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修身故事:楮伯玉与山林友谊深厚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楮伯玉与山林友谊深厚

【摘要】:学童们告诉他塾师有事外出,只有褚伯玉留心问了那位儒生的姓名与住址。褚伯玉18岁时,他父亲给他娶了妻子。宁朔将军丘珍孙也很仰慕褚伯玉,只是无缘相见,当他得知王僧达已将褚伯玉请出山林后,就想通过王僧达而见见褚伯玉。

褚伯玉小的时候在私塾学堂读书学习,学堂里书声朗朗,私塾先生管教非常严格,学生们在这里学得非常充实和快乐,但是也有点过于枯燥。有一天,私塾先生因事外出,这些学生们可高兴极了,他们终于有了片刻的自由。褚伯玉和几个学童使了使眼色,便偷偷溜出了课堂,准备到田野里去玩耍。

这时,私塾外来了一个头戴方巾,穿着青衫的儒生。来人询问私塾先生在何处,说来拜访先生。学童们告诉他塾师有事外出,只有褚伯玉留心问了那位儒生的姓名与住址。儒生告诉褚伯玉说,他的家就在剡县的瀑布山,在高山与蓝天之间,然后就离去了。这位儒生给褚伯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塾师那里才得知,那位儒生是一位著名的隐士,还听说他有渊博的学识。

褚伯玉18岁时,他父亲给他娶了妻子。新婚那天,新娘子从前门刚进入褚家,他就从后门逃跑了。他一口气逃到了剡县,到瀑布山去寻找那位他慕名已久的隐士。经过艰苦的跋涉,他终于打听到了那位隐士的去向:隐士云游泰山去了。何时归来,谁也不知。无奈之中,他只好在瀑布山找了一处背风向阳的山坡,自己动手搭了草屋,就在这里住下来。

褚伯玉如回归大自然的小鸟一般,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他在田间开垦了一片园地,亲手种植了稻米蔬菜,与山林为友,与松柏、岩石作伴,忍受着风吹雨打、酷暑严寒的考验,在山林里居住了三十年,几乎与尘世完全隔绝。

王僧达任吴郡太守时,听说了他的大名,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瀑布山褚伯玉的住处,苦苦相劝,他才来到吴郡太守府中任职。谁知他在太守府只住了两宿,便提出要回瀑布山去。他说道:“我是个山林野人,隐居山林已有多年,出来做官非常不适应,更无心侍奉王侯,请太守放我归隐。”王僧达听了褚伯玉的陈述,明知苦劝无益,也只好让他回山里去了。

宁朔将军丘珍孙也很仰慕褚伯玉,只是无缘相见,当他得知王僧达已将褚伯玉请出山林后,就想通过王僧达而见见褚伯玉。丘珍孙在写给王僧达的书信中,对褚伯玉倍加称赞,信中写道:“听说褚伯玉先生被您请出山林,住在贵郡的馆驿中。褚先生隐居山林,坚守节操,您若不礼贤下士,怎么能把褚先生请出来呢?那些与山林为友的隐士,请出来只是暂时的,不应当将他久留。褚先生不入楼馆,不侍王侯,其品德如此高尚,让人钦佩。对于隐士,应当尊崇他的节操,成全他的愿望。希望在他回归山林的时候,暂时耽搁他一下,我愿意同他促膝一叙,也可从中受到洗礼。“王僧达接到丘珍孙的书信后,马上复信道:“不久前我把褚先生请出山林,来到府上,是想让他早晚得到一些人间慰藉。我同他交谈之中得知他隔绝人世、隐居山林已经多年。他不愿娶妻,只把松柏、岩石当朋友,孤独地住在高峰绝岭之中竟达三十年之久。来到府中,每当谈及他在山里吃的香草,穿的藤蔓所制的衣服时,山林中的烟霞和流泉,他都兴奋异常,视隐居之地为仙境宝地。可惜的是,褚先生已经走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只住了短短的两天……”(www.chuimin.cn)

宋孝武帝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巡察各地,荐举褚伯玉,征聘他为本州议曹从事,褚伯玉婉谢了。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发布了征聘褚伯玉的亲笔诏书,命令吴郡、会稽郡两郡按照礼仪将褚伯玉请出山来,送入皇宫,授予官职。褚伯玉得知消息后,以有病为由,也拒绝了入朝做官的聘请。

齐高帝萧道成不愿违背褚伯玉的意志,就下令在剡县的白石山建立了一个太平馆,让他在太平馆中居住,并给他送去不少儒家与佛家经典,供其阅读。

褚伯玉一生清修,隐于高峰绝岭之中数十年,自己刀耕火种,超脱于世俗,面对多次的举荐,毫不动心,非常可贵。许多隐士隐于山林是表明自己的清高,一旦有机会就出来为官,展示自己的才能。褚伯玉却能不受入世的诱惑,保持自己高贵的气节,将志趣存于山野,过着超脱和平淡的生活,这正是人生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