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勉命令具备主要礼节就行了,不允许过分招待。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在一次受贿后故意放出风来,让李勉知道。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李勉少不爱财,虽然贫困,但坚守为人的准则,不在危难之时收取别人的财物。......
2023-11-27
三国时,诸葛亮为创造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要求蜀国官员都要以春秋时期孙权敖为楷模,为官节俭,力戒奢华。他以身作则,不仅始终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堪称表率。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写成《诫子书》。文中告诫其子:品德高尚的人。以宁静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节俭培育良好的品德。不恬淡寡欲,无以明志趣;没有心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心静,才干必须通过学习取得;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也不能学有所成。轻浮怠惰就不能精研学问,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情操。如此则年岁易逝。意志消沉,可悲地困厄在家中,后悔也来不及了。这篇短文中所提出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诲成为千古名言。
文章中特别提到“俭”,认为俭是修身养性所必需的.没有俭约则德行无从谈起,并告诫子女要踏实、勤学,努力成为人才。诸葛亮写《诫子书》不仅是说教,重要的在于转化为子女的人生实践。他指派长子诸葛乔率兵在山爷中搬运粮草,以磨炼意志;对次子诸葛瞻更是严加管束。悉心指教,求其为国效劳。诸葛亮身为丞相,不给后代特权、财物,只要求他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这是古代高层官吏廉洁自律的一种崇高品质。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严峻但是没有埋怨的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安抚百姓,服从权制,开诚布公。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
长期以来,一直废寝忘食,公而忘私,使得自己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如果有一天不幸去世,不会让自己内没有剩余的布帛,外没有多余的钱财,辜负陛下的一片心意。”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家中几乎是家徒四壁,空空的一间屋子,情形也确如奏章所说的那样,可谓内没有剩余的布帛,外没有多余的钱财。(www.chuimin.cn)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穿平时的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在可歌可叹。
诸葛亮不仅智慧超群,更是赏罚有度,他不仅廉洁奉公,而且严以律己、言行合一。因此,才能服众,才能统率三军,也才能于危难之中显身手!
所以,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不仅要有智慧和雄才大略,更需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做到德才兼备,有勇有谋。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勉命令具备主要礼节就行了,不允许过分招待。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在一次受贿后故意放出风来,让李勉知道。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李勉少不爱财,虽然贫困,但坚守为人的准则,不在危难之时收取别人的财物。......
2023-11-27
姚梁为官清廉,政绩累累,备受尊敬。这得益于姚梁从小良好的家教,庆元地方上流传着许多姚母教子的故事。这时,姚梁实在无法只得壮着胆指出:“蛋是母亲吃的。”传说姚梁“为官清廉耿直,毫不徇私”,取信于民,是与母亲的家教分不开的呢。......
2023-11-27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胡质和西晋名将胡威父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廉父子,史书对他们的事迹多有记载,民间也流传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廉洁是一种为官的素养,这种素养使家人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成为无形的教材,因而胡威能够学习父亲廉洁守操。胡质难得的是知道别人在帮助自己的儿子,但是违反了他廉洁的作风也要对此人施行惩罚;胡威难得的是他的委婉直言,认识到自己的修为及不上父亲的关键点。......
2023-11-27
据卫士尹荆山回忆: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于工作之余,喜欢读《三国演义》连环画,给尹荆山讲三国故事,其中讲道:“诸葛亮临危不惧,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他派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吴蜀再度和好,结成同盟;彝陵遗怨,雪化冰释,使蜀国度过危机,转危为安,局势稳定。身处此境的毛泽东,效仿诸葛亮稳定蜀国局势之举,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困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道的选择。......
2023-11-27
王溥任职期间,尽力为民多做好事。后来案情大白,王溥平安归家。“家兄名叫王溥。”原来这位年轻人正是王溥的下属何秀。王溥的弟弟再三推辞,何秀还是坚决不收。王溥知道之后,便命令他的弟弟将布袍送还给何秀,说:“一件布袍虽然价值不高,但对此不可不慎,因为这是玷污你操节、侮辱你名声的开始啊!”王溥告诫其弟的话,确是至理名言。王溥能清廉在此,其受人敬佩也在此。......
2023-11-27
开始,杨坚一再拒绝。公元581年2月14日,杨坚传旨朝廷百官,举行登基典礼。正午时刻,杨坚率领几个侍臣,穿着常服自相府人宫,即皇位于临光殿,宣布各部尚书和各地军政主管任命之后,仪式即告结束。杨坚虽贵为皇帝,但很节俭,他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务求节俭,其衣服车舆破旧,随时修补,不换新的。杨坚在位24年,一贯反奢倡廉。同时,杨坚自己身体力行,为满朝文武大臣作出表率。就是在生命垂危时,杨坚也还念念不忘节约。......
2023-11-27
为官30多年,为政清廉,勤劳务实,生活俭朴,拒贿倡俭,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康熙十八年,于成龙因功绩卓著,迁任福建按察使,主管司法事务。前按察使以通敌罪逮捕了数千渔民,一时冤狱遍地。于成龙经过调查多属冤枉,上报朝廷同意后,随即释放了大批冤枉的渔民。康熙三十八年,68岁的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因为他的家属不在身边,他的丧事最初全由部属操办。......
2023-07-31
文种将范蠡举荐给勾践,成为勾践的股肱之臣。吴军大胜,直捣越国境内,占领了越国首都会稽,迫使勾践率五千残军退守会稽山。范蠡追随勾践20多年,献计献策,忠心耿耿,屡建奇功。范蠡不贪功利,两度逃官,这也是他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范蠡功成身退,虽然说是他所采取的远避祸患的一种对策,但能够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看轻功名利禄,决然退出历史舞台,也是不容易的。功成名就之后要懂得明哲保身。......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