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宋徽宗赵佶,作为一个政治史上的统治者,他是失败到家,糟糕顶透的,不但弄得国破家亡,最后自己也客死异乡。可是,作为一个书画家、词人,他却足可以在书画史上留下一笔,他不但自己在书法和绘画上造诣很高,而且对这些绘画作品鉴赏力也很高。
大约在1112年前后,宋徽宗赵佶叫了一些能工巧匠给他盖了一座别致新颖的宫殿,叫龙德宫。宫殿落成以后,为了把宫殿装饰得更为富丽堂皇,他就下旨让画院的画家们在墙壁上、屏风上作画。
画院里的画家们都是经过赵佶亲自挑选的,技艺当然十分高超,因此没几天就完成了所有的工程。
为了查看画家们的作品,一天,赵佶来到了龙德宫。画家们都希望这个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的皇帝,能对自己的作品表示赞赏,就都跟在徽宗后面。赵佶进宫后一幅一幅地把画看过去,始终没有对哪一幅画表示赞赏,只是到了壶中殿前面的柱廊拱眼下,才望着画上的一枝月季花问:“这是谁画的?”画家们被问的有些莫名其妙,因为这支月季花是一个刚进画院的少年画的,而且照他们看来,这支月季也没什么奇特巧妙之处。但是皇上问起来了,还是恭敬地回答了。赵佶点点头说:“百花之中,只有月季花自古以来很少有人画它。因为这种花每月只开一次,而且一年四季以及在黄昏和清晨,它的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画月季花是很难掌握好的。这位少年知难而进,敢于画这种花,而且画的是春季正午时分盛开的月季,那娇美的形态,红中带紫的色调和真花相一致,我很喜欢他有这种胆识和技能,所以要特别的赏赐他。”听了赵佶这番话,在场的画家们都觉得的在理,这才对这画和画的作者表示敬服。
又有一年,宣和殿前栽的荔枝树,以它的繁密、透红的果实召来了一只孔雀。开屏的孔雀和红颜的荔枝配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赵佶此时正好在宣和殿,见到这样的情景,就赶忙把画院的画师们召集过来,让他们把这难得的景致画下来。(www.chuimin.cn)
画师们赶来了,正忙着铺笔调墨,待他们正要着笔时,那只不解人意的孔雀却收屏起飞了。因此画家们只画下了孔雀在荔枝树下翩然起飞的那一瞬间的神态。最后,赵佶把所有的画都拿过来看,以便选出其中最出色的作品加以表彰。但是,他失望了,没有一幅画能看中。后来他的近臣问他,是不是不喜欢画孔雀起飞时的形状,他说:“不是的,是他们没有一个画像了的。孔雀这鸟飞起时总是先起脚,一般时先举左足,而他们都画成了先举右足,非常荒谬。”
评点需要相当深厚的功力,要想评得一针见血,声色并备,那就更得见识卓著,知识丰富。因为评点不但是和作品的作者一样要了解作品,还要站得比作者还高远,看得出其中的瑕疵和欠缺。
赵佶可谓是画中高手,他不但自己的画画得极为独到,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一袭之地,更能独到地鉴赏画之优劣。尤其是能见人之所不见,查人之所不查,可谓高矣。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而包拯身为文官,虽然整日与砚台打交道,但从未想过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一方端砚。据说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送给他一个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包兴自知藏砚之事不妥,便交代了。后来,包拯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也形成黄布沙洲,现在掷砚洲上有包公庙,端州人民世世代代纪念这位“包青天”。......
2023-11-27
于谦认为名节是最可宝贵的,金钱使人败坏,因此“大节还须咬菜根”,要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于谦被任命为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时,年仅岁。这一职务是正三品,在当时很显贵,但于谦丝毫不改其朴素俭约的本色。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他们的账。然而,历史在某个时段内有时会让人失望,于谦竟然无辜被杀被抄家,让人心痛。......
2023-11-27
后来,蔡伦兼任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宫制造宝剑和其他用品。此后半个月,蔡伦天天到造纸作坊去,观察工匠们的造纸过程,有时还帮忙挑水或者用榔头捶打青麻,很受工匠们的欢迎和尊重。蔡伦时刻都在思考改进造纸的方法,但苦于无从入手。蔡伦的造纸术,后来被传到世界各地,经过各地技术人员和工匠一两千年的不断改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纸、包装纸、建筑板纸等,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11-27
经堂兄推荐给宇文泰后,苏绰最初被任为行台郎中一职。宇文泰听后非常高兴,和苏绰并马而行,又问了许多历史兴亡盛衰的故事,苏绰对答如流。回府后,宇文泰和苏绰继续长谈,不断向苏绰提出各种问题。苏绰不仅严于律己,还十分注意对子女的教育,形成了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的家风。苏绰的逝世,使宇文泰和大臣们十分痛惜。宇文泰亲自为苏绰撰写祭文,表彰他的美德。“心如清水,形如白玉”,是苏绰修身处世的准则。......
2023-11-27
所以他以佣书、作幕僚为生,从2岁起开始撰写他耗费毕生精力的《国榷》。反倒是因为要编修《国榷》时时要买书或是找寻别的材料,还要耗费钱财。谈迁为这大哭了一场,一夜之间,衰老了很多。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振奋起来,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详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2023-11-27
艾子诚是河北宁河艾邻村人,他降生的时候,父亲艾文仲因误伤人已经逃到东北。艾子诚长大一点后,问父亲是谁?艾子诚满20岁的时候,母亲病死。说毕,告别乡亲毅然决然到东北去寻找父亲。艾子诚过了山海关,见人就问,特别是遇到河北老乡,更是细问。一老人见了,给他吃点干粮,问他为何到此,艾子诚都一一说了。经子诚说明出生年月日,父子才抱头痛哭相认。子诚又替老父还清旧债,然后父子一同回到河北老家。......
2023-11-27
颜回的同学中有不少是慕孔子之名而来的富家子弟,他们每日听完老师的教导后,就会无所事事,修习些其他的技艺。可是他们发现每次颜回都会缺席,这让他们有些不满。颜回笑笑,简单地回答:“其中自有乐趣,只是我知道,诸君不晓得而已。”孔子听后,点头称赞说:“颜回是一位真正有贤德的人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忧愁,而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认为的快乐,颜回是个多么贤德的人呀!”......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