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刘廷式,原本是农家的孩子,隔壁老汉有一个女儿,早先与刘廷式订有婚约。刘廷式坚决不同意,他说:“我既然早与她订有婚约,哪里能因爷爷去世,女子病残就违背信诺,嫌弃不娶呢?”刘廷式经常搀扶着妻子走路,对妻子事事照顾,体贴周到。对刘廷式而言,中进士得富贵,还能坚守婚约,在对方都自惭形秽地拒绝之下,仍然坚持迎娶盲女,并对妻子照顾有加,实在令那些攀龙附凤之人汗颜。......
2023-11-27
刘凝之,南朝宋时期南郡枝江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刘期公曾任衡阳郡太守,兄长刘盛公,是个品德高尚的隐士。他从小就仰慕古代隐士老莱子和东汉隐士严光。长大后,父亲将一部分家产分给刘凝之,要他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好官,光耀门楣。可他对家产不屑一顾,认为有了家产反而成了包袱,于是就将家产让给了弟弟和侄儿,自己到野外盖了间茅屋,在茅屋周围开荒种地,种菜,自食其力。
州郡太守很器重他,几次备厚礼聘任他为西曹主簿,他都没有接受。
梁州刺史郭铨很赏识他的人品,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并给他带来很多陪嫁物品。刘凝之并没有因此而把这些陪嫁物品,全都分给了亲戚,自己则一点也没有留下。
他的妻子郭氏也是个不慕荣华富贵的人,甘愿同刘凝之过着俭朴的生活。他们经常到市场去买日用品和食品,买回后除自己留用一部分外,其余的都施舍给了周围的穷苦百姓。有的时候施舍一些东西对于穷困潦倒的人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给他们解了燃眉之急,乡邻们万分感激,都赞誉这对夫妇是救苦救难的大恩人。
有一次,乡吏到刘凝之家收取户税,他立即交了。不久,那个乡吏又找到他妻子收了一次,又过了几天,乡吏又派人来收。刘凝之心平气和,彬彬有礼地对乡吏派来的人说道:“乡吏已经收了我家两次户税,这次又要你来收,我不难为你。你只是回去后,要跟乡吏说清楚,说我家已经交了三次了。”乡吏派来的那个人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心中也暗暗称奇,怎么连收三次他都不发一点脾气呢?
南朝宋文帝元嘉初年,宋文帝征聘刘凝之为秘书郎,他没有去赴任。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时,都曾派使者去问候过他。刘凝之在写给刘义庆、刘义季的感谢信中,谦虚地称自己为“仆”,而不称自己是“臣”。(www.chuimin.cn)
后来,刘凝之向友人解释道:“从前老莱子向楚王称‘仆’,而不称臣,严子陵向光武帝也不称臣,隐士巢父、许由向唐尧、虞舜就更不会称臣了,这就是我不称臣的理由所在。当代隐士戴颐给衡阳王刘义季写信,不是也不称臣而称‘仆’吗!”友人闻言只好点头。
这年,荆州地区发生涝灾,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饥饿、贫寒袭击着人们。衡阳王刘义季担心刘凝之一家被饿死,就派人送去十万文钱,让刘凝之购粮度灾。刘凝之收到钱后,非常高兴。他带着钱来到市场,看到很多面黄饥瘦的人饥饿难忍,露宿街头,十分怜悯、心酸,就将钱送给了那些穷人,让他们去买粮度命。得到钱的穷人都称刘凝之乃当今圣人,表示今生今世不忘救命之恩,刘凝之每闻此言,常常一笑了之。
后来,刘凝之和妻子来到衡山,在衡山盖了座小屋,隐居在那里,开荒种地。他还常常上山采药,替山里人治病。山里人害有小疾,不用出山就医。刘凝之深得山民爱戴。
刘凝之不巴结权贵,轻视金钱,乐施好善,关心他人,其高尚品德受到当时人们普遍的赞扬。心灵的深刻与生活的幸福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他们之间有间接的影响。智慧的享受是精神充实的重要方面,是任何感官感受都不能比拟的,更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在精神享受与感官享受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中,人就会堕落成行尸走肉,甚至是衣冠禽兽。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宋人刘廷式,原本是农家的孩子,隔壁老汉有一个女儿,早先与刘廷式订有婚约。刘廷式坚决不同意,他说:“我既然早与她订有婚约,哪里能因爷爷去世,女子病残就违背信诺,嫌弃不娶呢?”刘廷式经常搀扶着妻子走路,对妻子事事照顾,体贴周到。对刘廷式而言,中进士得富贵,还能坚守婚约,在对方都自惭形秽地拒绝之下,仍然坚持迎娶盲女,并对妻子照顾有加,实在令那些攀龙附凤之人汗颜。......
2023-11-27
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县令贪赃,刘焕常常规劝他,任官期满时,县令举杯向他道谢说:“县尉清廉谨慎,使我的考课得以通过。”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有一名绦结工,在街市上牟取私利,又不肯服有市籍者应服的差役,被刘焕捉住。仆散忽土召刘焕前去,刘焕不但没有去,反而公开这个绦结工的罪行,并予以鞭笞。刘焕以自己的本官代行户部员外郎职权。刘焕幼而孝,长而好学,为官则廉、则正。......
2023-11-27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而包拯身为文官,虽然整日与砚台打交道,但从未想过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一方端砚。据说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送给他一个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包兴自知藏砚之事不妥,便交代了。后来,包拯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也形成黄布沙洲,现在掷砚洲上有包公庙,端州人民世世代代纪念这位“包青天”。......
2023-11-27
于谦认为名节是最可宝贵的,金钱使人败坏,因此“大节还须咬菜根”,要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于谦被任命为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时,年仅岁。这一职务是正三品,在当时很显贵,但于谦丝毫不改其朴素俭约的本色。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他们的账。然而,历史在某个时段内有时会让人失望,于谦竟然无辜被杀被抄家,让人心痛。......
2023-11-27
后来,蔡伦兼任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宫制造宝剑和其他用品。此后半个月,蔡伦天天到造纸作坊去,观察工匠们的造纸过程,有时还帮忙挑水或者用榔头捶打青麻,很受工匠们的欢迎和尊重。蔡伦时刻都在思考改进造纸的方法,但苦于无从入手。蔡伦的造纸术,后来被传到世界各地,经过各地技术人员和工匠一两千年的不断改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纸、包装纸、建筑板纸等,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11-27
经堂兄推荐给宇文泰后,苏绰最初被任为行台郎中一职。宇文泰听后非常高兴,和苏绰并马而行,又问了许多历史兴亡盛衰的故事,苏绰对答如流。回府后,宇文泰和苏绰继续长谈,不断向苏绰提出各种问题。苏绰不仅严于律己,还十分注意对子女的教育,形成了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的家风。苏绰的逝世,使宇文泰和大臣们十分痛惜。宇文泰亲自为苏绰撰写祭文,表彰他的美德。“心如清水,形如白玉”,是苏绰修身处世的准则。......
2023-11-27
所以他以佣书、作幕僚为生,从2岁起开始撰写他耗费毕生精力的《国榷》。反倒是因为要编修《国榷》时时要买书或是找寻别的材料,还要耗费钱财。谈迁为这大哭了一场,一夜之间,衰老了很多。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振奋起来,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详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