣作出表率。他每逢出巡一地,都要亲自深入到百姓中间查问疾苦;禁止地方官员迎来送往,制止铺张浪费。
就是在生命垂危时,杨坚也还念念不忘节约。他在给朝廷和家人的遗诏中,讲到现在国家仍然有衣食不丰的百姓,这有愧于百姓厚望,并郑重地交代他死后要简葬:“务必从俭,不得劳人”。
不久,杨坚病死,满朝大臣和太后、皇妃都深知他在世时一向严于律己、说一不二。于是,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遵其所嘱,从简治丧,一改前朝重葬之风。此举不但赢得时人的赞誉,还得到历代史学家们高度评价,被后人传为佳话。
节俭何以能促进国家兴盛?因为皇上节俭,才能减轻人民负担,才能使人民有余力发展生产使仓廪实,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也就拥护法令,社会就更安定,一切乱源就可堵住,天下就可太平无事。
今天,节俭成为国家兴盛、事业有成的重要保障。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不一会儿,他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地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麦卡锡是亿万富翁,照理说,应该不会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是一种财富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王罴性格耿直刚强,处事公平,乡里人都很敬畏他。但是,王罴管辖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王罴体察民情,为民着想,百姓也都心甘情愿上交军粮。王罴性格直率,不修边幅,朝廷常有使者来。客人没有想到王罴竟会如此节俭,非常惭愧地离去。他的孙子王述由于父母早亡,也交由王罴抚养。王罴没能不朽,最终死于任上,身死之日,家里一贫如洗。王罴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浪费是一种对自己的劳动也是对他人的劳动的不负责任。......
2023-11-27
赵匡胤,涿州人,公元927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在节俭方面,赵匡胤能保持躬身节俭、质任自然的品质。赵匡胤不仅自己如此,对自己的亲属也是这样的严格要求。事后,有一天,赵匡胤与宠爱的孝章皇后和照庆公主在一起谈天说地。赵匡胤一番慷慨陈词,说得孝章皇后和照庆公主哑口无言,自觉惭愧。赵匡胤把节俭作为修身立业的根基,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和朴素的物质生活,这是他事业成功、做人成功的关键。......
2023-11-27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地方官吏的家庭里。在生活上,身为宰相的王安石,一贯以节俭为原则,从不铺张浪费。可是每顿饭下来,王安石总是把鱼、肉等荤菜留下。不料,王安石对红烧獐子肉很感兴趣,桌上其他菜几乎没有动,獐子肉却被他吃掉了一大半。说来奇怪,从那天起,王安石再没有吃过獐子肉。王安石洁身自律,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王安石洁身自好,为的是老百姓。......
2023-11-27
文种将范蠡举荐给勾践,成为勾践的股肱之臣。吴军大胜,直捣越国境内,占领了越国首都会稽,迫使勾践率五千残军退守会稽山。范蠡追随勾践20多年,献计献策,忠心耿耿,屡建奇功。范蠡不贪功利,两度逃官,这也是他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范蠡功成身退,虽然说是他所采取的远避祸患的一种对策,但能够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看轻功名利禄,决然退出历史舞台,也是不容易的。功成名就之后要懂得明哲保身。......
2023-11-27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爱民如子,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2023-11-27
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嵇康对琴及琴曲如痴如狂,十分喜爱,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当然,关于嵇康和音乐的故事,最著名的还属他临刑那一曲千古绝唱《广陵散》有一次,嵇康因事到洛西去,晚上留宿在华阳亭。嵇康喜出望外,更加急切地向来人提出很多自己的疑惑。......
2023-11-27
县令贪赃,刘焕常常规劝他,任官期满时,县令举杯向他道谢说:“县尉清廉谨慎,使我的考课得以通过。”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有一名绦结工,在街市上牟取私利,又不肯服有市籍者应服的差役,被刘焕捉住。仆散忽土召刘焕前去,刘焕不但没有去,反而公开这个绦结工的罪行,并予以鞭笞。刘焕以自己的本官代行户部员外郎职权。刘焕幼而孝,长而好学,为官则廉、则正。......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