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姜岐隐居感化百姓: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姜岐隐居感化百姓: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摘要】:姜岐不但聪慧有悟性,而且性情恬静,恪守礼教,对寡母尤其孝敬,在汉阳郡内享有很高名望。姜岐则以有病为由,不肯应聘。后来,姜岐的寡母去世了,办理完丧事之后,他主动将田产家资全部给了哥哥,自己则同家人到深山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姜岐隐居山林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荆州刺史那里,刺史便聘请姜岐任荆州从事,可他却不肯赴任。然而姜岐仍不愿离开他那世外桃源。

姜岐,字子平,东汉时期汉阳郡上邦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家里良田千顷,牛马成群。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与哥哥姜岑生活在一起,共同侍奉寡母。姜岐不但聪慧有悟性,而且性情恬静,恪守礼教,对寡母尤其孝敬,在汉阳郡内享有很高名望。

在姜岐七八岁的时候,他就表现得非常懂事明理,孝敬母亲。母亲身体虚弱多病,有时病得厉害,一两天不能进食,姜岐总是坐在母亲床前背诵诗文给母亲听,以宽慰母亲;有时还为母亲捶背,解除母亲的忧闷情绪,常常逗得母亲开心地大笑;有时母亲不想吃饭,他也不吃;母亲因心疼他,只好装作没病的样子有意嚼着饭,姜岐此时才高兴地吃起来。

延熹年间,沛国人桥玄任汉阳郡太守。桥玄初到任时,想找一位有影响的人帮助他治理汉阳郡。经人推荐,得知姜岐是有名的贤士,学问渊博,便派人请姜岐任功曹之职。姜岐则以有病为由,不肯应聘。桥玄很不高兴。他认为姜岐借口有病不愿应聘,实际是不愿与自己共事,于是就命督邮尹益亲自去姜岐住处,逼其赴任。

尹益是汉阳郡人,以前认识姜岐,却没有深交。但他久闻姜岐是位孝子,就问桥玄:“如果姜岐坚持在家尽孝,不肯赴任,如何处置呢?”

“若真是这样,你就设法逼他的母亲改嫁,让他无法尽孝,他还能不来赴任吗?”桥玄说。

“如果他的寡母改嫁了,他仍不愿赴任怎么办?”尹益有点急了。

“那就杀了他!”桥玄拉长了脸恶狠狠地说道。

“大人,做不得呀,逼迫人家寡母改嫁,这本身就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事,再滥杀无辜,天理难容啊!身为朝廷命官,我可不能这样干!”尹益语重心长地劝谏道。

“我见姜岐是个人才,才有意抬举于他。可他对本官的良苦用心却不屑一顾。你怕我是真要杀他不成,我只不过是想用此法胁迫他赴任罢了。”桥玄对尹益说出了心里话。

“以小人之见,姜岐从小就以孝顺闻名,家乡人都很敬仰他,他的崇高品德,不仅在汉阳郡内,就是在全荆州也很有名。倒不如让他在家隐居,教化弟子,通过他的影响,使郡县的民风为之一新。这不是比担任功曹更好吗?望大人权衡轻重,三思而行!”尹益的一番话,说得太守眉开眼笑,他挥了挥手说道:“你的话不无道理,那就照你的话去办吧!”(www.chuimin.cn)

自此,桥玄、尹益同姜岐结成了好朋友,他们时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

后来,姜岐的寡母去世了,办理完丧事之后,他主动将田产家资全部给了哥哥,自己则同家人到深山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山区林木繁茂,鸟语花香。姜岐面对美丽的山色,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为何不在这里喂养蜜蜂呢?”

这里从来没有人养过蜜蜂,姜岐自养蜜蜂之后,采集了大量的蜂蜜,他将蜂蜜分送给左邻右舍。人们没有见过蜂蜜,不知它为何物。但尝过之后,都觉甜美异常。渐渐地,在姜岐的带领下,这一带山民都跟着他学养蜜蜂。人们吃不了,就将蜂蜜运往外地去销售。

由于大量养蜂,山民们都富了。许多外地人都把家搬到这里,从此定居下来。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姜岐很有学问,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他家,拜他为师。不久,这个山区竟有了近千户的养蜂人家,姜岐的学馆也有了几百个弟子。山区变得越来越热闹了。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砍柴打猎,纺线织布,养蜂酿蜜,教养孩子。这里居然成了世外桃源。

姜岐隐居山林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荆州刺史那里,刺史便聘请姜岐任荆州从事,可他却不肯赴任。刺史又推举他担任汉代选拔官吏必考科目的主考官。然而姜岐仍不愿离开他那世外桃源。后来,朝廷又任命他为蒲圻县令,他依然没有赴任,直到年迈无疾而终。

俗话说,弦崩得太紧容易断,弓拉得太满容易折。在物欲横流,为外物所疑惑的心如何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土地?姜岐单纯凭自己的兴致行事,毫无拘碍,恰似闲云野鹤,不管周围对他产生什么想法,他都任逍遥,太自在了。

每当世人做事缩手缩脚,忧谗畏讥,每天都想着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整日惴惴不安,如此活得艰辛,就变成生命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了。