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本真质性的陶渊明,不仅爱酒,更把酒作为一种写作素材加入自己的诗歌创作。陶渊明的诗歌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饮酒诗,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饮酒,不仅这微醉的感觉使他得以在精神层面暂时脱离尘世的喧嚣和无边的战乱,而且,对于陶渊明写诗作词,酒也就像兴奋剂一样给予诗人灵感、激励诗人不断创作,甚至让酒与他的灵魂合而为一。......
2023-11-02
陶渊明是东晋大将军陶侃的后人,虽然陶家曾经十分荣耀,可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却渐渐衰落下来。尤其是陶渊明本人虽然是个饱学之士,却十分欣赏老庄溢出尘世的思想和归隐山林的做法。所以,更是无心仕途,只想隐居田园,过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希望和自然相亲相近。
陶渊明并不是没有出仕做官的机会,一次,他家的世交老友想尽方法在朝廷为他谋得一个小小的地方官的职务。官职虽小,但也算是让读书出身的陶渊明有了可以养家的手段。没想到,陶渊明到任之后倒也还算清明尽职,只是一次朝廷派来的督察前来巡视,他手下人赶忙提醒他,让他穿好官服前去迎接。陶渊明十分厌恶这样的阿谀奉承,觉得在官场中这样忍辱偷生,还不如就此归隐,虽然清贫也好过这样子违心的做官。于是,他没等上边来的督察来到官衙,就挂印而去,还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后来,陶渊明又有几次出任小官的机会,可是每一次,几乎都是因为他不肯与权贵世俗同流合污,要么被贬要么弃官,到了他41岁的时候,陶渊明终于下定决心归隐田园,还写了一篇自明心志的《归去来兮辞》。从此,他与田间农夫一起耕耘着几亩薄田,清清苦苦的过着日子。可是,他却觉得这才是他长久以来追求的生活,悠然自得,无所牵绊。徜徉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他自己理解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十分喜欢酒,尽管归隐之后没有了美酒醇浆,但是一杯浊酒也很让他知足常乐。关于饮酒,他就写了一系列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酒确实能让陶渊明感受很多也许在平素体会不到的东西。比如,陶渊明并不会弹琴,更不懂音律。可是在他简陋的书房里却挂着一张古琴。这张琴木质古朴,还隐隐有雕描的修饰,只是仔细一看才会发现这张古琴的独特——没有琴弦。这张琴并不是陶渊明挂出来附庸风雅的,尽管他不懂实际上的琴音琴律,可是他却听得到不用琴弦也可以奏得出来的优美旋律。尤其是他喝酒喝到兴头上了,就会取过琴来,抚弄一番。那样子就像是在弹奏,可是实际上是不可能有乐音的。不过,陶渊明却有着自己的乐趣和心情。在一首诗里,他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
琴上无弦心有弦,
听似无声胜有声。
万般情思抚弄里,(www.chuimin.cn)
陋夫莫笑智者痴。
可见,当时怕是也有人在嘲笑陶渊明这样看似毫无里头的做法吧。不过,恐怕只有陶渊明这样心无旁骛,任性自然的真性情之人,才能真正体会“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吧。
“手中无弦心有弦,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和无的关系在陶渊明的手指下有了最恰当的阐释。修身颐养性情,就是要能够摒弃人与生俱来的缺憾,希望能突破自身的局限,达到与天地相和谐的状态。
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就要有舍有得,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会蕴于其中的乐趣。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有着本真质性的陶渊明,不仅爱酒,更把酒作为一种写作素材加入自己的诗歌创作。陶渊明的诗歌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饮酒诗,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饮酒,不仅这微醉的感觉使他得以在精神层面暂时脱离尘世的喧嚣和无边的战乱,而且,对于陶渊明写诗作词,酒也就像兴奋剂一样给予诗人灵感、激励诗人不断创作,甚至让酒与他的灵魂合而为一。......
2023-11-02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郡里派遣一个督邮到彭泽,县里的小吏让他束带相见,以表示尊敬,陶渊明一怒之下辞官回家,在职仅80余日。当时一个县令的俸禄相当于五斗米的价钱,陶渊明此次挂冠而去,留给后人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田园诗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这种人格魅力,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为封建时代所有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洁身自好的榜样。......
2023-08-20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陶渊明的几首饮酒诗中我们看出了古代以酒养生的酒文化,这也是中国独特饮食文化的一个亮点。陶渊明嗜酒,他的诗文当然也不仅仅止于表现酒的养生文化。......
2023-11-02
无声破碎剂搅拌器具。填充无声破碎剂后的岩石发生龟裂后,可用撬棍、扁铁等撑开,根据破碎物体的块度大小,采用人工、吊车、铲车或其他机械搬运。其最大孔径应以无声破碎剂不发生喷出现象为前提。根据孤石的大小、形状和破碎块度,按图3118布置钻孔,自由面多时,可少用无声破碎剂。......
2023-06-29
刘运隆古堡前店王焕章家堡子刘养源古堡上房王天祥家堡子其他4个堡子:亢家西坪堡子、南山堡子、上羊湾堡子、武举人王济美堡子已被夷为平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堡子被分给另姓人家居住。王彦祖西号古堡据当地老人说,王家集兴盛时,山西的生意人很多,村子西面梯田据说是山西商人的墓地,平田整地时发现过许多墓碑,碑文上可见“祖籍山西”字样。现存的古堡群落在无声地诉说着远去的繁荣。......
2023-11-19
——《尚书·虞书·大禹谟》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虽然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但是陶渊明对官场的那些不正之风向来看不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知识分子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写照。陶渊明坚持自己的底线,不在权贵面前低头,坚决不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这正是陶渊明被历代文人仰慕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不仅书法造诣极高,自创“启功体”,而且品行高洁、淡泊名利。启功毅然决然拒绝了地产商的请求。......
2023-08-02
纵观南山诗篇,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应该最为人们熟知了,尤其是“悠然见南山”,既让诗家(如苏轼)推崇无比,显得至为高妙,也让普通百姓乐于诵咏,变为口头禅。杭州黄龙宾馆的石壁雕刻上,也刻有“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南山诗,写的是今日秦岭终南山吗?“悠然见南山”一开始,也并不知名。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确指还是泛称?......
2023-11-22
陶渊明是东晋喜爱老庄的大诗人,他的为人和写诗都达到了一种最高的境界:自然。生死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从三皇五帝到平民百姓,从白发老翁到黄毛孺子,每个人都要从出生走向坟墓,陶渊明说: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陶渊明公元四二七年十一月离开人世,在他死前两个月写了一篇《自祭文》,说自己活了六十多岁,现在死去“可以无恨”,从老年到寿终正寝是物之常理,还有什么留恋不舍的呢?......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