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淝水之战中立了大功的谢石,是宰相谢安的弟弟;谢玄,是谢安的侄子。谢家是东晋有名的门阀地主家庭。门阀地主就是靠着祖宗世代做官的政治地位,获得了大片土地的高门大户,是士族地主中的最高阶层,从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形成的。谢家是门阀地主中最有名望的一个家族,一家出了许多个大官、将军。跟谢家有同样地位的是王家,就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家族,他们两家被台称为王谢。王谢两家不但具有同等的地位,并且又是亲戚,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就娶了谢玄的妹妹谢道韫做妻子。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文思敏捷,学问渊博,是一个了不起的妇女。谢道韫咏雪,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谢道韫的父亲谢奕,是谢安的哥哥,做过安西将军。他把儿子谢玄培养成了有名的武将,而对女儿道韫,则教她诗赋,把她培养成了一个很有文才的女子。谢道韫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够写出创意新颖,文词优秀的诗赋了。
谢安早就听说这位侄女很有学识,就有心想考考她。有一天.他问谢道韫:“《诗经》三百篇,哪些篇最好?”谢道韫略一思索,回答说:“我最喜欢歌颂尹吉甫和仲山甫的那两篇诗。”原来,尹吉甫和仲山甫都是西周末年宣王时候有名的大臣。西周传到宣王的时候,力量已经大大削弱,内忧外患,西北的猃狁族不断来骚扰周朝统治的地区,内部的各家诸侯也不服管束。尹吉甫是征讨猃狁并且取得了重大胜利的大将;仲山甫是直言敢谏,劝周宣王不要对老百姓压榨得太紧的文臣。由于这两位大臣的辅佐,周宣王时候西周又一度出现了复兴的景象,历史上号称“宣王中兴”,尹吉甫和忡山甫都被视为中兴名臣,因而在《诗经》中有两篇专门歌颂他们的诗。谢道韫说喜欢这两篇诗,就是把这两篇诗跟自己生活着的东晋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有感而发的。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已经是匈奴、鲜卑、渴、氏、羌等少数民族统治的天下;东晋只剩下江南的半壁江山,但是东晋朝廷里的风气却很坏,大官们只知道争权夺利,希望争夺更多的利益,根本没有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更没有兴师北伐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即使有人愿意北伐,他们还要进行牵制、破坏。谢道韫喜欢歌颂尹吉甫和仲山甫的诗篇,其实是希望在东晋社会里也能出现象尹吉甫和仲山甫那样的人;同时也表示她对东晋统治阶级满足于偏安之局的不满。由此可见,谢道韫并不是一个关在深闺大宅里只知道吟风弄月的豪门闺秀,她对于历史上的兴亡和眼前的局势都很关心,而且有着相当的见解和视野。谢安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当然能够体会出侄女的用意,所以他称赞谢道韫说;“你这位女诗人,对《诗经》的体会可真深刻啊!”
有一年冬天,谢安闲来就把家里人都召集在一起,围着炉火举行家庭宴会。宴会开始不久,天空就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来了。谢安喝了几杯酒,兴致勃勃,他一手摸着胡子,一手指着天空中的雪花,对子侄们说:“俗语说,瑞雪兆丰年,明年准是个好年景,对着这样的雪景,应当咏几句诗才好。诗应当有比兴,要有另外一种事物来跟雪相比,既要说出雪的特征,又要有美的境界。你们谁先来?”
谢安的一个侄子,也就是谢石的儿子、谢道韫的堂哥哥谢朗,首先自告奋勇站起来说:“我来!”他对天空凝视了一会儿,然后摇头晃脑地念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下雪就像天空在撤盐。谢朗这句话刚一出口,立刻就引起了哄堂大笑。他拿撒盐比作下雪,的确太粗俗了,一点诗意也没有。大伙儿嘲笑他说:“谁在天空撒盐?把这么多盐撒到田地里,明年还能丰收吗?你这种诗实在要不得!”这时候,只见谢道韫若有所思地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窗前,抬头望望天空,又看看庭院里光剩了枝干的柳树,然后轻声地吟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纷纷扬扬的雪花还不如比作被风吹起的柳絮更贴切。谢道韫刚吟完,大伙儿不约而同叫好,觉得这句诗真是与众不同,不但立意新颖,文词幽雅,并且还隐隐地表达了由下雪的冬天联想到柳絮飘扬、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天。所以都不禁同声地叫起好来。谢安听了,自然也很满意,他跷起大拇指夸奖说:“我看还是我这个侄女有文才!”(www.chuimin.cn)
谢道韫咏雪的佳话很快传了出去,书法家王羲之听说谢家有这样一位才女,就请了媒人去给自己的二儿子王凝之做媒。谢家对王家当然很满意,媒人一说就成,谢道韫很快就嫁到了王家。王家跟谢家的不同点是文人多,武将少。王羲之的几个儿子,有的是著名的书法家,写得一笔好字;有的是文学家,写出来的诗文都很漂亮。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就是一位擅长草书隶书的书法家。谢道韫和王凝之结婚以后,两口子恩恩爱爱,举案齐眉,谈书论诗。可谢道韫一回到娘家就有些不高兴。谢安以为她不满意自己的丈夫,对她说:“王郎是当今书法名家逸少的儿子,他自己也写得一笔好字,是个很难得的好青年,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谢道韫回答说:“我并不是不喜欢王郎,而是觉得我们家一门武将,叔叔伯伯多是战场上立了功的元帅、将军,兄弟中也多是些赳赳武夫,我真没有想到天地之间居然还会有像王郎这样文质彬彬的才子啊!”谢安听她这么一说,才知道谢道韫原来是嫌自己家里的兄弟文才太差。他不由得想起侄女责备谢玄的话来。谢道韫常常责备自己的兄弟谢玄学习没有长进,她说;“你的学习没有长进,是因为事情太忙,分了你的心,还是因为你天资有限呢?我看恐怕还是用功不够吧。我劝你还是多用点功吧!”
谢道韫不但富有文才,写出了不少优美的诗赋文章,而且口才也很好,长于辩论。有一次,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跟几个朋友辩论,眼看理屈词穷,将要败下阵来了。谢道韫躲在屏风背后,早听得一清二楚。她叫人去告诉王献之说:“小叔不必担心,嫂嫂来给你解围。”然后,谢道韫叫人挂起一幅青绸帘子来遮挡自己,坐在帘子背后帮王献之跟朋友们辩论。她接过王献之的话茬,把王献之说过的论点充分加以发挥,比喻生动,逻辑严密,说理透辟,使满座的人为之倾倒,谁也没有能力驳得倒她,朋友们只好个个认输而去。
极富才情的人,往往像是有魔力一样,能够把他周围的人、事或是生活点缀得多彩多姿。因为他们见地卓越,表现出众,可以带给循规蹈矩的人们耳目一新的愉悦和钦佩。
谢道韫见识不似女子,诗作别致清丽,才情横溢,创作了无数充满想像力和诗性的优美之作,令人读来妙趣横生,浮想联翩。实在称得上一代才女。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孙嘉淦走上仕途后,以居官清廉,克己修身,直言敢谏而闻名。于是雍正下令,提升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孙嘉淦的“居官八约”是:“事君驾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础其无用,自守独避人,以清爽摄取。”因而,孙嘉淦的官威声望都十分好,直至去世除了恶言中伤的,孙嘉淦在自守自制上,从没落人口实。乾隆十七年,孙嘉淦放任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第二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2023-11-27
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书圣,除了天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对书法孜孜以求的执精神。而且,必须亲眼看着王羲之吃完,要不就会出问题。进了书房,一看可乐了,只见王羲之满嘴乌黑,手里还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幕王羲之食墨。王羲之说完这话,举起左手来,还要把蘸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塞。王羲之听夫人这么说,才停住了笔,抬头一看夫人手里拿的黑馍馍,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把墨汁当蒜泥了,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2023-11-27
弟弟告辞了张仲景,放心地走了。张仲景的弟弟找了很多医生,这个说是疖子,那个说是毒疮,没有一个人认识。张仲景接到弟弟的信,十分高兴,“王神仙的医术一定很高明,我应该去向他学习讨教。”张仲景把这些医理深深记在心里,写在本子上。王神仙被张仲景虚心好学的精神感动了,立刻摆酒款待他。......
2023-11-27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而包拯身为文官,虽然整日与砚台打交道,但从未想过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一方端砚。据说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送给他一个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包兴自知藏砚之事不妥,便交代了。后来,包拯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也形成黄布沙洲,现在掷砚洲上有包公庙,端州人民世世代代纪念这位“包青天”。......
2023-11-27
于谦认为名节是最可宝贵的,金钱使人败坏,因此“大节还须咬菜根”,要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于谦被任命为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时,年仅岁。这一职务是正三品,在当时很显贵,但于谦丝毫不改其朴素俭约的本色。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他们的账。然而,历史在某个时段内有时会让人失望,于谦竟然无辜被杀被抄家,让人心痛。......
2023-11-27
蔡元定,出生在南宋时期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蔡元定缓缓走进来,口称“恩师,请收下我这个弟子吧。”不但对答如流,更有自己的见解,在某些问题的论述上,甚至有超过朱熹之处。朱熹听了,非常惊讶,十分感慨地说:“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不敢,不敢”,蔡元定赶忙跪下说:“我是来投师学习的,老师十分抬举我,弟子非常惭愧,还是请恩帅收下我这个弟子吧。”......
2023-11-27
原来郑墨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情,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同时另附上一首打油诗: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郑墨接到信,羞愧不已,当即撤回了上诉,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表现了郑板桥的宽容大度,认定了吃亏是福,让了一墙,免去了诉讼之累,使得自己的心安,也保持了邻里之间的融洽关系,实在是有好处的。......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