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焦先与狐狸、兔子修身故事

焦先与狐狸、兔子修身故事

【摘要】:焦先就和侯武阳共同服侍侯母逃到了扬州,还为侯武阳和自己娶了媳妇。侯武阳到大阳县落了户,焦先则留在了陕西境内。建安十六年,关中地区又发生战乱,焦先与妻女在逃难中失散了。大阳县县令路过焦先的草棚时,以为焦先是逃亡的官吏,便派人把他抓了起来。人们问他原因,他说:“我是草野之人,只能与狐狸、兔子为伍。”焦先只与狐狸、兔子为伍成为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保护自我,守护内心的有力反击。

焦先,字孝然,三国时期河东郡人。焦先二十多岁的时候,黄巾军余部郭大在白渡谷起义,攻打太原郡、河东郡。战乱时期,民不聊生,焦先便同家乡人侯武阳一起逃难。当时,侯武阳年纪小,还有位老母。焦先就和侯武阳共同服侍侯母逃到了扬州,还为侯武阳和自己娶了媳妇。汉献帝建安年间,他们离开了扬州,又回到了西部地区。侯武阳到大阳县落了户,焦先则留在了陕西境内。

建安十六年,关中地区又发生战乱,焦先与妻女在逃难中失散了。他独自逃到了黄河边上。他在山坡边搭了个草棚,铺上草,晚上在草棚里睡觉。没有粮食,他就靠挖野菜吃野果充饥;没有衣穿,他就编织草衣遮体。后来,他白天出外做工,只要求能吃饱,不要人家一文钱工钱。

大阳县县令路过焦先的草棚时,以为焦先是逃亡的官吏,便派人把他抓了起来。焦先诉说了他逃难的遭遇,县令这才同意他在大阳县落了户,还发给他救济粮食。不久,大阳县发生了瘟疫,死了几千人。县令就安排焦先带领十五个年轻人,专门埋葬死于瘟疫的人。

由于焦先衣不遮体,在路上遇到人时,就躲到道路旁,等人家走后,他再上路。若遇到妇女,他就隐藏起来。人们问他原因,他说:“我是草野之人,只能与狐狸兔子为伍。”除此之外,不肯随便说其他的话。

世人的志趣大都是想得到荣华富贵、美味佳肴与金钱美女,形体所离不开的是衣服和房子,口舌所不能停止的是言语,心中所不能断绝的是亲情。而只有焦先,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和美味佳肴,脱离了华服和娇屋,断绝了亲情,闭口不言语。他视天地为房舍,冥冥之中与最高道德修养相契合,超出众人之外,进入了玄妙的境界。

嘉平年间,贾穆任太守。一日,他和侍从一起在黄河岸边游览风光,只见黄河之水滚滚东流,卷起两岸许多泥沙。黄河岸边绿草青青,马牛成群,非常壮观。不远处,太守看到了山坡上的一个小草棚,心里非常奇怪:“何人在黄河岸边独居?”

于是侍从随他一起到了那个草棚处。可惜草棚处没有人。太守好奇之余,吩咐侍从一起在此等侯。到了傍晚时分,焦先回来了。

“请问您们有什么事情吗?”

侍从向焦先介绍说:“这是咱们的贾太守。我们已经在此等候你多时了,还不快快行礼?”

焦先见到太守贾穆,连忙拜了两拜。可贾穆同他说话时,他却一言不发,贾穆送给他吃的,他既不吃也不看。

贾穆说:“皇上派我来当你们的太守,我以太守的身份同你谈话,你一言不发。你是认为我不够资格给你们当太守呢?还是不欢迎我来到这个郡呢?如果郡里的人都像你这样,我只好离开这个郡了。”(www.chuimin.cn)

“那又何必呢?”焦先毫无表情终于开口了。贾穆见焦先一副不阴不阳的模样,心里十分不悦,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大将军司马师派安定郡太守董经去观察焦先,想弄清楚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董经与焦先没有旧交,却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像久别重逢的朋友相见那样,抚摸着焦先的手掌,亲切地拍着说:“焦先,你还记得我们共同避难时的情景吗?”

焦先打量着董经说:“避难的情景则永远印在我的心里。但我从来就没有同你一起避过难,避难时,大概你正在战场上拼杀吧!”

董经还想让他讲讲逃难的情况,可他什么话也不说了。董经自讨没趣,只好告辞。他向大将军司马师报告说:“焦先这个人真是深不可测!”

焦先经历了东汉灭亡和曹魏的建立两个朝代,又经历了曹魏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在这期间,战乱频繁,斗争残酷,既有君臣之间的矛盾,又有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如稍不谨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焦光明白,他没有能力扭转天地乾坤,也没有必要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肯轻易谈论时事,也不肯轻易暴露自己的政治主张。

对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来说,养成谦虚、恬淡的道德品格十分重要。焦先只与狐狸、兔子为伍成为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保护自我,守护内心的有力反击。

寡欲者虽然也有善性丧失的问题,但决不会很多;多欲者纵然可以保存善性,那也极少。超旷的人生态度,对什么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可以陶冶人们的豪放性格,彻底摆脱世俗的羁绊。

如果人生在世,忧名、忧利、忧私、忧家,难免包袱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心绪烦躁的人是不可能颐养天年的,又何来功成名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