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刘凝以仆非臣自居,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刘凝以仆非臣自居,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摘要】:有一次,乡吏到刘凝之家收取户税,他立即交了。刘凝之在写给刘义庆、刘义季的感谢信中,谦虚地称自己为“仆”,而不称自己是“臣”。刘凝之收到钱后,非常高兴。刘凝之深得山民爱戴。刘凝之不巴结权贵,轻视金钱,乐施好善,关心他人,其高尚品德受到当时人们普遍的赞扬。

刘凝之,南朝宋时期南郡枝江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刘期公曾任衡阳郡太守,兄长刘盛公,是个品德高尚的隐士。他从小就仰慕古代隐士老莱子和东汉隐士严光。长大后,父亲将一部分家产分给刘凝之,要他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好官,光耀门楣。可他对家产不屑一顾,认为有了家产反而成了包袱,于是就将家产让给了弟弟和侄儿,自己到野外盖了间茅屋,在茅屋周围开荒种地,种菜,自食其力。

州郡太守很器重他,几次备厚礼聘任他为西曹主簿,他都没有接受。

梁州刺史郭铨很赏识他的人品,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并给他带来很多陪嫁物品。刘凝之并没有因此而把这些陪嫁物品,全都分给了亲戚,自己则一点也没有留下。

他的妻子郭氏也是个不慕荣华富贵的人,甘愿同刘凝之过着俭朴的生活。他们经常到市场去买日用品和食品,买回后除自己留用一部分外,其余的都施舍给了周围的穷苦百姓。有的时候施舍一些东西对于穷困潦倒的人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给他们解了燃眉之急,乡邻们万分感激,都赞誉这对夫妇是救苦救难的大恩人。

有一次,乡吏到刘凝之家收取户税,他立即交了。不久,那个乡吏又找到他妻子收了一次,又过了几天,乡吏又派人来收。刘凝之心平气和,彬彬有礼地对乡吏派来的人说道:“乡吏已经收了我家两次户税,这次又要你来收,我不难为你。你只是回去后,要跟乡吏说清楚,说我家已经交了三次了。”乡吏派来的那个人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心中也暗暗称奇,怎么连收三次他都不发一点脾气呢?

南朝宋文帝元嘉初年,宋文帝征聘刘凝之为秘书郎,他没有去赴任。临川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时,都曾派使者去问候过他。刘凝之在写给刘义庆、刘义季的感谢信中,谦虚地称自己为“仆”,而不称自己是“臣”。(www.chuimin.cn)

后来,刘凝之向友人解释道:“从前老莱子向楚王称‘仆’,而不称臣,严子陵向光武帝也不称臣,隐士巢父、许由向唐尧、虞舜就更不会称臣了,这就是我不称臣的理由所在。当代隐士戴颐给衡阳王刘义季写信,不是也不称臣而称‘仆’吗!”友人闻言只好点头。

这年,荆州地区发生涝灾,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饥饿、贫寒袭击着人们。衡阳王刘义季担心刘凝之一家被饿死,就派人送去十万文钱,让刘凝之购粮度灾。刘凝之收到钱后,非常高兴。他带着钱来到市场,看到很多面黄饥瘦的人饥饿难忍,露宿街头,十分怜悯、心酸,就将钱送给了那些穷人,让他们去买粮度命。得到钱的穷人都称刘凝之乃当今圣人,表示今生今世不忘救命之恩,刘凝之每闻此言,常常一笑了之。

后来,刘凝之和妻子来到衡山,在衡山盖了座小屋,隐居在那里,开荒种地。他还常常上山采药,替山里人治病。山里人害有小疾,不用出山就医。刘凝之深得山民爱戴。

刘凝之不巴结权贵,轻视金钱,乐施好善,关心他人,其高尚品德受到当时人们普遍的赞扬。心灵的深刻与生活的幸福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他们之间有间接的影响。智慧的享受是精神充实的重要方面,是任何感官感受都不能比拟的,更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在精神享受与感官享受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中,人就会堕落成行尸走肉,甚至是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